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佛教的经证 交友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58

交友

犹如在于鱼铺下,以手执取一把茅,

其人手即同鱼臭,亲近恶友亦如是。

--《佛本行集经》

一、交友的重要

朋友,在人的一生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密切的关系。《别译杂阿含经》说:“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于自居家中,慈母最为亲。”又《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所以交朋友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友交,就能得到利益;与恶友交,就会有过失。

二、善友之利

《善生经》里说,有四种人是益友,即:1见非即来劝止;2有同情慈愍心;3乐于帮助他人;4苦乐皆不相弃。这四种益友皆有四事可贵:

见非即来劝止的益友:第一见你为恶,则能遮止;第二为人正直,可作模范;第三慈心愍念,常思助人;第四示人善路,指导迷津。

有同情慈愍心的益友:第一见你获得利益,则代为欢喜;第二见你错犯恶行,则代为忧急;第三称人名誉道德,不言人非;第四见人说恶,便能制止。

乐于帮助他人的益友:第一护你不令放逸;第二护你不令失财;第三护你不令恐怖;第四对谈常作忠言。

苦乐皆不相弃的益友:第一永不揭发朋友秘密;第二灾危之时永不舍离;第三为朋友愿牺牲生命财宝;第四常相教诫,济其恐怖之事。

上述这四种善友,与其相交,人格自会提高。因此,《佛本行集经》譬喻亲近善友为“若有手执沈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须臾执持香自染,亲附善友亦复然”。

三、恶友之弊

《善生经》里说,有四种人是损友,即:1有贪欲而假畏伏;2有所求而说美言;3有谄谀而来敬顺;4有图乐而来交友。这四种恶友,亦有四事可弃:

有贪欲而假畏伏的人:第一你给他少了他望多的;第二他给你小利要你报酬大利;第三畏惧你而勉强来亲近;第四为求利益才和你相交。

有所求而说美言的人:第一无论你的行为是善是恶,他都顺从;第二等你有难的时候他就离开;第三见人有善事而来求助,他便密为隐藏,不使你知;第四见有危险的事情发生,他便排挤你而忘记恩惠。

有谄谀而来敬顺的人:第一见你有不好的行为他不劝谏;第二见有善事可作他不协助;第三见到有利可得的事他便趋承逢迎;第四见到有义无利的事他便后退。

有图乐而来交友的人:第一有喝有吃的时候才和你为友;第二有赌博游戏的时候才和你为友;第三有淫逸放荡的时候才和你为友;第四有歌舞出游的时候才和你为友。

上述这四种恶友,要与其远离,因为亲近这些恶知识只会令自己堕落。因此,《佛本行集经》譬喻亲近恶友为“犹如在于鱼铺下,以手执取一把茅,其人手即同鱼臭,亲近恶友亦如是”。

四、结论

“若人亲近恶知识,现世不得好名闻,必以恶友相亲近,当来亦堕阿鼻狱;若人亲近善知识,随顺彼等所业行,虽不现证世间利,未来当得尽苦因。”由此可知,交友得当与否,和我们的一生息息相关。因此,交友能不戒慎吗?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间佛教的经证 恶心自贼
下一篇:人间佛教的经证 报恩与息怨
 人间佛教的经证 粗言与善语
 人间佛教的经证 救护众生之道
 人间佛教的经证 离八风之患
 人间佛教的经证 利益和快乐
 人间佛教的的经证 忏悔除罪
 人间佛教的经证 精进
 人间佛教的经证 五种非人
 人间佛教的经证 利己利人
 人间佛教的经证 善护口过
 人间佛教的经证 戒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败坏密宗之现象(印光大师)[栏目:唐密文集]
 打儿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邪淫让他断送了性命[栏目:邪淫恶报感应录]
 珍贵体验 启迪行者[栏目:传喜法师]
 为什么学佛 第六章 供佛 5.实修普供养[栏目:能弘法师]
 05-033供佛利生仪[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四十五世 圆照宗本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放下真理,真自由[栏目:找回自己]
 由何而决知死期无定,及此中心要?[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二、云岩昙晟的《宝镜三昧》[栏目:吴言生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