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佛教的经证 粗言与善语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22

粗言与善语

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

善语自利利人,彼我兼利。

--《无量寿经》

一、口业的重要

口业,有善有恶,善良的口业可以鼓励人向善向上;粗恶的口业,犹如一把利斧,若运用不当,不但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所谓“自害害彼,彼此俱害”。

又人生不过身、意、口业,据佛所言,口业果报多于身、意二业,以发意则未必形于外,而出口则易见;又举身为恶,犹有时艰阻,不若口之易发。况且一句话是功德,一句话是罪过,所以说话要非常戒慎啊!

在《龙舒增广净土文》中,举出九种譬喻以劝戒口业,即:口诵佛名,如吐珠玉。口宣教化,如放光明。口谈无益,如嚼木屑。口好戏谑,如掉刀剑。口道秽语,如流蛆虫。口说善事,如喷清香。口语诚实,如舒布帛。口言欺诈,如蒙陷阱。口称恶事,如出臭气。

二、粗言的过患

凡夫瞋恚之火炽盛常燃,逢缘起障,触境生瞋,所以发言一怒冲口烧心,损害他人,痛如刀割,有乖菩萨之善心,常违如来之慈训。所以《业报差别经》说:“粗言触恼人,好发他阴私,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如《大智度论》载,或有饿鬼,先世恶口,好以粗言恼害众生,众生憎恶,见之如仇,以此罪故,堕饿鬼中。又《修行道地经》说:“口痴而心刚,不柔无软说,常怀恶两舌,不念人善利,所言不了了,藏恶在于心,如灰覆炭火,设蹑烧人足。”这都是粗言于人于己之祸害。

三、善言的利益

所谓修行,是要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尤其修口,是非常重要的。《修行道地经》说:“其语常柔和,顺从言可人,言行而相副,心身不伤人,譬如好华树,成实亦甘美,佛尊解说是,心口之谋相。”《金刚经》里说,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佛陀说好话、正语,所以能受众生尊敬。因此,我们要口常行慈,不妄不假不骗,常说善良、慈悲、道德、恭敬、赞叹别人的语言。例如:佛陀往昔在因地中与弥勒菩萨一同修行,由于佛陀经常赞叹诸佛菩萨,以此赞叹功德,所以佛陀较弥勒菩萨早成正觉。

又佛陀说修习善语可获十种功德,即得柔软语、捷利语、合理语、美润语、言必得中、直语、无畏语、不敢轻凌语、法语清辩、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四、结论

语言是表达意志、思想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们要善用它,修习善语,随口说赞叹的话,鼓励的话,建设性的话,使口里所出,句句是金玉良言,是法味珠玑,利益众生,充实自我,这即是“彼我兼利”。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间佛教的经证 四摄化他
下一篇:人间佛教的经证 益友和损友
 人间佛教的经证 财富的处理法
 人间佛教的经证 真智者
 人间佛教的经证 益友和损友
 人间佛教的经证 忍辱多力
 人间佛教的经证 吉祥行
 人间佛教的经证 进德之道
 人间佛教的经证 五种非人
 人间佛教的经证 常富之道
 人间佛教的经证 戒瞋
 人间佛教的经证 戒闻利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严经述旨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陆西星)[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万法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如观戏[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观念过于迷信 文化始终落后[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真忏悔(宣化上人)[栏目:忏悔业障]
 Calling the name of Avalokiteshvara[栏目:Zen Buddhism]
 从现代性看「人间佛教」──以问题为中心的论纲(龚隽)[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禅与情绪管理[栏目:圣凯法师]
 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林克智 编注)[栏目:林克智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