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经(三世阴世食经):
本经亦名“三世阴世食经”。“三世阴世食经”这句话乍看起来有点茫然,其落点在于“阴世食”三字。这里的“食”,应该理解为“侵害”、“束缚”。我们在前面的相关经典中,佛陀一般只谈到现在五阴,而在四十六经中,则谈到了三世五阴,可以说又深入了一步。
首先,佛陀谈到了什么叫“五受阴”,而且谈到了我们今世所受的种种果报,并非完全由我们今世所作之因的结果,而是由于种种宿命的原因。亦即说,现世之五阴,其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前世五受阴的影响。从认知上说,我们当然要把五阴视为无我、苦空与无常,它们都是因缘所生的有为法。但是我们却并不能因为它们是苦空无常,却无视它们的现实存在。因此佛教里便时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是从有为法的角度来看待世间万物的。
实际上,我们不仅受到现世五阴的诱惑与侵害,在往昔累劫世中,我们竟受到了数不清道不尽的五阴的折磨。如果我们今世认识不到这个问题,那么在无穷尽的未来世中,我们仍将为五阴所蚕食。因此,我们对于五阴(色、受、想、行、识),要明白它们的种种过患,切不可贪恋于它们,受到它们的诱惑与驱使,而要对它们“生厌、离欲、来患、向灭”,做到“灭而不增,寂灭而住;退而不进,寂退而住;灭而不起,寂灭而住;舍而不取,不生系著”,这样才是惟一正确的英明抉择。只要这样,我们最终做到“自觉涅槃”。
第四十七经、四十八经(信经):
本经叙述有信心的善男子会随顺于法,会于五受阴修习厌离,如此方能离生老病死与忧悲恼苦。“信心善男子应作是念:我应随顺法,我当于色多修厌离住,于受、想、行、识多修厌离住。”“我说是等,悉离一切生、老、病、死、忧、悲、恼苦。”(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