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佛经中常看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既是生起菩提心的重要方法,又是菩提心的本质。菩提心需要具备很多因缘才会产生。《十法经》中讲生起菩提心具有四种方法:
一、见到菩提心的功德
二、对如来生起虔敬之心
三、看到众生的苦难
四、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
《菩萨地论》中讲发菩提心的四因:
一、因具足圆满菩萨种性的缘故,而发起菩提心。
二、因佛陀、菩萨及善知识的摄受而发起菩提心。
三、因看见众生的苦痛而生大悲,因而发起菩提心。
四、于远劫的轮回苦痛及菩萨的种种无间难行苦行心无怯弱、勇志无畏,因而发菩提心。
其它佛经当中也讲到菩提心具有四因:
一、佛及化身之所劝请
二、闻菩提心利益功德
三、存心悲悯无怙众生
四、闻佛功德心生欢喜
第一,见到菩提心的功德非常重要。在修持四无量心或发起菩提心的实际修行当中,经常思维菩提心的功德极其重要。虽然大乘经典中都提到菩提心的内容,但单独详细讲解菩提心功德的部分不容易找到,因为佛法深广,法门众多,所以我建议大家多看寂天菩萨的《入行论》。其中第一品讲的都是关于菩提心的功德。关于菩提心是所有善业当中最殊胜的论述,《入行论》是这样说的:
看啊!世人的善行全然脆弱,
除了圆满的菩提心之外,
什么也不能够抗拒
恶念的强大力量。
诸佛菩萨经过多劫的深思探讨,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菩提心对众生获得成就是最有利益的。《入行论》中说:
大威德的诸佛经过多劫思维,
发觉只有菩提心,
能够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引领他们获得最殊胜的安了。
菩提心具有三大功德:能毁灭众生的身体痛苦;能去除众生心中的不安;能给予众生世出世间的永恒快乐。因此应该恒常修持菩提心。《入行论》中说:
若想灭除自己生命中的忧苦,
并解脱众生的痛苦,
若想赢得这种殊胜的美善,
就应永不舍弃菩提心。
系缚在生死牢狱中的苦难有情,只要生起刹那间的世俗菩提心,名誉上就立刻可以尊称为如来之子,意义上世间的人天都应该向他顶礼!《入行论》还说:
生死牢狱中的苦难众生,
若生起菩提心,
在那一瞬间就是诸佛如来之子,
应得人天礼敬。
又以六种比喻来说明菩提心的利益:
一、冶金喻说明能得佛果
二、珍宝喻说明意义之大
三、具果树喻说明善根不灭而增长
四、勇士护送喻说明胜伏决定罪
五、劫末火喻说明消尽不定罪
六、此未说者余经细释
第二,对如来升起虔敬之心非常重要。我们应多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传记,譬如: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在这个世间示现了十二相成道来弘法利生。十二相成道是指化身佛所示现一生经历的十二件大事:兜率降世、入住母胎、圆满诞生、不年嬉戏、受用刀眷、从家出家、行苦难行、趋金刚座、调伏魔军、成正等觉、转妙*轮和入大涅槃。
第三,体会到众生的痛苦特别重要。虽然我们没有神通,看不到地狱道及饿鬼道的痛苦,但我们却可以从佛经和论典中有所体会,可以亲眼看到畜生道的痛苦。我们既可以通过看《动物世界》等节目中动物间的相互残杀,弱肉强食来体会它们的痛苦,又可以在屠宰场或海鲜市场上体会它们的痛苦。在人道中我们更能看到很多痛苦的情境,比如没有钱财的乞丐、长期受苦的病人、失去手脚的残疾人、无依无靠的老人等等。小时侯我经常看到很多高僧大德们都去医院看望各种各样的病人,后来理解到他们去医院是在从病人的身上修持菩提心。
第四,依止具德上师或亲近善知识特别重要,因为他们具备修持菩提心的窍诀。阿底峡尊者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尊者在绿度母的授记指导下,为了接受修持菩提心的传承而寻找金州大师。在寻找的过途中,坐了十二个月的船才见到了大师,然后为了修持菩提心在大师身边整整呆了十六年,最后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成就。所以我们为了修持菩提心也更应该亲近善知识。
愿一切有情具乐及乐因;愿一切有情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有情不离无苦之妙乐;愿一切有情远离亲疏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四、四无量心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四无量心”。实修有实修的次第,念诵也有念诵的步骤,慈、悲、喜、舍也有它的顺序。但由于每个人的根器、因缘不一样,所以有些人从慈心开始修持,一直到能做到“舍”心的境界;有些人从“舍”心开始修持,然后慢慢达到慈、悲、喜的成就。
那么,什么叫做慈心呢?
