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浅论佛教普世价值(宽寂)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2

浅论佛教普世价值

宽寂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以致当代诸人追求物质享受,恣情纵欲,无法自拔。此消彼长,物足神乏。世界性的精神危机也接踵而来。由此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终于总结出了一些普遍适合各个国家与民族的共同思想和精神食粮。将其定名为“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其中佛教思想成为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引言

  面对世界性的精神危机,无论是政治家,哲学家和宗教家,都在从人类的知识财富中寻求治疗和解脱之道。然而,无论单从政治角度,哲学角度或是宗教角度都无法获得彻底的解决之道!于是人们纷纷举行各种论坛等,共同商议和探讨。汇流成海,集广成鸣!经过无数人,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人们终于发现了在不同国家种族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思想和精神食粮。人们将其归为一类,称其为“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或简称为“普世价值”。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是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的集合;泛指那些不分畛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等任何一个自诩文明社会的人类,是本于良知与理性皆认同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普世价值要本于良知与理性,同时又对全人类或大多数人类具有普遍实在意义与价值。我们把这些思想观念统称其为“普世价值”。但是客观主义却认为:普世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们必须认识接受和实践这种价值观。此观点未免有些太过绝对了。没有哪一种思想可以满足所有人类。人类形成的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各种思想对立而又和谐存在!然而相对主义则认为:人类没有绝对的普世价值,所谓普世价值只是相对成立的,坚持普世价值的相对性和多样化,才是普世价值的具体体现!其实只要普遍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道德规范的一些价值理念,我们皆可统称其为普世价值!笔者认为,佛教的普世价值略有如下两点:

  1. 佛教的慈悲观

  1.1 慈悲的定义

  慈爱众生并给与其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大智度论》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故,与乐曰慈;拔苦曰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1.2 慈悲的具体体现

  1.2.1 不杀生

  一切众生最执着,最怜惜者,莫如自己之身命也!谁都不应该随意剥夺其它生命的生存权利,哪怕是一只蚊子,一只蚂蚁……我们的形体也许不同,但我们的感受和知觉都是一样的,只是有些会讲话,有些不会讲话罢了!我们同样都是这个世界和岁月的有进无退的旅客,何故同伴相残?

  古时曾经有一个专门杀猪的屠夫,他每一天都要杀一只猪,他的那把刀总是血红的。有时候他也会想:“为什么我要这样做,每一天都要杀猪?”然后他又想:“并不是因为我想杀猪,只是人们想要吃,需要猪肉,所以我才会杀猪而已。”他自我安慰道。在屠夫家附近有一个寺庙,庙里有一口大钟,每天早上当钟声响起,屠夫都会起床去杀猪。有一天早上,这个屠夫睡过了头,起来晚了,而耽误了去杀猪,那一只本来要被杀掉的猪竟生下了十只小猪。因为那一天寺庙的钟没有响,屠夫便到寺庙里问那里的老和尚为什么没有敲钟。老和尚告诉他,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有十个众生跑来请求他说:“请你救救我们吧!”于是老和尚就问:“我要怎样才能救你们呢 ?”那些小猪回答:“你只需要明天早上不要敲那个大钟就可以救下我们了。”老和尚对屠夫说:“所以,我就没有去敲钟啊!”当屠夫听到这个,他非常地感动,并从此皈依了佛教,以后再也不杀猪了。

  杀生者断大慈悲种,常怀瞋恚!就连心无慈悲,天天杀猪的屠夫都能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何况我们这些常常以善人自居的学佛者呢?

  1.2.2 护生

  古人云:扫地勿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爱护生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是我们这些万物之灵的神圣使命!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感人的小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只有几十条,几百条,或者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早晚都会干渴而死。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儿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对小男孩说:“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得过来吗?”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有谁会在乎它们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

  男人听后立在了那里,看着小男孩的天真与执着,此时的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红着眼睛,弯下腰去开始学着小男孩的样子一条一条地把小鱼扔进了海里。哽咽着默默地重复着小男孩刚才的话:“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虽然我们救不了所有苦难的众生,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尽力去救一些生命。我们可以减轻它们的痛苦,它们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生命从此有所不同!

  1.2.3 放生

  一切众生皆有灵性,救众生的命就是救自己的命!只有懂得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人才能够健康长寿,永保平安!

  从前杭州有个叫阮起鹏的人,年少时就很有慈悲心,他发愿放生,最喜欢放螺蛳、小鱼等类的众生,因为这样可以用同样的金钱,救更多的生命;而且他又恳切劝化别人也放生。康熙十九年,阮起鹏坐船经过富春,船底突然触到水里的礁石破掉了,奇怪的是水竟然不会漏进船舱;靠岸后,只见有成千上万的鱼聚在船底破处,又有无数螺蛳攒满了船破的地方,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些螺蛳、小鱼报答阮起鹏放生的恩德!

