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40)
———————— 傅味琴 2002.1.24 ————————
信三宝的信乐,要从正信、清净、智慧、觉悟中来
本次提要:
·有家可住,何必东南西北找旅馆
·欢欢喜喜进佛门
·信三宝是真快乐,求名利不能称正信
·释迦佛的圆满功德称佛宝
·学正法,走寂灭烦恼的道路称法宝
·僧以清净为体,出离名利五欲,进入圣人之流称僧宝
·信三宝的信乐,要从正信、清净、智慧、觉悟中来
有家可住,何必东南西北找旅馆
如果到外地去办事或者旅游,你一定会考虑今天晚上住在哪里。住旅馆也得问旅馆在哪里?路远不远?交通方便吗?在家里就不会考虑这些,当然住在家里喽。咱们是娑婆世界众生,家就在娑婆世界,还考虑什么呢?当然是在娑婆世界成佛喽,释迦佛自己也是在娑婆世界成佛的。
释迦佛的弟子学释迦佛的榜样,也就在娑婆世界成佛,何必再去考虑东南西北。好比有家老头子忙着卜卦,老太婆问:“老头子,忙什么呀?”“我在卜卦看我今天晚上该住在东方还是南方还是西方还是北方。”老太婆说:“你老年痴呆症了,在自己家里,还在想东南西北。”
欢欢喜喜进佛门
所以第一句:欢欢喜喜进佛门。进了佛门就要欢欢喜喜,即使一个人带着苦恼的心情跑进佛门来,他往佛门里跑,也是以欢喜心来的,即使来求佛菩萨保佑,也是对佛菩萨欢喜才来求的,即使是游客也是带着欢欢喜喜进佛门的。元旦那一天咱们开展一个咨询活动,那些游客进佛门来都是欢欢喜喜,在咨询台上更加欢喜,因为他能听到佛教的道理了。有两个走过来说:“我们都是信佛的,可是佛教到底怎么回事咱们都不懂,你们这次搞咨询很好啊。”他们都很欢喜。
信三宝是真快乐,求名利不能称正信
信乐才是佛弟子真正的欢喜,信要正信,信是信三宝呀,三宝伟大。信外国教的,都往教堂跑,信道教都往道观跑,信佛教就往寺庙跑。为什么有的寺庙里去的人特别多,出家人想去挂单或者想住下来,据说还要开后门,否则你是挤不进去的。有的地方呢?环境挺好,很清净,可是没人去,去的人住几天就跑掉了,仍然跑回到挤满人的地方,因为他们信那儿,不信这儿。这边是苦修行,他不信,那边有钞票好拿他信,而且那边大和尚名气大,我去拜他做师父,将来我就是某某大和尚的徒弟。那不是信佛,是信名利。能叫正信吗?
释迦佛的圆满功德称佛宝
我们要从正信上信三宝,信佛的智慧,佛宝。挂着佛教的牌子,却没有佛的智慧,搞的都不是佛教应该做的,能称宝吗?大殿的泥塑木雕的佛像,这不过给我们做一个形象化的纪念罢了。什么称宝?释迦佛的圆满的功德,释迦太子成就如来的这种觉悟,这是宝。
学正法,走寂灭烦恼的道路称法宝
什么叫法宝?法宝是寂静,寂静烦恼。心里的烦恼,能去掉,心就静下来了。心里要没有烦恼,环境也要安静,这就是我们应该要信的法宝。
我们学正法,就会走寂静的道路,所以称为“寂静正法”。如果没有寂静,你到底要引导人们走到哪里去啊?有一天,天还没有亮,我就听到放鞭炮。鞭炮是驱鬼的,而且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修禅定。“乒乓”一吓,吓出心脏病来谁负责?寺庙本来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在寺院里圆形的拱门上常这边写“寂静”,那边写“般若”,寂静才出般若,寺院可不是游乐场所啊。
僧以清净为体,出离名利五欲,进入圣人之流称僧宝
僧宝呢?僧是指一个清净的团体。僧以清净为体,出家称比丘比丘尼,在家称男居士女居士,广义的讲,都是僧团的成员,四众弟子一家。根据中国的习惯,僧往往是指出家人。所以僧人必须以清净为体,有些假和尚,穿了如来的衣服,尽干不清净的事情,能称僧宝吗?
