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6.平常心是道
 
{返回 龚隽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44
6.平常心是道
    
    禅到后面的境界就讲平常心。“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道是什么意思?因为禅师经常讲我们人不修行的时候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开始修行的时候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当你开悟之后,你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有一个禅师讲,开悟以后是“恰是原来行履处”。你的品质改变了,但是你还是在原来的地方生活,不是说你开悟了就变了,好像平时是这样的,一下开悟了就变成了大师,一点平常心都没有了。关于修禅的三个阶段,大部分人没有修禅的时候很平凡,开始修禅就变得不平常了,一天到晚佛言佛语。临济大师说一般人开始修道以后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万般邪境竞头生”。人不修行的时候不会有很多境界出来,一开始修行就有很多境界出来,禅宗讲,这些都是邪境。因此要拔出智慧之剑把邪境砍掉,“智剑出来无一物,明头未显暗头明”。所以,古人云“平常心是道”。
    禅宗告诉你,一个习禅的人,一个到最后就像大慧禅师说的“不行棒。也不下喝。也不谈玄。也不说妙。也不牵经。也不引论”。真正一个禅师到后面是很平常的,到最后还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一个真正开悟的人,他是把功夫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当中,已经没有禅味。不是见一个人就跟你讲一段公案,说得很玄妙,讲一大堆事,讲一大堆道理,那就不平常了,当你还不平常的时候你就还没有真正进入稳定的禅性阶段。禅宗讲真正的习禅,到后面的功夫,就是禅是融入生活的。是你在生活应对中怎样陶炼你的心性,让你自己真的做到不为外境所动,这才是功夫。高等的禅叫“宴定”,不是一天到晚装模装样闭关打坐,不跟外面接触,那是小定,那是小乘禅。真正的大乘禅是“宴定”,那是大的禅定,大的禅定就是融入日常生活。
    关于这个也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徒弟问慧海禅师,师父你最近还用不用功?慧海禅师说我用功。徒弟又问,你怎样用功?慧海说我用功的方法很简单,“饥来即食,困来即眠”。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徒弟就不明白,那每个人都是这样呀?饿了就吃,困了就睡,那你为什么说你很用功?慧海说不一样,我这个跟一般人不一样。他说一般人吃饭的时候也是百般思索,睡觉的时候也是百般思索,他说我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这就是功夫,这就是平常心。就像我们一样,吃饭的时候可能还在想,下午我开会要讲什么,我今天跟谁吵了架。禅的精神是在当下,是你全身心地专注于当下这件事情,我们做不到。大家不要看这是平常心的生活,但是这个要求很高,我们有几个人睡觉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呢?就是专心睡觉,我们睡觉的时候一定还在想昨天的事,明天的事,后天的事,甚至一辈子的事。慧海说我的功夫就在这里,你以为修行干什么?要躲起来吗?天天闭着眼睛吗?不是的,这个就是“平常心是道”。
    有一次唐代诗人白居易问鸟巢禅师,鸟巢禅师在一棵大树上做了一个木屋,自己平时睡在上面,所以人家叫他鸟巢大师。白居易到那个地方当县令,白居易就问他,你住在上面不危险吗?鸟巢禅师说,你不知道你当官比我更危险。当时白居易一愣,觉得这个禅师真厉害。然后白居易问鸟巢禅师,佛法大意是什么?他以为鸟巢禅师一定会讲得很悬,但是禅师说佛法大意很简单,“诸善奉行、诸恶莫做”,见到好事就去做,不好的事就别干,这就是佛法,很平常。白居易又说,这个三岁小孩都会说,你有什么了不起。鸟巢禅师回答说:“三岁儿童虽道得,八十岁老翁行不得”。所以,禅的精神是落实在你的日常生活里,是行门,禅宗也把自己叫做行门,不是你说得那么玄妙,是看你是不是做得到。禅的功夫看似平常简易,但是平常当中有慎密的地方,有很深很深的地方,它是融入日常生活。白居易也因此了解真正什么是禅宗。白居易一开始还很傲慢,他说:“弟子为一州太守,位镇江州,何险之有?”心想我是这个地方的县令,我还有什么危险。鸟巢大师就说“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其实你很危险。

{返回 龚隽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7.游戏三昧
下一篇: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5.禅修过程的考验
 禅学的生命智慧 二、禅的传承
 佛性论·白话文
 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禅与读经
 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7.游戏三昧
 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5.禅修过程的考验
 禅学的生命智慧 一、禅的宗旨
 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
 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2.禅修与观心
 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僧肇思想辩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德日记2月2日─祈求世界和平[栏目:福德日记]
 白隐禅师与邻女[栏目: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四章 惭愧心[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得到传承的标准是什么?[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2012水陆法会幽冥戒开示[栏目:心道法师·灵鹫山佛教教团]
 放生得良方[栏目:放生感应]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九四)[栏目:杂阿含经]
 楞严八十分义 见性是心分第十五[栏目:乘一法师]
 鳖、蛇、狐狸与人[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偶阅理想与文化的随感[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