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六讲 上篇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19

师父开示百法第十六讲要点笔记(上篇)

【原文】第一、心法,略有八种。

甲一、破斥世间妄见,树立佛法正见

   心法,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大概地说有八种。

   我们学佛法的人,学唯识的人,我们能够学到说人的心有八种,再细分其实不止。如果不学佛法的人,他很难认识清楚说,我耳朵听,眼睛看,有什么不同,这个心有什么不同,他讲不清。他只知道说听话反正用耳朵听,看东西用眼睛看,理解很简单。如果我们学了唯识以后,就(会知道)不是这么简单,是一个非常深细的一个过程、形相。

   我们长久以来最大的错误,正是因为“我”,“我的”——我的书包,我的书本,我的钢笔,我的茶杯,等等。那么,书包也好,钢笔也好,茶杯也好,笔记本也好,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我们接触到的,这仅仅是事物的假相,事物本身的幻相而已。乃至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呈现,也是幻相,也是假相,如梦幻泡影。如何从假相认识到它的真相,如何从它的幻相认识到它的实相,这就需要修行。

   诸法的实相,诸法的真相,真相、假相都是相,一个不同的相;实相、幻相也是相,相跟相是不同的。三宝就是诸法的真实相,涅槃就是诸法的真实相,世间法都是假相、幻相、无常相、变化相,一旦我们说到“我”、“我的”的时候,“我”跟“我的”都不是诸法的真实相,也不是诸法的本质,它仅仅是诸法的幻相、诸法的假相。多生多劫以来,无始劫以来,就是因为我们把幻相、假相当成实相,所以在轮回。

 

【外在的一切都是“我执”所折射出来幻相】

   小孩子的时候,肚子饿了,口渴了,着凉了,他不会说话,那他怎么办?他会哭。一两个月、两三个月的婴儿,父母一看小孩一哭,他就能够推测到,这个时候他需要什么。他想:现在气候比较凉,他可能是着凉了;现在气候比较热,他可能有点热;他算一算时间,哦,可能有几个小时,要喝奶,要吃喝。他就是以这种感觉来推测。这是什么感觉呢,就是对幻相的感觉。当父母的看见小孩的表情,一种哭声,他哭得很厉害,就说明这个问题很严重;哭得不厉害,说明这个问题不是很严重。再长大一点,两三岁、三四岁、四五岁,他会说话,他需要买玩具啊,要买零食啊,买衣服啊,等等。再大一点,上好一点的学校,好的用具用品等等。这些就是说,人从小自己的思想观念是在物质方面折射出来的幻相,内在是人的我执,“我”有需求,“我”需求些什么,在不同的时期他需求的东西不一样。

   我们一旦成年了,30岁、40岁,成家立业,思想观念成熟了,他从自己的思想观念所折射出来的,都是自己的一些知见,自己的一些观念,自己的一些认识,他以这个为主。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会觉得这个事情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去做。这个虽然也是“我的”,这个“我的”是人的精神层面,就不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幻相。我自己,我的父母,我的兄弟,我的寺院,我的民族,我的国家,我的信仰,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的心里面折射出来的种种的幻相。

 

【学佛就是帮助我们破除我执、法执,建立正确的内心结构】

   我们有一些幻相是正确的,有一些幻相是错的。每一个人所熏习到的种子,多生多劫,长期以来,那么它起的现行也不一样。你接触的人,你结交的朋友,你接受的信息,就会形成你心理的状态、心理的结构。心里的状态、心里的结构形成了,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你思维的模式已经形成,因为你内心当中,所储藏的、所拥有的,就是这些种子,就是这些境界。我们人就会照着自己内心的思维的体系、思考的模式,来做思维、来做分析、来做判断,所以不能解脱,法执。这样的人是比较有思想的人,没有思想的人,大部分的人,他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没有意义的,是不断在重复的,这是大部分的人。就是日复一日,他自己不会感受到意义,就是佛法没有在我们内心当中真正建立起来,就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还没有认识到,还没有建立起来。学佛法要帮助我们建立这些知见,坚固这些知见,对三宝的信心,佛法的观念,培养非常好的等流,很好的思维的模式,很正确的思维的状态,非常健康的心理的结构,这些都是我们的修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里面说的,他不是随便说的,的的确确都是幻相。我们不仅仅很多思想状态,无意义的幻相,一直在重复,在这些幻相当中,我们还附加上去自己很多的情绪,这些情绪就是人的烦恼。这些情绪、烦恼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乃至伴随着我们的多生,伴随着我们的生生世世。你如果不修习、不用功的话,这些习气一直跟着我们走。也就是,我们内心的活动的状态和心理的结构都是一种情绪性的结构。还有一种是知识性的、理智性的结构,这种理智是世间的理智,还不是佛法的、内心的结构。我们修心,目的就是要建立内在的、系统、完整、正确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结构。这种心理正法的结构建立起来以后,就不会为世间的妄见所困,你建立不起来,那肯定就是情绪,肯定就是烦恼。

