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摩诃止观》之十乘观法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24

《摩诃止观》之十乘观法

     十乘观法:一观不思议境、二真发菩提心、三善巧安心、四破法遍、五识通塞、六道品调适、七对治助开、八识位次、九能安忍、十无法爱。如上十法可度生死、可成佛道,故名“十法成乘”,又名“十乘观法”。是能观之法。 如果想当生心能转境的话,怕是只有修“十乘观法”了。
    这是释迦后身之天台智者大师《摩诃止观》中的修法。 修行得力,可以业净往生净土,不必临终,随愿而生。若人生时,心不能转境,必是带业往生之属。修十乘观法是大根器人所能为,不必临终,心能转物,生为人师,中上品得生。
    带业往生是果,心为境所转是因。而且必有坚定的信愿才能往生有分。十乘观法具足,当生可以大开圆解,缚地凡夫可知如来秘藏。 随拈一境即是,不必拣择。关键不在于境之差别,而在于能观之智的差别。
    以能观之差别见所观之不思议。 以积极之心观消极之境,便是修道逆增上缘;善体失败,是成功之由。 以消极之心观积极之境,顺境反致祸端。如果会运用十乘观法,十种互用,为能观之智。那么无论外境好坏,都将无往而不利。
     《摩诃止观》中所列境有十种差别:一阴界入境、二烦恼境、三病患境、四业相境、五魔事境、六禅定境、七诸见境、八、慢境、九二乘境、十菩萨境。以上十境,是从凡夫地到成佛所要经历的各种境界,也是十乘观法所对之境。
    十乘与十境,是一对。人有人的境界,如人间的事业生活衣食住行等。二乘必然也有二乘的境界,一如人间的诸诸妄相;菩萨亦如是,成佛亦如是。虽说诸境如幻,但不碍于诸境宛然。于历历宛然之中,知其如幻之理,便是十乘观法之功。
    现菩萨身,观菩萨境;现二乘身,观二乘境;能观无非十乘观法。如是方能于菩萨法中,离执去爱;于世间法中,离执去爱;于二乘法中,离执去爱。处于十境之中,不染不着,全赖十乘观法。
    只是这个法门,若非精于藏通别圆之理,万难下手。 所以称为《摩诃止观》。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欲界话离欲
下一篇:楞严修证玄谈
 杂譬喻之一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
 悟佛性 通人性
 信息时代的心理保护
 声闻藏、菩萨藏、方等部及其他
 四阿含思想在中印佛教时期不同的表现形式
 当邪念不止的时候
 信仰中不容置辩的因素——戒律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四
 关于冤魂索债的解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怨天尤人易著魔[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可见之教法[栏目:佛陀之言]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一[栏目:白话佛经]
 激浊扬清、任重道远[栏目:王雷泉教授]
 九百九十九个兄弟[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幸福禅 作者简介 目录[栏目:幸福禅]
 修行之人 要清楚每一念[栏目:净慧禅语]
 生命的维系[栏目:人生佛教语录]
 敦煌写本《观心论》校勘[栏目:宗性法师]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八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