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深信因果,心定得福(袁树森)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6

深信因果,心定得福 

袁树森

  深信因果是佛教的认识论,也是对六道轮回真相准确的揭示,佛家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下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果的规律简说有三:一是现世现报,二是三世因果,三是多生多世后报。

  现世现报是说,当生做了大善或大恶,虽然下生后世定要受报,但当生就能得到果报。我们仅举佛门大德智者大师讲的一件事为例。

  当年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被父母送到寺庙出家。这个男孩长到十六岁时,师父给他十五天假,要他回家看父母。为什么呢。师父是修行证果之人,看出他阳寿只有十六年,故要他回家。然而十五天后,小和尚笑哈哈地回来了。师父就入定看出,小和尚下山时,在一棵树下坐着休息,正巧看见一股流水向树根涌来,一个蚂蚁窝马上要被淹了。小和尚就赶紧用碎石和土打了个小墙,流水就不能淹这蚂蚁窝了。他正是无意间做了这件好事,小和尚增了阳寿四十年。师父把这件事告诉了小和尚,小和尚从此用功修行,最后也证得了果位。

  三世因果是说,上世所做的主要善恶之事,决定你今生的果报,而今生所做善恶之事,决定你下生的果报。如苏东坡的前身,也就是上世的五祖戒禅师,由于一生持戒修善,下世才得大福报。再如当今众多的净土修行人,今生持戒修善,信愿念佛,下生一定会蒙佛接引往生净土。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某居士没有病苦,告诉同修佛来接引了,念着佛往生了。往生净土是果报,持戒修善,信愿念佛是因,有因必有果报。

  多生多世后报是说,有的业因当生和下生没有马上得到果报,但下下世以至多生多世后,会一定受到果报。因此《华严经》有偈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和合时,果报还自受。"例如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发动了围攻释迦族一域的战争。佛讲到这场战争的因时说,那是多劫以前的事了,当时有一群人住在一条河边,每天靠打鱼为生,有一天这群人围起来,将河水淘净,把一条最大的鱼捉住了。这条大鱼临死时发愿将来一定要报复。今日的波斯匿王即是当日的大鱼……

  我们若能明白了因果报应的真实状况,心自然就能得定,心得定了,自然不会烦恼发怒,也就自然不会做有违天理之事,并且会随缘做些善事,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福德。见到人家走一步顺一步,也没见他做什么好事,什么原因呢?上辈子修的,这辈子只是由业因来得果报的。这有什么可烦恼的,我们要想也走一步顺一步,也很容易,我们只要多做善事不做恶事,下世我们也会走一步顺一步。如果我们善事做得多,当生就会一顺百顺。不明理的人,不愿断恶做善,只想得福享福,那样真是由劫到劫,永不可能满愿。

  最后用陈毅元帅引用过的话结尾: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一切全报。

摘自《宁波佛教》2005年第2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哲学家和佛陀
下一篇:般若为导净土为归(袁树森)
 六祖为什么反对“看心观静”(智通)
 正字与反字(刘墉)
 改过自新(释法云)
 把烦恼还给他(摩迦)
 性善论考辩(达亮)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弘一法师)
 从牟子到惠能(圆成)
 说智慧人生(清净)
 庐山慧远的三教关系思想(张敬川)
 我读寒山子(陈慧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覆不藏本身就是消业(达真堪布)[栏目:忏悔业障]
 精进不起来怎么办?[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八 船经[栏目:经集 二 小品]
 少林寺禅学源流[栏目:永信法师]
 行看流水坐看云,难得平常心[栏目: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用意幻供养积累成佛资粮[栏目:达真堪布]
 生死大事 - 不再穿皮草[栏目:方外看红尘]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戒律篇)[栏目:疑问解答]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五下 十一 农夫打张飞[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贪婪是贫穷的开始(陈嬿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