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给台湾弟子们的一封信 —— 实践与空性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返回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94

2002年2月于印度智慧林

(一)实践与空性

   台湾诸佛弟子,我们能够获得此瑕满人身,同时又能够遇到佛法,乃真是非常的幸运。然而,如果我们此生不能精进修法,则由于不能预知死期,因此未修学佛法而死亡后就可能会随入三恶道。同时今生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并将遭受很多的痛苦。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一切痛苦的根本源于自己的心,如果心中充满烦恼、我执、欲望和疑虑,则你对任何问题的考量都会处于不安和躁动之中,与任何人接触都仿佛是自己的敌人,因此,不管你有多少亲朋好友或如何的富有,很多时候都会成为你不安的痛苦之因。所以,不管外在的物质和享受如何的丰富,如果内心没有佛法之空性和慈悲以及菩提心、止寂等,则我们不可能拥有有意义的人生和真正的安乐与幸福,而且来世将继续处于无尽轮回之中。因此,真正的安乐与幸福除了从内心寻求而外,不可能从外在的物质中得到,而一切安宁的根本是空性与悲心之结合修行。例如,当我们遭受人类等有形敌人的侵害或无形鬼怪之任何痛苦,我们应该立即观想给我痛苦者为空,受痛苦者为空,痛苦之本性亦空,一切都是无实性的。

    痛苦等一切皆如梦幻,虽然梦中出现的景象与房屋等都非真实,但在睡梦醒来之前,所梦所见却仿佛真实存在,如梦见自己的房屋毁坏而产生痛苦以及梦见新得房屋则感到快乐等。如此,痛苦一切法虽非实有,但所以产生实有的迷惑,是因此如睡眠一样的无明和梦一样的幻景所致,除此而外没有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如虚空一样,从未产生存在和阻碍过,因此,把无有视为实有被称为迷惑。

    迷惑产生于无明。何为无明呢?无明就是不知空性。了悟一切法为空性就叫明之智慧或了知无我之智慧。根据痛苦的本性而观修空性即称之为止息痛苦的圣法。其他如烦恼、贪、嗔、痴、慢、妒等如果也按照上述方式观修空性,即为自解脱五毒之教诫。

(二)如何观修空性

    应该如何观修空性呢?如上所述,一切烦恼、痛苦等如梦如幻,没有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即使眼见也应观想那不过如海市蜃楼或空中彩虹,心应不散乱而专一安住,并想到空性而产生信念,再到专一安住而反复观修。

    专一安住时,心之本性明朗而不作此是彼非之念,或此是否为观想等疑虑。开始只有几刹那的时间而不能长久,适应以后则可以随心所欲。心不散于外境而专一安住被称为寂止,观空性则称为胜观,反复观修则称之为止观双运。因此,如此一来,以空性观想一切烦恼与痛苦,以及心不散而专一修持时,起初烦恼和痛苦强烈时即立即认识而观修,则在半分钟或一分钟之内即可止息。如果还和原来一样或者比原来更强烈,甚至达至难以忍受时也应按上述方式观修,又会在半分钟或一分钟内即可止息。如此观修,则烦恼或痛苦的力道或火侯会越来越小,到一定时候,烦恼和痛苦不管如何强烈都无法危害于你,反而成为实践修行的善缘,从而在任何时候都可使你心神安宁、大为开朗,如虚空无碍。所谓解脱涅槃等也不过是从自己心中的我执和烦恼中获得解脱而已。

    如此的观修在吃饭、睡觉、步行或其他任何时候都可实践,尤其是在遭受巨大痛苦或烦恼时观修则功德尤大。

(三)如何依空性而发悲心

    依空性而发悲心是极为重要的。依悲心而发菩提心,由此而可获得成佛的正果。没有菩提心则无法成佛,那么如何修菩提心呢?首先,观想一切有情众生都在遭受苦难而产生慈悲心,然后再观想如果要使这些有情众生脱离一切苦难,则除了成佛以外再无其他之道,但他们不懂得修行,所以我要把遍虚空之一切有情众生引上成佛之路,为此而发愿实践修行。

    那么如何修悲心呢?如果依空性而产生慈悲乃为最殊胜之悲心。如上所述,一切有情因不知一切法为空性而执无我为实有,由此而产生嗔等五毒和累积各种罪孽而遭受地狱等六道轮回之苦,实在可怜。

    一切众生虽然喜乐,但却不懂寻求空性等快乐之根本方法;虽然不喜苦,却不懂舍弃执实和烦恼等苦之根本。为了快乐而被我执等所缠缚而产生嗔恨等,并因此而造杀生等罪孽业,罪业的果是地狱之寒热苦和饿鬼的饥渴之苦等等...。