   我们内心当中情绪性的结构状态,有些比较粗,有些比较细。比较细的人,他表达的方式就比较温和,比较粗的人,他就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比较粗的人,他表达的方式就比较直接,比较简单。比较细的人,他会认为说你这个人说话怎么没有礼貌,是不是?这是肯定的。他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语言不一样,内心的状态、内心的结构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这很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状态和不同的结构,有粗细之分,有世间法和佛法之分。如果我们内心是佛法的结构,那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非常的从容,非常的淡定,非常的喜悦、快乐。如果我们是世间的结构,我们就会有分别,我们就会有高下,我们就会有不平,我们就会有痛苦跟快乐,这是肯定的。如果我们内心如果是这些状态,有高有低,有苦有乐,有种种的不平,那都是错的,我们的心还没有转过来。世间心要转到佛法的心,(就要)修心、修行,只有这一条路。

   皈依的法门,即是在修心,修皈依本身就是在修心,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完全、系统、正确的、丰富的内心结构体系和我们生命的状态,这就是佛法非常重要的部分。

甲二、了解佛宝功德,数数忆念勤修皈依

   乙一、分别解说佛宝功德

昨天我们谈到三宝的功德,从总的来谈三宝的功德,那我们今天接下来谈佛的功德。那么佛有哪些功德?身功德、语功德、意功德,业功德,意功德里面又可以分为智功德与悲功德。

◇身功德

这段文字非常的殊胜,也非常的优美,是对佛身功德的描述,世间上面的文字是难以做到的,世间上面写小说的人写不了这么高的水平,所有的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相好庄严的描述没有到这么高的水平,这不可能。为什么我们论里面能够写出来,就说明他有去思维,他有去想,想佛菩萨有多么的庄严。你看这个佛,所有的佛,“佛面犹如净满月”,都一样,只是他的手印不一样。菩萨的脸面就不同,他代表不同的意义,当然也是非常的庄严。罗汉就不同,罗汉就比较稀奇古怪,他为什么稀奇古怪?他功德还不够。五百罗汉,五百个模样,当然罗汉也很了不起。那佛呢,就功德圆满。

我们这个华严三圣回来,我们这么多人,整个庙里面,出家众、居士、义工,大家都自发地来迎接、礼请,大家都有来迎,把他护持到我们这个佛堂里面,然后供起来,我们每天都在这里顶礼膜拜,天天拜。这都是很了不起的。你在家的时候,不要说你能够天天向你父母礼拜,你每天问候一下都不容易做到,是不是?佛对我们的功德比父母的要大了多少倍。现代人有时候看父母看多了都看烦了,看佛他不会,对不对?这就是有功德,他有功德能够让这么多的人看到后生欢喜心,顶礼膜拜,供养赞叹,他是有功德的。不仅一个庙,多少个庙,不论中国外国,大家都膜拜,这个是有他的原因的,就说明佛身具足功德。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反推出来,佛对我们功德的意义,对我们的加持。佛像,也是佛的化身,也是法身。庙里面供了佛像,大家都能得到佛的光明的庇佑,这种光明可能我们看不到,但是我们慢慢可以感受,不同的人感受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去)拜佛,我们(要)去忆念、思维佛身功德。

佛身功德为什么摆在第一位呢?因为我们一个人,内心当中需要有一个形相,佛无形无相,是很难思维的,你说你怎么思维佛是怎么存在的,什么状态?(有了形相,)那我们内心即刻就不一样,心相(就)比较容易建立,佛的种种功德就容易会在我们内心当中安立,借这个相来修我们的心,借外在的相来建立我们内心的相,借外在的清净相来建立我们内在、内心的清净,这是主要的。如果说我们不借外在的、佛宝的清净庄严相,我们内在是没有相的,都是幻相,都是世间法的幻相、假相,那人就迷茫,人就痛苦。这些本身就是修行,非常的重要。这是佛身。