信三宝的信乐,要从正信、清净、智慧、觉悟中来
所以我们归依是归依三宝,有一个宝字。欢喜也要从清净的正信中来,这才是真正的信乐。
出家人威仪好,也不乱说话。就凭这个威仪咱们就起了恭敬心,心里欢喜啊,有的人就因为见到了出家人的庄严,他就发心出家了。如果看见有个出家人,翘起了二郎腿,威仪也没有,叼了一支烟。你一看见就高兴:“我这儿有一支好烟,给你一支。”这个欢喜就不清净了。
所以我们信乐,是指的信三宝的乐,是指正信,是指清净,是指觉悟,是指智慧。下课。 (第十讲完)
喜(41)
———————— 傅味琴 2002.3.7 ————————
真正的快乐,是不包含任何痛苦
本次提要:
·学习修行,就是求一个无苦之乐
·世上快乐包含痛苦成份
·嘻嘻哈哈,这是表面现象
·佛法的快乐是去掉烦恼以后产生的
·信仰能产生快乐,也能产生力量
·听法能起欢喜心
·长久的欢喜要从觉悟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学习修行,就是求一个无苦之乐
上次我们讲到无苦之乐,世间上也有快乐,那是有苦之乐,快乐里边有苦恼,所以世间上人一会高兴,一会哭。如何摆脱这种局面?我们这些跟佛有缘,有善根有觉悟的年轻一代,该怎么办?那只有靠佛法才能解决。我们进佛门来学习修行,就是为了求一个无苦之乐。真正的快乐是不包含任何痛苦的。
世上快乐包含痛苦成份
世间上的快乐,里边包含着痛苦的成份,快乐过去了,痛苦就来了,有时候快乐还没有过去,痛苦就发生了,结果把快乐破坏了。上小学时写作文,常有这句话:“高兴而去,扫兴而回。”这还是指的旅游,很多人出去旅游,挺高兴的,等到旅游回来大说烦恼话,好像是发牢骚诉苦那样。
嘻嘻哈哈,这是表面现象
连旅游都不能保证快乐,但是不去旅游,这样过日子又太无聊了,想想总要玩玩。你们男众部,经常看到游客来来往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嘻嘻哈哈,这是表面现象,也可能他们一回去又起烦恼了。有时候我到树林里去走走,经常看见两三个人,坐在石头凳子上,看看他们的脸都没有笑容,我就明白他们在起烦恼了。
佛法的快乐是去掉烦恼以后产生的
有觉悟的人能通过现象看到实质,那才是智慧的眼光。往里边看,世间上一切快乐都是有苦之乐。如果我们学佛法,能够天天法喜充满,觉悟提高,由此而出生的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佛法的快乐是去掉烦恼以后产生的,这是没有烦恼的快乐,也就是没有苦的快乐。苦就是从烦恼来。烦恼表现在哪里?就是坏的习气,坏的脾气,这些不好的心态。
欢欢喜喜进佛门
信仰能产生快乐,也能产生力量
我们今天讲,“欢欢喜喜进佛门”,如果你进了佛门以后欢欢喜喜的话,你会得到一种快乐,什么快乐?信佛的快乐,也就是信仰的快乐,信仰的快乐能够维持很长时候,信仰也能使人产生力量。比如说社会上的人,他对某一个人产生信仰,他看见这个人就欢喜,想起这个人就欢喜,为这个人做一点事情也欢喜。而且他会意志很坚定,乃至于全部身心都投入进去。例如解放后,信仰马列主义辩证法,能使人们产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既然信仰能产生快乐,这种快乐又能使你度过一辈子,我们信佛也应该这样,应该欢欢喜喜进佛门。
听法能起欢喜心
有很多的佛弟子,由于偶然的机会,碰巧有讲经说法的地方,他去坐在旁边听听,一听就听出欢喜心来了,就进佛门了,这就是欢欢喜喜进佛门。
长久的欢喜要从觉悟来
还有各种各样进佛门的,有的因为家人信佛,邻居信佛,一起到寺院里来走走看看,自己有什么苦恼,求观世音菩萨保佑,结果事情很顺利,他高兴了,就信了,这也算进佛门了,但没有第一类由闻法而信来得好。这一类人进了佛门以后,如果不好好听法学习,这个快乐是不长久的。世间上人都是这样,得到一个特殊的突然而来的喜事,高兴得不得了,几天一过,这个高兴也平淡了,再过几天觉得已经过去了,也没什么好高兴的了,如果他下一次求不到顺利,他就不高兴了,所以这种欢喜是不长久的。我们要一个长久的欢喜,就要从佛法的觉悟来,你觉悟了,这个欢喜就长久了。
喜(42)
———————— 傅味琴 2002.3.7 ————————
不从学法中提高,信仰也会变
本次提要:
·不从学法中提高,信仰也会变
·不学佛法,只会唸观音,不知修行
·进佛门不受管教,快乐会被自己破坏了
·散漫成性,能叫学佛吗?
·怕死怕苦,进佛门为了去极乐世界
·要有理想,要改变快,就得要认真学法
·父母叫他来学唱唸,可以赚死人的钱
不从学法中提高,信仰也会变
还有一种人,心地很善良,是社会上一个好人,也没有什么偏见,也不固执,人很平和,知道佛教精神很伟大,他起了一个崇敬心,可进了佛门以后,就是不肯学习。他没有学佛法的要求,还自认为佛法劝人为善,我这为人一向挺好。这种人也差劲,他不想再提高,也没有办法提高,不学佛法怎么提高呢?而且这种信仰的快乐也不一定牢固。假如有一天,他见到信佛的人表现得很差劲,他就会不高兴:在人们心目中佛教很伟大,怎么我今天看见这种现象,他就失望了,他这种信仰的欢喜,以及心态就要变。
不学佛法,只会唸观音,不知修行
有位信佛的中年人,他每天唸观世音菩萨大悲咒,为人挺好,很真实,慈祥,能尊敬人。我请他来听法,他总说:“我太忙实在没空。”如今大多数人进了佛门,到老还是佛法不懂,那修行咋修得起来呢?
进佛门不受管教,快乐会被自己破坏了
还有一种情况,本来每个寺院丛林规矩都很严,后来因为年轻人不好管理,就放松了。最近一年来,我们在培养人才上严了一点,有的学生心里就不高兴了:我进佛门是来读书的,怎么这样也要管那样也要管,挺不自在的。欢喜心没了,烦恼就起来了,老习惯一来,自己就随随便便,还有严重的,调皮捣蛋了,劝导他,管管他,就怄气,快乐全破坏了,那是你自己破坏自己呀,多可惜。
散漫成性,能叫学佛吗?
怎么办呢?唯有一个办法,天天学习,天天向上,赶快学佛法提高觉悟。那样子你会转变的。要不然的话,你刚进佛门时转变过来了,很快又转回去了。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很好,看见他的时候,他也不骂人也不打人。怎么后来又变过去了,成了自由散漫,这就是原来的老脾气出来了。照他们的意思:我是来读书的,你不要管我,别的佛学苑也不管,经常请假也可以,听课打瞌睡,跟别的同学讲话,做做小动作,坐累了,伸个懒腰打个哈欠也没关系,要想出去走一走,就让我出去走一走,我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那样就没有矛盾了。那还叫学佛吗?那还是修行吗?