    如果六道轮回中的众生了知一切法为空性,那么就不会有迷惑,然而由于不知道这一点,因而产生无限的悲心并去修行,即被称为空性悲心,是悲心中最上乘的。

(四)依止皈依上师瑜珈

    观想上师为汇集十方诸佛之总体的修行仪轨。如此我等一切众生飘零于轮回之中的苦难靠谁来解脱呢?当然是要靠 佛、法、僧 三宝。要观想前方空中之释迦牟尼佛与给自己传授正法的上师为同一本质,即使不会观想外形或身色也无所谓,佛陀曾说:“何者在意佛,佛即在其前。” 因此信仰或信受是极为重要的。在祈祷上师佛陀加持自己及一切众生,并引导众一往成佛之路后,要观想上师佛陀变成光相融入自身,使上师佛陀之心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而后稍做放松。

(五)修行次第

    不管如何修行,首先必须具备加行、正行和结行。所谓加行,如上述,首先是修菩提心,然后修依止和上师瑜珈。正行是空性和悲心、止寂、顶礼、转经、供养、布施、诵经......等等一切善法行为。结行中祈祷回向非常重要,也就是观想一切十方诸佛、上师、菩萨等如何回向,我的功德等也要如此回向。由于对前方空中之佛陀及佛子们等说:“愿此如愿。” 因此,如能够观想我的功德利益遍及一切众生,则此为最好的回向。

(六)精进

    不管修法或是世间法都需要精进,没有精进就不可能办成任何事情。但在做事时会有一些困难。不可以认为不管求法或世间法我都难以完成,而且即使不如此努力我亦能求得幸福;亦不可认为如自己这种缺乏智慧与精进的人是不可能在求法或世间法等任何领域取得成功。

    有一些人认为像修行这样的事,除了上师和僧人或仁波切以外,我辈怎么能完成得了?因而妄自菲薄或从容怠惰。又有一些人虽一时产生厌离心而不深思熟虑,轻率地抛弃家庭、妻儿及一切,只愿修习佛法,在几天或几个月之内虽然能精进修习,此后由此受不了苦,便开始反悔乃至放弃修行,这些都是不懂得掌握修行方法的错误。

    修行既不是在短期内持续紧张或不分昼夜,也不是长期放松甚至几个月都不修。而是每天一点一滴地累积,这样才会逐渐取得成功。如上所述,修行是即使在睡觉、吃饭、步行等任何时候都可以实践的。因此,虽然不舍弃世间法,如果心不散逸也是一样的。如果对世间法从心底里真正产生厌离,那么到寺院或隐修处去住是最好的。否则,身虽在寺院而却一直处于懈怠状态,则与凡人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心,所谓精进是要自己的心,如果自己的心能向着正法,那么不去寺院或隐修处也是一样的。

(七)结语

    以上所讲的包含了佛陀所开示的圣法之主要内容,如反覆颂读和牢则会非常有益。听说你们修行非常精进,有些中心每月皆有集中时间,做观修加行和止观,我甚感欣慰。今年在完成大礼拜和百字明与“嗡、啊、吽” 等以后,明年可以进入实修二年级,因此今年必须要完成,否则不能升级。如果要继续修一年级的教法,由于可以更加巩固对教法的明了,因此是可以的。高年级的可到低年级,但低年级不能窜升至高年级。两天以后,我个人将闭关几个月,闭关期间,我会为你们回向祝祷,为各位今生及来世之世间及出世间事业无障碍、能够幸福,而进行祝祷。

 


{返回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皈依的必要性、道理与学处
下一篇:大成就者的死与生
 文殊菩萨开示与口传
 中庸之道
 概说佛陀初转*轮之四圣谛
 皈依的必要性、道理与学处
 勿起瞋心,当守清净三昧耶
 利他即佛法
 烟供与火供的意义和功德
 前行法对死亡准备的重要性
 从容中观道
 遍时俱在的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行菩萨道是利人无我 Cultivate the Bodhisattva Path: Benehot ..[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呼吸很细,那个点一直拉进到快接近身体,这是妄想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诉说和倾听中的禅修[栏目:明海法师]
 观万法如梦需要长时间串习[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活用佛法·译序[栏目:塔汤仁波切]
 有债就要好好还[栏目:法清法师]
 “吃茶去”公案新解(圣轮法师)[栏目:禅茶文化]
 戒上网[栏目: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漫说《长阿含》(卷十七)~B 沙门果经[栏目:界定法师]
 会用法就灵[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