[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天台小止观 止观的关系与重要性
 
{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7
止观的关系与重要性
 
  佛教的修行重点,不外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谓「自净其意」,是各种修行方法的目标,如:念佛要一心不乱,律宗重视三业清净,禅宗从静虑到无住生心。自净其意,就是除去妄想执着,达到佛的境界。但要「自净其意」,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修止的功夫;众善奉行,是观照的力量。
 
《小止观》书上说:「止与观,如车的双轮,鸟之两翼。」经典也譬喻:止如扫地,观如除粪;止如镕金,观如造器;止如平地,观如下种;止如明镜净水,观如影现万象。这就是在说明止与观的关系。
 
《小止观》提到:「止,是调伏烦恼最初的法门;观,是断除烦恼的关键。」我们的心一向是向外宾士,如猿猴一般狂乱从未休竭下来。修止,就是要收摄这个向外宾士的心,使心专注在所缘境上,修习久了,动乱的妄想心,自然能停息下来。当你的心念离开所缘境,观照力立刻会察觉,而迅速把心念带回到所缘境,佛法称之为「正知」的功能。
 
「止,是调和心识、滋养正念的好方法;观,帮助自己明白真理、引发智慧的要素。」当我们的心在专注的情况下,不再起妄念,心能安住在所缘境时,就能了知「欲望」的过失,以静制欲,内心柔和调顺,不会再生起不善法。此时用观照力观照,慢慢会体悟世间每一种人、事、物的本质,是无常、无我、苦、空的,进而对一切现象,都能如实了知,也就不会被外境所诱惑,能以平实、平静、平和的心生活。
 
「止,是修学禅定的主因;观,是开发智慧的媒介。」不能止住妄想,使心无杂念,是不可能产生禅定的;只有敏锐的观照力,才能对世间实相,有正确的认知。由上可知,止与观的重要性了。
 
依修证的效果而言,止,偏向消极的防遮性,因为止住妄想杂乱心,只是叫念头不生恶念而已。观,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由于观照的力量,能让我们明白自我、超脱烦恼的束缚。依修学次第而言,单修止,容易落入无记定;单修观,也不容易成就。只有止观双修,才能断惑证真。{3}                                       
                     2004.04.06

{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小止观 二十五方便
下一篇:天台小止观 什么是止?什么是观?
 天台小止观 内善根发相 四、因缘观善根发相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三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一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九
 天台小止观 止观的治病法 二、以观治病 三 以假想观治病
 天台小止观 习禅时如何调呼吸?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二
 天台小止观 正修止观的基本心态
 天台小止观 如何对治身心的障碍
 天台小止观 对治散乱心的数息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的微妙的道理[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给净土学佛人的信件[栏目:常福法师]
 宗镜录卷第一[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怎样才能把外语的听说读写也变成修行?这个应该如何观想?[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摄大乘论 第104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愿铲除众生相续中的六道种子[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每一秒钟都是生命的最后一刻[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栏目:太虚法师]
 受伤是另一种成全[栏目:莲心慧语]
 请解释“离四句,绝百非。”[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