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句经要义 第一品 双品 不同的修行 依教奉行胜于熟读经藏
 
{返回 法句经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05

不同的修行
依教奉行胜于熟读经藏

1~19
虽常诵经文
放逸不奉行
如替人牧牛
无清净法益

1~20
不常诵经文
能依教奉行
灭除贪瞋痴
善净解脱心
弃舍于世欲
得清净法益

佛陀居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两位僧人,他们两人都出身高贵家庭,而且友谊深厚。出家后一个热切精进,止观双修,努力而证得阿罗汉果,并且拥有神通。另一个精通佛学,熟练唱诵,到处讲述佛法,广受欢迎,成为十八个比丘僧团的导师。

有一天两人见面了,精通三藏的比丘认为他的这位朋友对经藏了解不多,所以轻视他,故意想盘问他几个经藏方面的问题。佛陀知道他这种不友善的居心,就亲自提出问题考问他们两人。佛陀问熟习经藏的比丘几个有关禅那和道果的问题。熟习经藏的比丘无法作答,因为他只教导别人而已,自己从不亲自实践修行。而另一位比丘虽然只能背诵一些经文,但确实明白其中精义并依法修行,他的内心清净,已经完全去除精神上的烦恼,今生来世都不会再有任何贪爱执著,已经真正获得修行的圣果,所以他能以亲身修行的实际经验,实际中肯而圆满地回答佛陀的问题。佛陀因此赞叹这位实修的阿罗汉比丘,而对熟习经藏的比丘却不加赞赏。

之后,佛陀对那些不明此事的比丘解释说:“熟习经藏但不知奉行的比丘,或许广泛地知道佛法,或许能背诵,但只限于文句而已,并不了解真正的意义,是无法达到圣者的境界的。他无法享受出家之果,这如同牧牛人,只看管他人的牛,只能得到微薄的工资,却无法享受牛产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亲自奉行佛法的比丘,就像牛的主人一样,可以自己享受牛的各种产品,得到真正的受益。真正的学佛,不仅仅是念诵经典而已,而是要精勤地实践佛法,彻底了解幻化世间的一切生灭无常、苦、无我的真理,用以消除内心的贪爱、瞋恚、愚痴,达到内心完全的清净自由。” 


{返回 法句经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句经要义 第一品 双品 长者幼女苏摩那代葳 善行得喜悦
下一篇:法句经要义 第二品 不放逸品 王妃莎曼娣 精进修行免生死轮回
 法句经要义 第五品 愚品 投石伤人的瘸子 滥用知识毁灭自己
 法句经要义 第七品 阿罗汉品 舍利弗的幼弟 阿罗汉居止处一切安乐..
 法句经要义 第二品 不放逸品 愚人节 精进正念如守护财富
 法句经要义 第十品 刀杖品 大臣山达迪 华服不碍解脱
 法句经要义 第八品 千品 沙弥沙其卡 戒定活一日胜无戒定活百年..
 法句经要义 第六品 智者品 享受欲望的人 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法句经要义 第十三品 世品 毗舍佉的孙女和小沙弥 不培养世俗邪念..
 法句经要义 第十品 刀杖品 人面蛇身恶鬼 造恶业如火焚烧自己
 法句经要义 第七品 阿罗汉品 舍利弗尊者 阿罗汉不再生死轮回
 法句经要义 第二品 不放逸品 两位尊者 不放逸者如骏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严经》与普贤菩萨思想(李富华)[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学佛不能带着一个利字修行[栏目:传喜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七二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反闻闻自性[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相应4经 毗阇耶经[栏目:相应部 5.比丘尼相应]
 十住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六、十住品第十五》节录[栏目:梦参法师]
 解脱之道讲记 a8 界观[栏目:体方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十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禅修指导 学习牛童放牛(守住人中位置)[栏目:道澄尊者]
 致刘甫澄军长及川东各信佛者书[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