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为人与处世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46

为人与处世

古今达士之为人处世、涵养识见是智慧之结晶,可令学人受用终生,但我们也不能僵直理解、机械照搬,比方说“君子不妄语”,当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拜访,过了吃饭时间,主人问:“吃了饭吗?”你明明未吃,为了不打扰对方,却回答说;“吃过了”。纵然欺骗了对方,其出发点却是好的。又如医生安慰患了绝症的病人,虽然打了妄语,但其动机是善良的。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在正知、正见、正行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成功的第一步。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节欲戒嗔,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深厚而得祸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退让。世人多半为追究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别人的见识。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祸,亦以远祸。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涵养与识见
下一篇:慎言与自省
 净空法师谈忍辱
 佛教艺术应如何发展
 临终往生你有把握吗
 长期念佛口干要如何解决
 六度
 造假药的人要负什么因果
 平时有念佛的人病危,是否能往生
 如何修行
 要想事业发达,一定要修福
 净空法师谈止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物质的发展也许是好事,也许是坏事[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四七)[栏目:杂阿含经]
 大悲观世音菩萨与圆融自在的人生[栏目:果硕仁波切]
 一八八 狮子豺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六、多元[栏目:包容的智慧]
 证阿罗汉容易吗?Is it difficult or easy to be an arahant?[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儿童教育专家释戒傲[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诗意的日子[栏目: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禅与净[栏目:惟觉法师]
 信道不真 便难成道 (刘宋 慧全)[栏目:释门法戒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