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9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57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理念课要点(二十九)
(10月11日  上)
 [课堂笔记之二十八] 
三、如何培养能够感得八种圆满异熟功德果报的习气
(一)怎样不为佛法名言所束缚
1、刚才谈到我们从世间名言进入了佛法名言,我们刚才的讨论就是在往八种异熟功德果报里面套。那学佛的人是自私的吗?学佛是为了得到这些果报吗?
2、让大家讨论,大家很老实地往里面套,很机械。通过讨论发现这八种因很难造圆满,因为不会善用其心。真正会用心的人,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能造集圆满的因。
3、我们讨论的只是一种期许,我们所做的事怎样真正成为我们所期许的那样,就看我们怎么用心。
----比如早起洗漱,洗干净一点让人看到生欢喜心、洗干净一点去恭敬上殿,在这种正念下将来就能感得形色圆满,若是顺着习气,收拾打扮自己,爱着自己的容貌,没有正念,就是轮回的业。
----这只是一个例子,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相,就看你怎么去用心。 
(二)做事的三个层次:勉而行之、利而行之、安而行之
做任何事情,也就是造业的状态,不外乎三种情况:
1、勉而行之即勉强去做,自己并不想做、不喜欢做,还是去做了;利而行之是看到利益好处才去做;安而行之,安然坦然去做。
勉而行之是广论中所讲的十种不感果的业之一。广论P138页:“增长业者,除十种业,谓一梦所作,二无知所作,三无故思所作,四不利不数所作,五狂乱所作,六失念所作,七非乐欲所作,八自性无记,九悔所损害,十对治所损。”勉而行之即是七非乐欲所作。 
2、刚才我们所作的分析属于利而行之,也就是看到好处才去做,安而行之大家还不容易体会。做一件事乐在其中是一种真实而有力量的造业意乐,造的善恶业就非常强大,大家也都曾有过乐在其中的经验。
3、观察一个人为什么会很聪明呢?
聪明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多闻和思惟,碰到一件事就会去思维它的前因后果,或者喜欢钻研文字、读书、背书。有的人就不爱动脑子,脑子经常处于停止运转的状态,比如午睡后可以呆坐半个小时。聪明的人不是看到利益而行,而是他形成习惯了。这样的人如果不通过佛法的引导就会容易散乱,他的身口不一定散乱,但他思惟不断,躺在那里还会睡不着,脑子一直在转,这是内散乱,修禅定的大忌。再观察长得健壮、大力具足的人,往往爱帮助别人;谦虚的人,他往往感得族姓高贵,不一定出生在高贵的家庭,但可能他读的学校很好、遇到高贵的师长。 
4、我们就要照着八因三缘去培养习惯,任运地去种因。
----有的人他不一定做很多布施,但是他宽广、慷慨的心性能让他感得大福德,福薄的人往往爱斤斤计较。
----我们调整自心,让其变成我们的习气就不会给人自私的感觉,形成习惯就能安而行之。
----所谓的意乐就是意中所乐,广论P141页:“如是八因,若具三缘,能感最胜诸异熟果。于其三缘,心清净中待自有二,谓修彼因所有众善,将用回向无上菩提不希异熟,由纯厚意,修行诸因势力猛利。”
(一)   如何用心培养感得八种圆满异熟果的习气
1、大家有没有想明天我要怎样去用心?有没有想我们常为什么事而陶醉?
吃饭时我们陶醉其中,吃得香,旁边有什么人在都不知道了;打电话给别人开示时我们陶醉其中,一讲就是半个小时。我们上殿是陶醉其中还是坐立难安、痛苦不堪?
2、你要想办法看到承担事情的利益,见其殊胜,乐在其中。
修行时安住在这种状态中就是破烦恼现行,烦恼不会现起,而相应的佛法会现起,这是很殊胜的忏悔,在广论里面讲就是破现行力。比如,念佛,一句佛号念得非常专注、有味道,不会被别人的吵闹干扰影响,很专注、造的业就很真切。不但破坏现行,对治、遮止都在其中了。
3、我们做事做得越来越没有味道了,还美其名曰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道是很有味道的。----做事没有意乐造的业就很微弱,还是随着烦恼习气;意乐提起来了,你的命运才真正开始改变,你乐在其中,才能体会到法喜禅悦。
----我们要让这八种因成为我们深刻的习气,这会成为我们无限生命中的保护。 
4、刚才讲大家被佛法名言束缚了,就是说大家活在名相概念中,知道不能杀生、偷盗,不能怎样,但实际上对佛法没有乐受。
(1)比如有的人虽然出家一段时间了,做梦还是梦到世间的事情,就是内心的业力没有改变、习气没有改变。
(2)又如大家在寺院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若把你放到世间几天,给你足够的钱,没有人认识你了解你,你会做什么?在寺院里呆得觉得没有意思了,让你下山你会做什么?大家自己去观想一下你会做什么。
(3)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搞不清楚、是迷茫的。觉得这里没有味道了,可能别的地方有味道,就去了,结果去了之后还是没有味道,这就是内心里面有问题,我们用外在的变化刺激让自己产生快乐的感受,就是习气没有改变、业没有改变,所以我们就要从内在去改变,让佛法从内心生起,从而产生乐受。当然,乐受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有了法喜进一步修行才更加容易。
5、有同学问许多高僧大德为什么这一生开悟前的一段时间会很贫苦呢?他应该是有大福德的啊?《大智度论》中讲有几种原因:过去生以小因缘感得贫穷,这一生受这个报;他本来很有福德,因为离家,把资具都布施了,所以会暂时贫穷。
6、如果能对这八种异熟因缘生欢喜心,产生感觉,就会很欢喜地去种因。在这种状态下再去做DVD、博客书、基金会施衣、施粥等等,都会感得很好的果报。我们这样去种因、依戒定慧修行,就会比较快速进步和提升。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0
下一篇: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8
 怎样认识病相 6
 认识人生之二 1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3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四讲 上篇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5
 细心体会佛法 3
 楞严感悟系列篇之三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
 认识人生之四 3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二讲 中篇
 细心体会佛法 5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光显现[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如何理解与上师无别[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正见 第二章:情绪和痛苦[栏目: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六、公案 — 求平等性智 1.伎俩惑众[栏目:善祥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四六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成佛是业障已经全部消除,请问何以释迦牟尼佛还要受果报?[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中部25经 饵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皈依[栏目:莲华生大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