怕死怕苦,进佛门为了去极乐世界
你们过去有善根,今天愿意进佛门,是个宝啊。人间这么多的人,今天有善根进佛门的有几个?一般都是老太太,老太太为什么肯进佛门?因为她们心里在着急,我快要死了,从来没有死过,死了以后到底啥个样子的?她有点害怕,听说要做鬼,做鬼很苦,连饭都吃不饱,所以每年家里要供一次饭给她吃,听说极乐世界挺好,赶快进佛门到极乐世界去。她们就这样很自然的进佛门了。
要有理想,要改变快,就得要认真学法
你们不是老太太啊,你们是年轻人啊,像你们这样年轻,总不至于怕死、怕苦。你们应该要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要在人世间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要以这样心态进佛门。坏就坏在脾气不好,但脾气不好可以改变的呀,要改变快,学习就得要认真。
父母叫他来学唱唸,可以赚死人的钱
还有一种人进佛门,说得不客气一点,糟透了。那是好多年以前,由我主持的一个僧伽培训班,来学习的都非常年轻。我就非常欢喜,这么年轻,将来可以培养成佛门人才,有一天我带着欢喜心,跟当家师聊了一下,我说:“真不错啊,这么小都欢喜来学佛法出家。这些孩子这么有觉悟,有这么厚的善根,了不起!”他朝我笑笑,“老师,现在的情况你怎么不知道?”我说啥情况?(众笑)“是他们的父母叫他们来的呀。”据我所知,一般父母是舍不得的,我说:“他们父母肯定信佛信了很久,觉悟高。”“哪里啊,他们父母佛法不懂的啦。父母叫他来出家,还一定要他们学会唱唸,一定要头上烫香洞,然后回去赶经忏赚钱。”这样进佛门简直糟透了。进佛门来学唱唸,回家去为死人干事赚钱,这是罪过啊。
喜(43)
———————— 傅味琴 2002.3.7 ————————
出家是为了成就人天师表,证果成道
本次提要:
·出家是为了成就人天师表,证果成道
·“天下丛林饭如山”何用你再赚钱
·从古以来,没见过和尚老板
·佛弟子托钵,就能保证生活
·出家人的钵是“聚宝盆”
·真假和尚不根据“香洞”
出家是为了成就人天师表,证果成道
释迦佛把佛法交给我们,是要我们修行证果成道,并不是叫我们拿到了他的佛法去赚钱。在《佛遗教经》里说,出家人不得贸易,不允许赚钱,连做一般的生意都不许可,何况拿佛法去赚钱。出家以后,生活都有保障,还要拿佛法去赚钱!这真使我大吃一惊。他进佛门不是要把佛教搞好,也不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人天师表,却去学敲敲打打做佛事。以佛法教育众生才是佛的事业呀。
从前释迦佛在人间的时候,从没有去给死人敲敲打打过,这种事情哪是佛教的事情啊,现在却叫佛事,真像道士做道场。
“天下丛林饭如山”何用你再赚钱
释迦佛早就把弟子的生活解决了,何用你这么辛苦去赚钱?在家居士要养家糊口,所以必须在社会上工作,做生意,赚点钱。从古到今,没有一个出家人没饭吃,而且吃也吃不完。从前有个皇帝,写了一篇东西,“天下丛林饭如山”,丛林,就是寺庙,饭多得像山那样高,人跟山相比,小得就像一只蚂蚁,要啃完一座山那样高的饭,我看你下一辈子再来当和尚也吃不完。
从古以来,没见过和尚老板
你们身上穿的衣服,是福州一个寺庙供养的。福州有寺庙,广州也有寺庙,你们穿得完啊?又不要你们钱。哪会说:“这件衣服我供养你,你付一百块钱(众笑)。”饭吃不光,衣服穿不完,还要去赚钱?你是不是想当老板啦?从古以来没见过一个和尚老板。
佛弟子托钵,就能保证生活
释迦佛给出家弟子一只钵,就能保证不饿肚子。我们中国佛教的出家弟子从古到今基本上没有遵照释迦佛的教导,实行托钵乞食,托钵乞食就能保证出家弟子的生活,除非世间上的人全饿死了,那你去托钵当然托不到了,会有这种事情吗?就算历史上某个地区闹饥荒,连老百姓都没有饭吃,可那个时候你做佛事赚钞票也不顶事,钞票买不到米啊。
出家人的钵是“聚宝盆”
有些年轻出家人,心里很想实行佛规定的托钵制,托钵很自在,很洒脱,可是中国佛教都是丛林制,由在家居士到丛林里来作供养,这样虽然方便,在后世就出现了不少的弊端。我想起有一个年轻出家人,他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我说:“你这样三步一拜,又不带钱,你怎么住旅馆啊?”他说:“晚上就在农村稻草堆里一钻,又舒服又暖和。”等到天亮了,他又钻出来,继续三步一拜。我说“吃饭也要钱呀”,他说:“我是托钵的。”他跟我说起一件苦恼的事情,他去托钵,威仪很好,人又很秀气,沿途的老百姓不懂啥个意思,以为他总是想要一点钱吧,大家就在他钵里丢钱,一下子钱就满了,他阻挡不了,只能连说:“我不要钱,我不要钱。”奇怪,你不要钱要什么?“我要吃饭。”当然,钱都肯给,要吃饭哪有吃不到饭?所以我称这个钵是聚宝盆,你只要一托钵,就会有人往里丢的(众笑)。你再想赚钞票,那是贪欲,释迦佛说,“人间妙五欲”,贪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地狱里你的根已经生了。
真假和尚不根据“香洞”
