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敌为友,怨亲平等
文/见綦法师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芸芸众生常要面对来自事业、家庭、亲友、邻居……不同方面的挑战,一旦不合己意,就会感受到对方的敌意;倘若站在同一阵线,又会感觉到对方的善意。但是今日被我们视为敌之人,可能会成为明日的贵人;就这样,彼此身份在敌、友之间变换着,成为生命日记的一部分。
在世间,要成就一件事情并不是这么容易,即使是能利益无数众生之事,也会有人认同、有人阻碍。就像商场上耳熟能详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如果敌人来日可能变成朋友,那要以什么角度来看待眼前的敌人?其实朋友或敌人都不过是个虚幻的身份而已,当我们因对方的阻挠而愤愤不平,因对方的善意而眉开眼笑时,不就像是被别人操纵的布偶;一旦认清了这层关系,直令人付之一笑。
放眼历史,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春秋时代鲍叔牙是齐国公子小白的师傅;管仲则为公子纠的师傅。由于齐襄公十分残暴,二位公子被迫流亡到莒国和鲁国。当两位公子争夺王位时,管仲还主动带队射杀公子小白。小白日后继位为齐桓公,不但原谅管仲,更重用管仲成为相国;而管仲果然才能出众,协助齐桓公九匡诸侯,名列春秋五霸之首。唐朝初年,魏征是太子建成的谋臣,不但帮太子建立许多威望,更献计要太子除去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后来唐太宗即位,不但捐弃前嫌,更让魏征担任重要谏官。在《魏征传》中,亦可感受到太宗在魏征病逝后,失去贤臣的那份哀痛之情。
所以面对阻碍我们的人,应秉持着因果观念,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所过失?是否考量不周全?是否少了一点包容力?是否愿景不够?是否经验不足?从这些角度出发,抱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待人接物的能力就会不断提升,这不就是逆增上缘?而佛法更以三世因果的角度来面对这样的事情,因为今世结下怨怼,来世就容易互相障碍、受无量苦。所以菩萨秉持怨亲平等,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看待众生,以四摄法与众生结善缘,如此让怨变亲,让亲成为菩提道上的法亲眷属,共同庄严佛国,故《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就是这个道理。
不论从现世因果或三世因缘的角度来面对世事,都能化敌为友、化阻力为助力。而怨亲平等则是佛法中更深一层的道理,以因缘观、无常观看待世间的一切,既是因缘和合而成,缘起必然性空;因为是无常,所以一切皆不用执着于心。而身为菩萨行者,还要学习创造良善的缘起,这就需要悲心与愿力了,正如《大般涅槃经》云:“菩萨常当作是思惟,以何因缘能令众生发起信心,随其方便要当为之。”期勉自己亦能具足“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悲心愿力,成就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