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果证得阿拉汉的十戒尼,她算不算是一位比库尼呢?一位出家人呢?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70

请问尊者在南传佛教里讲到正法五千年,现在是第三个千年,还是有可能通过精进禅修证得三明阿拉汉的人,那么女众也是有可能证得阿拉汉圣果,在经典里面说到如果一个在家人证得四果的同时就已经是出家人了,不然他就会般涅磐,而女众出家传承在南传已经断了,那么如果证得阿拉汉的十戒尼,她算不算是一位比库尼呢?一位出家人呢? 

答:我们首先要纠正一下,这里讲到在经典里面讲,如果一位在家人证得了四果的同时就已经是出家人了,不是这样的,一个人证到了圣道圣果,在法上他是真正的僧宝,但是他作为僧宝的成分还必须得有僧团去授予,这是属于律教法的范畴,不然的话他的身份还是在家人。 女众确实可以证得阿拉汉果,而且在家的身份都可以证得,佛陀在世的时候,马嘎塔(摩揭陀)国的宾比萨拉(频婆娑罗)王的爱妃,叫做柯玛(Khemā)。就是以在家的身份证得了阿拉汉果,证得了阿拉汉果之后她就回去请求他的夫君允许她出家,之后她就成为在我们佛陀教法里面,在尼僧团里面犹如沙利子一样的身份,她是在尼众僧团智慧第一的长老尼。所以女众在家生活还是可以(证四果的)。 至于说在上座部佛教,比库尼的传承已经断了,这个确实如此,如果一位十戒尼真的能够证得阿拉汉果,那我们当然是非常恭喜她了,但是她到底能不能以十戒尼的阿拉汉身份继续住世呢?因为到前为止还没有真正一个十戒尼证得阿拉汉的例子,所以我们也不能这样说。或者问为什么一个阿拉汉圣者不可能以在家的身份长久的住世呢?在《弥林达问经》里这样说到:就好像一个小木船,它不能承载很重的东西,同样的在家的身份、在家人的戒,它是很轻的,它不能承载作为阿拉汉(无学)的五种功德。所以船超重了会沉下,同样的,当一位在家人证得了阿拉汉圣果的时候,它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种要么在当天出家,(第二种)要么他在当天般涅槃。为什么?因为阿拉汉已经不会再染着任何居家的生活了,甚至连生命都不会染着,更何况说我要为了住世、我要为了证明,所以我一定要以在家的身份,不会的。 那如果一位十戒尼,真的已经证得了阿拉汉果,到底会怎么样?现在我们也没有答案。不过有一位十戒尼,她修行很好,有一次她尝试想要精进修行,她想要证得圣果,那时她把观智提到很强很锐利程度,不断的观,修观,她的意愿就想要断除烦恼,但是当她观到一定的段,她发现她的身体很热,已经热到不能再承受了,于是她放弃了,她没有办法再继续观,很可能就是由于没办法以戒尼的身份证得阿拉汉果的原因吧。 不过一般现在在上座部的传统里面,女众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八戒尼,一种是十戒尼,当我们给十戒尼受戒的时候,受的还是属于出家十戒,也就是说,给予她们的身份是属于出家的身份,只不过按照戒律来说,如果一个女众出家成为沙马内莉,就是沙弥尼,她必须得由比库尼剃度,她的身必须由比库尼的僧团去赋予,比库的身份是不能够而且也没资格赋予她沙弥尼的身份,所以如果没有比库尼自然就没有了沙弥尼。但是作为十戒尼,作为比库的僧团还是可以给她戒,也可以给她出家戒,但是她只能做十戒尼而已。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四阶段微息,正念如何安住?
下一篇:如果一个人修到观智,他观察他人的名色法时,是指可以见到他当下的名色法?
 禅那心有三十四名法,请问为何阿拉汉观禅那心为无常、苦、无我的心有三十七..
 可以根据临终的一些现象来判断是否往生到善道吗?
 如何修行出离心和忍辱巴拉密?如何让自己的心迅速调柔?
 有什么办法长期跟随尊者修习呢?
 缘摄受智要求观未来的名色,(但是)未来的名色是不定的,这怎么观?..
 三因结生的前生是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一个人修到观智,他观察他人的名色法时,是指可以见到他当下的名色法?..
 请问平时禅坐后忘了当天回向功德,有补救的办法吗?
 如何将佛法如此殊胜的心理良药应用于现代心理咨询?
 三十三天和地狱各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之外是否还存在别的有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家人反对学佛、吃素怎么办?[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一知半解[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梦影 Dream Glimpse[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教育破产道德坏 谁大谁小伦常乖 Education Is Bankrupt, Morality Ha..[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怒放[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无常与真常[栏目:禅林衲子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60-61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不思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荤素之惑[栏目:法音宣流·嘎玛仁波切]
 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栏目:余池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