有些农村人叫孩子出家当和尚,学会唱唸回家赶经忏赚钱,还一定要头上烫几个香洞,表示是正规和尚,真和尚假和尚又不是从香洞来看的,《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一挥大刀就说,“洒家要开杀戒了”,要杀人了,他头上也有香洞的(众笑)。是真和尚假和尚要看他的行为符合不符合佛的教导。
喜(44)
———————— 傅味琴 2002.3.7 ————————
僧以清净为体
本次提要:
·用佛法赚钱,罪过很重
·临终受报,就够痛苦的了
·吹吹打打,是大方向错误
·违法、违戒必有苦报
·僧以清净为体
·男女淫欲最不清净
·猪八戒竟然不遵守八戒
·出家人不触女体
用佛法赚钱,罪过很重
佛没说出家弟子要靠经忏赚钱养活自己。释迦佛在人间时是度活人的,要度死人,何必这么花时间,你把修行功德回向就行了。更不能作为赚钱的手段啊,否则就不清净了。把佛法作为赚钱的手段,罪过是很重的,办佛学苑不是为了赚钱,你们学会了佛法,也不应该赚钱,那就对了。假如你们将来利用佛教去赚钱,就太卑鄙了吧?父母无知,因为他们不懂佛法,不明因果,你们可不能弄错呢,错了因果,要受报的呢。
临终受报,就够痛苦的了
前几年我在莫干山,有一个我从前佛学院的学生来看我,他是出家人,就在附近一个庙里挂单,他告诉我,“我这两天跟寺庙的当家说,你们庙专做佛事,可是庙里的老一辈,死的时候情况都很不好,差不多都是得癌症死的,痛苦得很。我跟当家说‘你现在身体又不好,你还不醒悟啊,’当家就说:‘我也知道啊,做佛事要背因果,造业要受报,我也看得多了,可是不做也不行啊。’”这一句话还是没醒过来(众笑)。当然他有他的苦衷,但是说到底,他信因果还不是信得很真切,受起报来多痛苦啊,且不说死后下三恶道,就是你临死的时候就够痛苦的了。
吹吹打打,是大方向错误
以前赵朴初曾经说过:“吹吹打打是打不出水平来的,大方向错误。”但是那个时候谁也不听他的,不听,你有什么办法。说了也没用,反而做得更厉害。传到我耳朵里,我听到的,那些人老死的时候,有的老年痴呆症,有的昏迷状态,有的癌症,都是挺可怕的。
违法、违戒必有苦报
为什么一个修行人会得到这样的报呢?肯定是做了很多违背法、违背戒的事情。假如你父母以前这么关心你,“你学会唱唸,回来可以做佛事,赚了大钱可以娶老婆嘛。”现在你懂了佛法,就知道哪有和尚娶老婆的?
出家人既不能娶老婆又不能穿西装皮鞋,更不能喝酒吃肉,连卡拉OK这种地方,出家人也不能去,一去就烂掉了,那要钱干吗呀?何必再去赶经忏。
僧以清净为体
僧以清净为体,居士信了佛法以后,也要修清净,行为要清净,语言要清净,心要清净。河里一只鸭子,它洗澡还在清水里洗,它在河里摇摇晃晃,“啪啪啪”拍水,这就是它洗澡。猪洗澡在脏水里滚来滚去的,它还得意“你们看,我有多干净。”一站起来,满身脏水往下滴,所以猪是又肮脏又愚蠢。
男女淫欲最不清净
在修行人看来男女淫欲是最不清净的,所以,男女的爱心不断,生死就了不脱。按照出家人的威仪,看到女的,眼睛就往下,最多看到她鞋子,你不能从鞋子再往上看。我以前在佛学院讲课时常有年青女的来烧香,谁看女的,我就提醒他:“看什么,你出家了还看(众笑)。”但是总不见得马上把眼睛闭起来,这副样子也不庄严吧,那么你就往下看。现在年青女的打扮都是妖形怪状的,能看吗?妖怪谁都不喜欢,可现在女妖怪男人都喜欢。怪了!真的像个妖怪,嘴唇涂黑,手指甲长,黑头发也变成红头发,谁对她起了爱慕心就糟了。
猪八戒竟然不遵守八戒
《西游记》里取经的师徒四人除了唐僧都是假和尚,沙僧是鲨鱼精,这个沙僧倒还老实一点,猪八戒(众笑),最肮脏的就是他了,唐僧拿他没办法,叫他受八戒,硬是想用八戒去管住他,可是他一点不遵守八戒,还看中一个员外的女儿,摇身一变,变了一个清秀的小伙子,惹人喜欢。其实是猪妖精,懒得不得了,你看他扛着一个锄田的钉耙,做做样子,从来没看见他去耕过田。他假装在员外家打工,每天耕田,那个老头儿也糊涂,竟把女儿许配给他,等到他把老员外的女儿骗到手,每天去抱女人,日子一长,他的功夫不到家,慢慢这个猪耳朵又大起来了,老头子一看,怎么变相了,鼻子也大起来了,一个猪的样子就出来了,才知道他是妖怪。
出家人不触女体
佛规定,出家人不触女体,不能单独跟女的同行,如果与女居士有事情要办,也得几个人一起走。连女的衣服都不准碰,自己的衣服也不能让女的碰,真和尚哪有抱女人的?抱女人的就是猪八戒,那是假和尚了,所以你们出家了,要做真和尚,千万不要做猪八戒。今天下课。
喜(45)
———————— 傅味琴 2002.3.14 ————————
佛学是一门高级的心理学
本次提要:
·佛学是一门高级的心理学
·佛法是具有圆满智慧的学问
·不学智慧,解脱就谈不上了
·哪能有不学佛法的佛弟子
·享清福,忙名利,会影响年青一代不知佛法的重要性
·思想上装不下佛法,会使释迦佛很失望
佛学是一门高级的心理学
我们讲佛教心理学,其实佛学本身就是一门高级的心理学,心理学如果能够充实佛法的智慧,那么这个心理学就会更加的殊胜。心理学这门科学无非是研究人的心理、情绪、个性、思维活动这些内容,它的作用和目的,一个是调整人的心理情绪。我们的心理情绪总是经常在发生变化,在变化中常失去平衡,必须要经过调整使之平衡起来,才能解决情绪中的苦恼。还有一个呢,研究心理学,能改造我们的个性。世间上的心理学也在研究怎么样使人去掉烦恼。一个人在个性上的转变,在烦恼上的消除,很自然地就促使这个人聪明起来,人能够去掉烦恼,获得聪明,幸福就自然会来临。所以整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促使人开发自己聪明才智的科学。