当我们看到众生非常快乐,没有痛苦的时候,我们在心里希望一切众生能够永远保持这快乐,希望他的快乐长久或者永恒,不仅愿他们具备快乐,还愿他们具备快乐之因,这样一种心态叫做“慈无量”心。巴楚仁波切曾经说:“慈无量就像雌鸟养育小鸟一样。即雌鸟养育小鸟时,首先建造一个柔软舒适的窝,然后用羽翼覆盖,给予温暖。在小鸟能飞翔之前,都是以轻柔的举止抚育小鸟。同样,我们也应当以身、语、意慈爱地对待三界的一切众生”。修习慈心的功德是难以计量的。《月灯经》云:
于亿万刹土,广兴无量供,
供养最胜土,比慈心功德,万分难及一。
修习慈心的人,在没有证得菩提以前会获得八种利益。《宝曼论》中说:
天人多以慈心向,时时并为作佑护,
心常安逸快乐多,毒药武器难加害,
无需动苦诸事成,能生梵天之世界,
纵然未能得解脱,慈心能获此八利。
什么叫做悲心呢?
当我们看到一个众生受苦受难的时候,我们心里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离开这个痛苦,不仅仅愿有情离苦,还愿他们离苦因,这样的一种心态叫做“悲无量”心。悲心的对境是感受痛苦的众生,当你看到痛苦的景象时才能生起悲心。所以慈心和悲心的对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态上也稍有差别。慈心是愿众生获得快乐,悲心是愿众生远离苦痛。
我觉得从悲心开始修比较容易一些。因为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很快乐的时候,心里希望他的快乐能够恒久的心态比较难以做到。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痛苦,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很希望他离开这个痛苦,这样的同情心是比较容易生起的,所以还是首先修悲心比较容易一些。悲心修好后,慈心、喜心、舍心自然就会生起,因为这四种心息息相关。修持大悲心的功德,等于修持一切万法的功德。佛陀在《摄正法经》中说:
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
唯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
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
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
什么叫做喜心呢?
当我们看到众生快乐的时候,希望一切众生不但不离开所具有的这种快乐,并希望众生的快乐和幸福更加增长,更加长久的想法,称之为是“喜无量”。这比“慈无量”的境界更高、更胜一些。如某人在佛法上达到很高的境界,或是好的功德产生的时候我们特别的高兴,这也是喜心。
什么叫做舍心呢?
看到亲人时不起贪执心,看到仇人时也不生嗔恨心,亲人和仇人没有任何分别,能够达到一个平等的境界,这就是“舍无量”。
有些经典或一些高僧大德们也曾经说过,首先修舍心会比较容易一些。巴楚仁波切说:“舍无量”应当是如仙人布施一样。譬如,仙人们宴请宾客时,对于高贵卑贱、强大弱小、贤善恶劣、高、中、低等的一切人都无有差别而进行布施。同样,我们应当对遍布虚空界的一切众生——大悲心的对境平等相待,在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应反复修心”。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这四种“心”不同的地方是什么,知道四无量心的功德有多大,然后慢慢让自己做到。
然而四无量心不仅仅只是在一两个人身上生起的。比如在父母身上生起的慈心,或在自己孩子身上生起的慈心,这并不难做到,这并不是四无量心中所讲的慈心。无量的意思是指不仅仅是在一两个人的身上生起的,而是在很多的众生身上生起,才谈得上是无量。普贤行愿品中说: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这就是慈心无量、悲心无量、喜心无量、舍心无量。
修持四无量心具有四种功德:
一、今世会获得安乐
二、福报增长到无限
三、对菩提佛果意志坚固
四、为了众生而能够承受轮回的苦海
首应观修,自己与他人的同质性。在趋乐和避苦方面,一切众生并无二致,所以应像护念自己一样地护念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