◇语功德

那么语功德呢?“语功德者”,100页最后一行,“谓随世界,所有有情,同于一时,各各申一异类请问,能由刹那心相应慧,悉皆摄持。以一言音,答一切问,彼等亦能各随自音,而生悟解,应思惟此希有道理。”这是我们如何来忆念佛陀的语功德。“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维摩诘经》里面讲的。“谓随世界,所有有情,同于一时,各各申一异类请问,能由刹那心相应慧,悉皆摄持。”就是说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讲普通话的、讲英语的、讲日语的、讲韩语的,同一个时间他都能够得到摄持,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能够随意满足不同语种的众生。语言都是一种工具,他不是本体,不是本质。

“应思惟此希有道理”,就是说,佛陀的语功德为什么能够这么大,能够让这么多人,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人都能够了解佛法?我们可能会认为说,你这不是需靠翻译,从梵文、巴利文翻成中文,从中文翻成日文,从中文翻成英文,那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去翻译呢?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去推广呢?如果佛陀没有这种语业的功德,他很难做到。

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几千卷,五六千卷,那么多,光《大般若经》就600卷,《华严经》80卷,那么多的经典留存世间,可想而知多么不容易。释迦牟尼佛如果没有语功德,一部著作都600卷,谁能够写得出来?我们讲个例子,《二十四史》有多少卷?光一部《大般若经》都600卷,还能够留存世间,还要翻译成各种各样的文字,肯定有语功德了。有功德,人们才会去翻译;有功德,才会去流通;有功德才会去翻印。因为你听到佛的音声,听到佛法,能够得利,能够解脱,这是不一样的。

大家到我们寺庙里面来,听到念经的声音,听到唱诵的声音,听到佛号播放的声音,人的心情都不同,是不是?听到“阿弥陀佛”,听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听到“观世音菩萨”,我们人的心态都不一样。如果提到一个历史上面的人物,内心肯定不会有这种感觉。随便一个人,随便一个时代,哪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你肯定想这个人很了不起,但他为什么不能得到传播呢?最有名的,比如说老子,孔子,甚至过去很多历史上面的皇帝,世世代代,年月日,一年又一年,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天又一天,会有那么多人来称扬他的名号,并且百念不厌,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佛才能具足,菩萨才能具足。世间上面,没有耐心天天去念一个人的名号,做不到;你就是用钱雇他,也做不到,不会做这么无聊的事情。那佛菩萨就能够做到。你看,信佛的人也好、不信佛的人也好,他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遇到危难的时候,他马上想起菩萨、佛,是不是?我们常常讲“临时抱佛脚”,为什么要临时抱佛脚?大难来临的时候要抱佛脚?这个时候人没办法,只有靠佛。我们学佛的人比较有智慧,他不能到临时,那来不及了,我们是时时忆念佛的身功德、语功德,这是不一样的。这都是有原因的,都不是偶然的。 从此我们要去建立佛的语功德,如果我们听不懂,或者说我们对佛的身语功德不能很深的体会,那我们再往下,对意功德和业功德就更难了。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身语都是有形相的,有形相的功德我们都难以相应,后面的意功德跟业功德就更难,更不容易,更不容易建立起来。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六讲 下篇
下一篇: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下篇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6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八讲 上篇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二讲 下篇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2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二十)从无限生命中看待..
 行堂——承继祖规培福净罪的修法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5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一)增上生的根本..
 认识人生之二 5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下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和你在一起[栏目:禅门一念·传灯法师]
 尊重僧界还俗人[栏目:太虚法师]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 见阿閦佛品第二十五[栏目:不动佛·经典]
 相应38经 沙门婆罗门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14.界相应]
 六祖坛经讲记 第24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在你淫欲心来时..瞋恨心上来时...散乱心上来时...业障现前时...愚痴时...[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试论佛教史学[栏目:严耀中教授]
 喜食大蒜的观念也要改[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试论二谛义为龙树学的核心思想(张化蒙)[栏目:其它]
 生命的规律[栏目:刘先和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