佛法是具有圆满智慧的学问
我们认为佛法是一门最高的,有圆满智慧的学问。佛法无非是使人离开痛苦,获得幸福,佛法总的目标是要我们断除烦恼,像这样的内容,都是属于心理学的范围。但是它又不同于世间上的心理学,世间上的心理学没有像佛法讲得那么透彻圆满。佛法调整人心理上的矛盾,促进人的心理活动,使众生获得聪明才智,所有这些都是源自于佛的智慧。
不学智慧,解脱就谈不上了
我们的同学都听了不少课,应该明白进了佛门,第一步就是学佛法,就好像一个学生,领到了学生证,首先要上课,学生唯一的工作就是学习。有时候配合一点劳动,这是锻炼锻炼身体,就像学校有体育活动一样。学生总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来学习,免得经常生病。对我们来说劳动也是一种培福,体育运动只是自我运动罢了,劳动就能够增长福气,但我们还是以学佛法智慧为主,以前毛泽东说过:“学生以学为主。”其实作为一个佛弟子本身就是佛的学生,不论你是谁,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只要你是佛弟子,就应该以学为主,你不学怎么会去做呢?你不去实践怎么会获得智慧呢?又怎么会证果解脱呢?什么都谈不上了。
哪能有不学佛法的佛弟子
有的修行人素质还算不错,生活简单朴素,也不贪财,也不贪名,就是不肯学法,那样就不是在当释迦佛的学生了,出了家就享清福,他也不做坏事,因为他是出家人,人们也恭敬他。还有的平时忙种菜,领着居士去朝山,实际上成了导游,种菜、导游跟修行有啥关系?要知道不论是出家在家,四众弟子都是佛的学生,哪有学生不上课的道理?
享清福,忙名利,会影响年青一代不知佛法的重要性
还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佛法嘛不学,却忙着把寺庙搞成获取名利的场所,尽搞宣传和营利。其实把名利放下,出家人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你多多讲法,自有人来供养三宝,又何必你去忙名忙利呢?这种风气在中国佛门里也不知道持续了多少朝代,要么享清福,要么忙名利,生命的时光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而且还影响年轻一代,导致佛门一代不如一代。现在,就连老一辈,有的连出家的目的都搞不清楚,学佛法在他们看来是没有必要的,也没有多大用处,当法师才学佛法,我又不当法师,学什么佛法?就不知道学佛法是为了修行,为了解脱。
思想上装不下佛法,会使释迦佛很失望
如今还好一点,很多地方都在办佛学院,否则就更加一代不如一代了。思想上装不下佛法,成了一片空白,会使释迦佛很失望。出家人是非常崇高的,称为人天师表,是人间和天上的老师啊,老师不懂佛法,不能教育学生,岂不是大笑话。所以办佛学院是一件好事情,佛学院总要学习,佛弟子能懂得学习,应该是一个好风气吧。
喜(46)
———————— 傅味琴 2002.3.14 ————————
没有智慧眼,常会做蠢事
本次提要:
·不愿学智慧的人,还不是糊里糊涂过日子
·离苦得乐的方法就在佛经里
·听闻佛法就能得到佛法的快乐
·懂了才有味道,不懂成了苦恼人
·不懂佛法的学生当老师,他的学生更不懂
·没有智慧眼,常会做蠢事
·不懂佛法,路都看不清,好比瞎子穿了流行衣服去相亲
不愿学智慧的人,还不是糊里糊涂过日子
佛法里充满着智慧,学佛法就是学智慧。哪有一个佛的学生,不愿意学智慧的?你就是不做坏事,平平稳稳过一辈子,没有智慧,还不是糊里糊涂过日子?白白浪费了自己生命的时光!给你个极好的修行的条件,你为什么不修不学呢。
离苦得乐的方法就在佛经里
智慧到底起什么作用?智慧的作用就是使我们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是口头上喊喊,要确实能离苦得乐,方法就在佛经里,所以称佛法。
听闻佛法就能得到佛法的快乐
好比你们学书法,学到了你也高兴,这是学书法的快乐。那么听佛学课呢,你会得到智慧的快乐,这是佛法的快乐。
懂了才有味道,不懂成了苦恼人
佛法课听得懂,蛮有味道,你也会很快乐。听不懂,听的时候就苦恼,只好抄板书背笔记,抄板书时也苦恼,因为不懂啥个意思。考试嘛只好背,把这些不懂的法相名词背来背去,背的时候也不懂。既产生不了智慧,又产生不了快乐,变成苦恼人了。
你不懂,即使你去背,利益也不大的,一个老太太唸《心经》,每天唸两遍,一年念个700遍,十年念个7000遍够多的哩,你看她《心经》懂不懂,有的还把《心经》烧了当冥钱,真是罪过。
还有的有文化,看《心经》就产生怀疑,因为有文化不一定懂法义啊。有一年有人请我去做报告,办公室的一个人,跟我谈几句,“我现在也在看《心经》,《心经》里说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鼻子、没有……不对啊,明明有眼睛耳朵……”。他的误解就是由于他不懂佛法造成的,“无眼耳鼻舌身意”哪有这么解说的!