  连螺蛳小鱼这么微小的生命都知道报恩报德,更何况其它稍大的生命呢?

  1.2.4 布施

  布,就是广布,遍布;施,就是施舍!广行救济,施舍众生就是布施!

  佛教讲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

  财施:施予财物,资给众生生存的条件。就是用金钱财物救济贫苦众生,令其安乐入善!

  法施:由于精进故,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由禅定故,知众生心;由智慧故,能事理无碍,不颠倒而说法。就是用智慧去化解众生的欲望烦恼,令其心无挂碍,清净自在!

  无畏施:由于己身奉行净戒、忍辱无害故,设有冤家亦不仇报,慈爱一切有情,令不生怖畏恐惧。就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众生,令其心无恐惧,生活安逸!

  2. 佛教的平等观

  2.1 佛教的平等思想

  佛陀在成道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此语即出,宇宙平等!佛陀在甚深禅定中观察到了原来一切众生与诸佛如来悉皆平等,无二无别!诸佛如来是已觉众生,无明众生是未觉之佛!所有众生通过正确的修行都能够觉悟,都能成佛!

  佛与众生平等,那么不同的众生之间自然也应当是平等的!《金刚经》云:诸法平等,无有高下!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因缘所生!例如:父精母血相遇就会形成人类;潮湿遇到温度就会产生蚊子;种子遇到阳光就会发芽等……宇宙万有无不如此!

  因此我们与众生相同,皆是因缘所生法!我们共同拥有一个世界,一个大自然。也正是因为如此,佛才制戒,不允许弟子们践踏或折坏花草树木!

  佛教典籍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群比丘在托钵乞食的途中遇到了一群强盗。强盗怕他们报官,于是就打算杀了他们。这时,强盗中有一个听说佛教的人知道出家人受持不杀生戒,就连花草都不能伤害。于是就建议把这些比丘绑在路边的长草上渴死他们。比丘们因持净戒,所以都宁舍生命,誓不犯戒。到了中午,烈日如火,虽然口燥难忍,但依然没有人忍心挣断身上的长草。他们期待着行人的救援,可始终不见一个人影……

  直到太阳西下,晚霞映天。刚好国王的军队从此经过,国王看到了这些“奇怪”的比丘,于是便派人详问究竟。国王知道后十分感动,对比丘们的慈悲与道德赞叹不已!亲自下座同士兵们一起为诸比丘松绑,并请回宫中承事供养!

  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教一切的清规戒律无非是为了让人防非止恶,比丘们宁舍生命而不愿为小恶,其与诸佛何异尔?

  2.2 佛教平等思想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有阶级就有剥削,有压迫就有反抗!世间的一切战争归其根源就是人们不懂得诸法平等的真理!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我,也没有一个你!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个微细的组成部分!我们没有权力伤害他人,没有权力发动战争,也没有权力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我们是平等的,我们是互重的,我们是和谐的!

  结语

  研究普世价值就是为了构建普世文明,构建普世文明也是为了倡导世界和平,倡导世界和平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人类的共同生存和繁荣!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普世价值只能是一种短暂的,有限的价值统一。普世价值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存在的。也就是说过去适应大多数人类的普世价值也许不适合现在的人,现在适合大多数人类的普世价值也许会不适应以后的人类社会!总之,普世价值应该是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思想体系,也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佛教普世价值,也将会发挥它不可替代和忽略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大智度论》  

  [2]《金刚经》  

  [3]《佛教因果录》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念即是禅(蒋谱成)
下一篇:浅谈梵呗的发展及其影响(净德)
 念佛门善根发相(智者)
 香汤沐浴话浴佛(如智)
 美国的佛学研究(寅亮)
 浅谈药师法门的殊胜(张籍圆)
 佛学的物质观(刘先和)
 生存与生活(金峰)
 佛教来华刍议(释法成)
 道在寻常日用中——《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成峰)
 无常偈
 走出心囚(黄总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珠掉了 佛心仍在--学会承担[栏目:宽运法师]
 耳闻声心中无声[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玖 行者本色——完全承担![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三主要道(圣道三要)[栏目:果硕仁波切]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五)[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善报[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如何正确认识佛教[栏目:学诚法师]
 22、为什么掐珠念、追顶念、观想念、随息念等法应慎用?[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踏上心灵幽静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身体的疗愈[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自我实现的需求[栏目:果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