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句经要义 第一品 双品 不同的修行 依教奉行胜于熟读经藏
 
{返回 法句经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2

不同的修行
依教奉行胜于熟读经藏

1~19
虽常诵经文
放逸不奉行
如替人牧牛
无清净法益

1~20
不常诵经文
能依教奉行
灭除贪瞋痴
善净解脱心
弃舍于世欲
得清净法益

佛陀居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两位僧人,他们两人都出身高贵家庭,而且友谊深厚。出家后一个热切精进,止观双修,努力而证得阿罗汉果,并且拥有神通。另一个精通佛学,熟练唱诵,到处讲述佛法,广受欢迎,成为十八个比丘僧团的导师。

有一天两人见面了,精通三藏的比丘认为他的这位朋友对经藏了解不多,所以轻视他,故意想盘问他几个经藏方面的问题。佛陀知道他这种不友善的居心,就亲自提出问题考问他们两人。佛陀问熟习经藏的比丘几个有关禅那和道果的问题。熟习经藏的比丘无法作答,因为他只教导别人而已,自己从不亲自实践修行。而另一位比丘虽然只能背诵一些经文,但确实明白其中精义并依法修行,他的内心清净,已经完全去除精神上的烦恼,今生来世都不会再有任何贪爱执著,已经真正获得修行的圣果,所以他能以亲身修行的实际经验,实际中肯而圆满地回答佛陀的问题。佛陀因此赞叹这位实修的阿罗汉比丘,而对熟习经藏的比丘却不加赞赏。

之后,佛陀对那些不明此事的比丘解释说:“熟习经藏但不知奉行的比丘,或许广泛地知道佛法,或许能背诵,但只限于文句而已,并不了解真正的意义,是无法达到圣者的境界的。他无法享受出家之果,这如同牧牛人,只看管他人的牛,只能得到微薄的工资,却无法享受牛产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亲自奉行佛法的比丘,就像牛的主人一样,可以自己享受牛的各种产品,得到真正的受益。真正的学佛,不仅仅是念诵经典而已,而是要精勤地实践佛法,彻底了解幻化世间的一切生灭无常、苦、无我的真理,用以消除内心的贪爱、瞋恚、愚痴,达到内心完全的清净自由。” 


{返回 法句经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句经要义 第一品 双品 长者幼女苏摩那代葳 善行得喜悦
下一篇:法句经要义 第二品 不放逸品 王妃莎曼娣 精进修行免生死轮回
 法句经要义 第九品 恶品 女天神拉阇 积善受乐报
 法句经要义 第九品 恶品 善觉王 无处逃避死亡
 法句经要义 第十二品 自己品 在家弟子摩诃迦罗 自作孽不可活
 法句经要义 第五品 愚品 农人贪财 财物是毒蛇
 法句经要义 第十品 刀杖品 打蛇的年轻人 慈悲待人
 法句经要义 第十三品 世品 一批僧人 观察世间虚幻不实
 法句经要义 第十四品 佛陀品 不知足的比丘 欲望带来苦恼
 法句经要义 第五品 愚品 花匠须玛那 虔诚的心带来善报
 法句经要义 第十五品 乐品 佛陀调解家族的争端 不随波逐流
 法句经要义 第十品 刀杖品 比丘毗达那 争辩带来伤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以美引真[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八八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第七章 学僧天地 - 从军[栏目:归程·圣严法师自传]
 100.问曰:若能如是观,行六波罗蜜,得何等利益?[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金刚乘[栏目:解惑之智·嘎玛仁波切]
 学佛后如何面对境遇不佳?[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了法法师:观音菩萨事迹[栏目:其它法师]
 在别人诽谤时降伏我执[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修行,就是打磨心性[栏目:卢志丹居士]
 第七则:闭关度父生西方[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