随便你唸多少遍,不论你有文化没文化,你不懂仍然是苦恼,智慧也不会产生。
不懂佛法的学生当老师,他的学生更不懂
听说有的佛学院,一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叫学生抄黑板,抄完黑板差不多到下课时间了,再稍微照文字讲几句,等于在唸第二遍。等到学生当老师了,也去搬一点古时候法师写的解说,抄在黑板上叫大家抄,老师同学忙着抄。等到他的学生再当老师,连抄都抄不懂了,这样出不了智慧,也生不起快乐,也就是佛法的甘露你还没有尝到它的甜。老师在当学生的时候,没有把学的东西搞懂,当了老师又把没有搞懂的去教学生,那学生就更加没搞懂。
没有智慧眼,常会做蠢事
你们来报到上学,我看都是欢欢喜喜来的吧?所以进佛门第一步就是要欢欢喜喜学佛法,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我们产生快乐,得到智慧。智慧好比两只眼睛,你光有两条腿还不顶事,没有眼睛你路走错了咋办?你有嘴巴能吃东西,最多你不会饿死。可是你没有眼睛,别说文化很难学,还常会做蠢事。
不懂佛法,路都看不清,好比瞎子穿了流行衣服去相亲
讲个笑话,很多年前,我住在上海。邻居有一家是瞎子,瞎子的女儿并不瞎,跟我的女儿是同学,所以瞎子家里的情况,我们也知道。瞎子的老婆也是瞎子,后来瞎子跟老婆离婚了,这个瞎子又想找对象,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也是瞎子(众笑)。去相亲的那一天,瞎子的朋友来帮他穿衣服说:“这件衣服是给你新买的,是现在最流行的。”瞎子问,“什么颜色啊?”“咖啡色”,“什么式样啊?”“茄克衫,很流行”,瞎子脸上就笑了,还以为我今天打扮多漂亮,对方看见我一定会高兴的。他忘了对方也是个瞎子。(众笑)佛弟子是个修行人,不懂佛法就等于没眼睛,路都看不清,是非好坏全都搞不清楚。
喜(47)
———————— 傅味琴 2002.3.14 ————————
无慧之人多苦恼
提要:
·进佛门不该成苦恼人,知惭愧就该多求智慧
·社会上听课花好几万,比不上这里听课发大欢喜心
·惭愧而不改,宁做“老惭愧”
·十年无知成惭愧,廿年无知成愚人
·瞎子名再高财再大,也见不到光明世界
·得解脱,能放下全靠智慧
进佛门不该成苦恼人,知惭愧就该多求智慧
我们这一次讲“喜”,一开头就讲,人身难得今已得,应该高兴啊;佛法难闻今已闻,当然更应该高兴;而且善知识难遇,今天佛学苑有这么多老师培养你,就更应该高兴了。
如今有的初进佛门还好一点,烧烧香,磕磕头,求菩萨保佑,心理上得到一些安慰。有些信佛好多年了,也算是一个老居士,你说他不懂嘛,好像懂一点,你说真懂吧,真正的佛法他又不懂的,那种人经常会说“苦恼”,而且“苦恼人”这句话很时髦,有的来信,落款是“苦恼人,某某”。如果你问他,“苦恼什么?”他会回答你,“我烦恼重啊,业障重啊。”难道你没有办法啊?“我是没得法呀。”所以进了佛门,不学释迦佛的法,不肯听法,没得到法,就变成苦恼人了。如果普遍地不想学佛法,进了佛门普遍地都变成了苦恼人,那就不好了。自称“惭愧人”的也很多,有的信上就是写“惭愧人,某某”,出家人也喜欢写“惭愧僧,某某”,既然惭愧那为什么不多学点智慧呢。
社会上听课花好几万,比不上这里听课发大欢喜心
前几天过春节时,有客人从苏州来,是我上海的一个学生介绍来的,据说她为了学习一点怎么样做个好人,在苏州的一个学习班听讲怎样提高人的修养品德。她带了公司里几个人一起去听,学费一共付了好几万。你们在这儿学习也是教你们学习做好人啊,而且智慧更大,又不要你学费,还不高兴?所以她春节来听了几天,就发大欢喜心。“在这儿听了几堂课却远远超过社会上所讲的”。她现在整天想到我们这里来,因为欢喜啊。
惭愧而不改,宁做“老惭愧”
其中有这么件事情,我说:“我上海这个学生跟你做生意,他怎么春节不到我这儿来?”我就向她诉苦:“我办学苦啊。来跟我学的人,聪明能干一点的脾气坏;有脾气好的,却没能力;那些能力好脾气又好的,全给老板抓走了,我抓不着,这个办学多难啊!”有一次在车上,忽然她手机响了,她拿起来听,是我上海这个学生打来的,她说,“老师盼望你来,你怎么不来?”对方说:“我真惭愧。”“老师说光惭愧不解决问题的。”你既然知道惭愧了,你把毛病改一改呢,不改,宁愿做个老惭愧。
十年无知成惭愧,廿年无知成愚人
十年前无知得很,因为没有学多少佛法,“惭愧、惭愧”,十年后仍然无知,结果成了一个愚人。而且愚者还会养成愚者的习气,这更可怕。从前我写了一句,“无慧之人多苦恼”,愚者犹如盲人,从来也没有一个人说,“我真正的快乐是从昨天开始的,因为昨天我眼睛瞎了。”总是说:“我从眼睛瞎了这一天起我是够苦的了。”
瞎子名再高财再大,也见不到光明世界
没有眼睛的人,前面是一片黑暗,好像进入了幽冥世界,还会养成对黑暗挺适应的习气。如果在佛门里不懂佛法,嘴上说度众生,也不知道是度了活人还是度了死人。没有佛法的智慧,也会养成习气,喜欢跟幽冥世界来往,习气一养成,死了就很容易到幽冥世界去,因为你不亲近智慧,不亲近解脱。即使你名气再大钱再多,你没有智慧,修行也修不起来,哪来解脱?连烦恼都解脱不了,还解脱生死?
