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五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68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五

上午给大家讲过,见道以后的人,就是随缘自在。随所缘的境界,无论是善恶、好坏、是非、修行人还是不修行的人,对你来说都是佛性在显现。一切功能、一切作用,唯独只有作用本身——这个性能的本身,常住不灭,遍十方法界,不增不减。如果没有见到这个性,那我们还是要找到一个下手处,就是从根上。耳根上可以下手,修耳根圆通。从意根上也可以下手,就是所想的东西不要去执著,而注意力在能想的这个上面,即便你打了妄想了,也不去管你想的是什么,而是注意到你能想的这个能上面。能想的即是意根,所想的即是法尘,分别法尘的即是意识,就是妄想。在想的时候也可以入流亡所,可以让自己想,想了以后就把想的东西给忘记掉,注意到能想上面,这就是在意根上也可以修。

还可以在六根上同时修,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一旦把心牵挂到阿弥陀佛那里,忆佛念佛,那六根就同时摄持住了。六根怎么看、怎么听,都不离当下牵挂佛的感觉,时时刻刻都在清净庄严当中,这个是具体的用功下手处。我们要掌握,最起码要掌握一种,让自己经常安住于这种状态。如果你已经见道了,那就不一定是一种,你在每一种上都可以试着去用。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个法门,都可以让你去用。每一个你都去试试看,试到最后,二十五个你都会了,那你就是所对一切境界自在无碍,没有任何障碍。

有些人问我:“心密三年修满了,打坐一千座也坐过了,接下来要不要再打坐?”打坐这个相啊,最多也只是一个像法,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看你这颗心到底如何去用。如果你心实在散乱,需要停止一段时间,那你就要继续打坐。如果按心密的要求来说,实际上它要修的就是心中的心。我们妄心当中就有真心,拨开妄心就见到真心了,拨不开,那就要继续拨。就是要把根尘看到它无处可以躲身,把我们这个我执牢牢地抓住,抓到最后,这个我执就没有它施展的余地。时时把它抠住,在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时候。我们就是擒贼先擒王,把这个贼王先抓住了,其它的贼都没有办法。

我们要知道,修行的过程,按通常的这条道路,要以戒定慧三学去修。《楞严经》也告诉我们三无漏学的重要性。三无漏学——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依无漏慧,断生死根。摄心为戒(持戒),各种威仪规矩、行为轨则,都是为了让我们这颗心能够摄持得住,不要到处奔跑、散乱。能摄持自己的心,你自然就按照各种各样的规则,去实行自己的修行行为。不能摄心的人,在这个寺院呆呆觉得不行,在那个地方呆呆也觉得不行;在这里不能遵守常住的规则,在那里又不能遵守大众的共住规约;跟这个人交往,不能让这个人生信心,跟那个人交往,又觉得那个人不行。所以内在的本质是他没有摄心,心没有摄持住,没有安住于正念,所以到处奔波、流浪生死。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大义》修道之十六
下一篇:《楞严大义》修道之十四
 天台修证次第要略
 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佛教的“相适应”精神
 禅修要义 第三章 亲近善友
 禅修要义 后记
 禅者的感恩
 禅者的包容
 听闻经教应具之素质
 禅心密印 第十章 十二因缘观生死
 华严法会开示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栏目:卢志丹居士]
 素食进校园 复旦食堂设素食窗口[栏目:素食文化]
 佛子行[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七(之五)[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孝道的真实意义(开愿法师)[栏目:其它]
 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普通人刚开始应把上师视为人[栏目:索达吉堪布]
 1735 六十华严经疏卷 51-55[栏目:06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海鸥[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释[栏目:慧祥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0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