得解脱,能放下全靠智慧
“有慧之人自解脱。”要想解脱,要想放得下,全靠智慧。佛是以法度众生,解脱众生的方法就是智慧的法。放不下,到最后思想上闹矛盾,慢慢会变成一个疯子。我年轻时在上海,听说淮海路上有一个父亲,已经疯了,看见一个年轻人走过来,就跟他说,“你是我儿子”。因为他儿子死了,他心里的悲痛放不下,总以为儿子还没有死,所以尽到外面去找儿子,疯疯癫癫的。
有的人烦恼放不下,心里怄气,会气个好几天。从佛法方面给他开导开导,劝说劝说,他慢慢想通了,心情开朗了,就放得下了,就从烦恼中解放出来了。我的学生中常有人告诉我,“在起烦恼的时候,拿出听经的笔记看一会烦恼就没了。”那是靠什么?是靠智慧的语言。
喜(48)
———————— 傅味琴 2002.3.14 ————————
有慧之人自解脱
提要:
·佛叫我们求智慧,并没有要我们去学愚
·智者一个小小的指点,也会给愚者一个启发,一个开朗
·丢弃树根搞枝叶,岂不大愚也
·圆满的智慧是从圆满的佛法中产生的
·可不能提倡愚,愚者容易受骗上当
·愚者天天自得其乐,也不会变聪明人
佛叫我们求智慧,并没有要我们去学愚
佛叫我们求智慧,可佛门里很多很多年来,有人扯起了一面“愚”字大旗,“愚”字旗下的人整天讲愚,而且愚字第一号的人物从不讲经,也不主张学佛法。这个风一刮,所以佛门受了很大的影响。如今稍微有点好转,总算各地在办佛学院。但有的还是办不长,因为大家受了影响都不想学了,也不想听法,以为愚才顶事。而且有的人只想学愚不想学智,看见愚字就欢喜,听得进去,看见智字就害怕,唯恐自己得到了智慧丢掉了愚,“丢掉了愚我不是变了一个可怜虫了吗?”你看看这种知见颠倒不颠倒,所以如今释迦佛在他们那里只能靠边站。
智者一个小小的指点,也会给愚者一个启发,一个开朗
人们遇到了困难去求人,总是说,“我实在没办法,实在苦恼,希望你给我想想办法,因为你智慧比我大嘛。”总不会这么说。“因为我没智慧,苦得很,所以求你替我想想办法,因为你比我更没智慧。”有这种事情吗?
所以这两句就是,“无慧之人多苦恼,有慧之人自解脱”。非但自己能够解脱,还能够帮助别人解脱,有智慧的人哪怕一个小小的指点,也会给愚者思想上一个启发、一个开朗。
丢弃树根搞枝叶,岂不大愚也
“有愚者自得其乐,知见颠倒成大愚。”小愚已经不好了,大愚不是更糟糕了嘛。从前有个出家人在练只站不坐的功夫,后来遍体水肿昏倒了。因为他的名字叫“大愚”,所以有位法师提起他的时候就说,“大愚者可真是大愚也。”佛弟子不学禅定,去练什么站功,好比一棵树最最宝贵的是树根,你丢弃了树根,专门搞一个树叶,那岂不是大愚吗?
圆满的智慧是从圆满的佛法中产生的
我们讲的智慧,是要从圆满的佛法中产生的智慧。学佛法不能光抓一点枝叶,就以为可以了。现在很多人都是这么说:“我学了这么一点,够了,可以了。”佛法犹如大海,你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学了这么一点点就认为可以了,那佛何必讲那么多?即使你学不了那么多,49年的法归纳在戒定慧里,那你戒定慧总要好好地学。他连戒定慧也只学了一点点,就认为“可以了”。不求提高,不求深入,不求广大,得到一点点就自得其乐,满足了,这不是愚又是什么?
可不能提倡愚,愚者容易受骗上当
佛门里可不能提倡愚啊,如果愚普及了,那可不得了啊,就会有人就在这个愚的基础上来行骗,因为你愚,骗骗你容易,愚者容易上当。我们进佛门是学智慧,可不是学愚呢。
愚者天天自得其乐,也不会变聪明人
国外有“愚人节”,那一天大家都做一件愚蠢的事情,引人发笑,但是开玩笑也得有分寸啊,总不能超过范围,把大便当饭吃。(众笑)也不会这么愚吧。“愚人节”也只不过一天呀,花了钱做一件愚事,哈哈笑笑,调剂调剂精神。可是现在,有的人天天过愚人节,天天花钱,尽做愚事,他靠这种愚事来快乐快乐。就算是你每天自得其乐,你也不会变聪明人。
喜(49)
———————— 傅味琴 2002.3.14 ————————
不能学愚者的快乐,也不能学愚者的苦恼
提要:
·抽烟是愚者所为,是无聊人干无聊事
·吸烟者不知惭愧,供烟于人令生肺癌
·愚人做了不该做的事还特别高兴
·喝酒的人说酒的好处,结果因酒中风的特别多
·不能学愚者的快乐,也不能学愚者的苦恼
·常与愚者在一起,不学也会受感染
·见释迦佛不欢喜不亲近,像释迦佛弟子吗
·寺院大殿把释迦佛供在当中,他家小佛堂让释迦佛靠边站
·要从佛法的觉悟中,把偏见、倒见纠正过来
抽烟是愚者所为,是无聊人干无聊事
以前厂里有个师傅不许徒弟抽烟,年轻人心不服,“你自己怎么抽烟?”师傅说,“因为我抽烟,所以我不许你抽烟。”这啥个道理啊?“因为我年轻时候干了一件愚事,就是抽烟,到现在累计起来抽烟花的钱少说也有好几千元,现在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要戒都很困难,养成习惯了。”
我年轻时在上海医院里讲心理课,听课的都是病人。有一次休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病人学生在抽烟,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要抽烟啊?”“无聊呗。”“那么抽烟有什么好处?”“哎呀,抽烟还有什么好处?无聊呗。”我就在讲台上讲,“抽烟的人自己说,抽烟是无聊的人干无聊的事。”佛门里就更不能抽烟了,居士尚且不能抽烟,何况出家人。
吸烟者不知惭愧,供烟于人令生肺癌
出家人为什么要剃头啊,因为释迦佛剃头,所以出家人也剃头,为什么要披袈裟啊?因为如来披袈裟,所以出家人也披袈裟,代表如来的身相。每个寺院的大雄宝殿,供的释迦佛有没有叼支烟啊?(众笑)有的居士实在不像话,自己抽烟不知惭愧,看见出家师父,“师父,你也抽一支。”意思是说,我供养你烟,祝你快快生肺癌。
愚人做了不该做的事还特别高兴
有一年我到杭州,那是我第二次到灵隐寺,灵隐寺的路上有一尊石刻的弥勒菩萨。我看到弥勒菩萨的嘴巴里有一根白乎乎的东西,我好奇心过去一看,弥勒菩萨嘴里不知谁给他插了一支烟(众笑)。你们想想看,是谁插的?肯定是社会上这些流里流气的人干的,自己抽烟还给别人抽!钱花在不正当的地方就是愚痴,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也是愚痴,而做的人还特别高兴。
喝酒的人说酒的好处,结果因酒中风的特别多
还有一次我去饭馆吃饭,那一年在讲艰苦朴素,我跟同桌的人讲喝酒的坏处:喝酒使血轮暴转,容易中风,容易车祸,容易做坏事。旁边小桌子上,两个人却在大讲特讲喝酒的好处(众笑),我一看,原来他们两个人都在喝酒。说喝酒可以活血,你要活血嘛,那你做做操喝喝茶不是更好嘛,喝茶还能防止癌症,还可以提精神,还不会中风呢。
不能学愚者的快乐,也不能学愚者的苦恼
愚人干愚事,有的越愚越是苦恼,有的越愚越自得其乐。有智慧的人要有判断,这个人的快乐来自愚就不能学,这个人的苦恼来自愚,自己就应该警惕,可别让自己从小愚变成中愚,中愚变成大愚,高等愚学校毕业的人,会把一切都颠倒了(众笑)。
常与愚者在一起,不学也会受感染
愚的心态,愚的行为可不能多做,多做了养成习惯,人们看起来,会觉得这个人怎么颠颠倒倒的。有的人不想学愚,但常与愚人在一起,要不了多少天,也会变成愚的,这在心理学上,叫精神感染。有这么一件好笑的事,两个朋友,其中一个有个毫无意义的习惯,他每说几句话,就要缩一下鼻子,他不是因为流鼻涕缩鼻子,是因为习惯了就这么来一下子(众笑)。他一点不讨厌自己的习惯,好像这么来一下子还很痛快似的(众笑)。这二个朋友相处在一起要不了两三天,另一个说,“哎,怎么我也来了?我没学嘛。”没学也要感染的,这就叫精神感染。
所以愚人的地方可别去亲近。佛告诉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可没有叫我们亲近愚知识,愚还有什么知识,就是有知识也是愚的知识,这种习气养成了不得了。
见释迦佛不欢喜不亲近,像释迦佛弟子吗
唸佛的人,心中对阿弥陀佛欢喜,这很好,可是愚人往往会引出不好的一面来,他们看见释迦佛就不喜欢,看见药师佛也不喜欢,也亲近不起来。有个初进佛门的老太太,被一个进佛门很久的老太太带着进寺庙去,那个初进佛门的看见大殿里的释迦佛刚要拜,另一个拖拖她袖子,“走走走。阿弥陀佛在那边,先拜阿弥陀佛。”看见释迦佛不喜欢,亲也亲不起来。像释迦佛的弟子吗?
寺院大殿把释迦佛供在当中,他家小佛堂让释迦佛靠边站
每个寺院的大殿都把释迦佛供在当中,有的居士请我到他家里去看他家的小佛堂,我一看,看不到释迦佛,我说:“你忘了供释迦佛。”他说:“我供的供的,在那边。”我头伸进去,哦,靠边站了。(众笑)
要从佛法的觉悟中,把偏见、倒见纠正过来
愚人不听佛法,不学戒定慧,发不起菩提心,烦恼重,妄想多,在佛门尽做错事,即使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子进莲花也是下品下生,要过12大劫才开花,也就是说要一百六十一亿七千万年才开花见佛。从心理学上来说愚人的心态属于心理病态(众笑)。所以希望大家要学佛法的智慧,要从智慧中产生觉悟,把过去的偏见,倒见,全都纠正过来,那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今天讲到这儿。(第12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