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漫谈
 
{返回 惟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2
修行漫谈   
惟因
 
    《法音》杂志出版了,大家很欢喜。顾名思义,它的内容,既有佛法音声,也应有国法间声,我首先表示祝贺,希望它长期办下去,做佛教徒的法螺。
 
    现在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即佛教徒如何修行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唐代高僧神秀禅师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句法语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作为一个佛教徒,应当明白佛教的道理,依法修行。如何修行呢?依经教来讲,有许多与道不相应的尘埃,大的如贪、瞋、痴、十缠、十使等,小的还有尘沙无明。当我们起恶念时候,迅速觉照,使恶念不见诸行动。佛教称起念这种境界为打妄想,觉照即看这妄想从何而生。知妄即离,离妄即觉。古人说:“不怕念起,祇怕觉迟。”能够觉照,妄念当下冰消瓦解。
 
    要使思想清凈,不染尘埃,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没有坚强意志,下大决心尘埃是不易除掉的。稍一疏忽,染了尘埃还不知道。所以,一方面要广学多闻,明白佛理,把尘埃(妄念)消灭于未萌之前;另一方面,拨菩提心,积极多做善事,凡有利益,无不与崇。这样再向前进,达到能所俱泯,人法双忘,才是修行的极则。
 
    二、唐代高僧惠能禅师说:“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他的弟子永嘉大师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安然。”这说明二六时中,无不是修行的时刻。初学佛法的人,在一个时期内,静坐思维,参究禅理,这是必要的,环境幽静,比较容易入门。但若认为不静坐便不是修行,那就错了。一个人不可能每天从早到晚,或一辈子都静坐。若说静坐时有功夫,不静坐就没有功夫,那不算究竟。必须做到在闹中亦有功夫,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专注一境,绵绵密密。
 
    佛陀在世时,不拿银钱,穿粪扫衣,乞食活命。彼一时,此一时。我国《宪法》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公民在爱国守法的前提下,信仰自由,自己劳动生产,解决生活问题,是应该的。那么劳动是不是会影响修行呢?我认为不会。因为修行目的是断烦恼,证菩提。方法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止恶防非,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为戒;见境不乱,有条不紊为定;明白整理,心地无痴为慧。掌握戒定慧,工作一定做得好。当然劳动余暇,早晚静坐或念佛,听我自便。这样精神舒畅,身心安乐,无形中就是修行。古德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是真解脱。”总之,烦恼是无尽的,我们的菩提愿力也永远没有究尽,要尽未来际,常随佛学,断除烦恼,直至成佛。
                                                    
《法音》1981年第一期
 

{返回 惟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福慧双修
下一篇:禅七开示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1)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
 惟因老和尚传 5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8)
 解行相应
 南华小志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7)
 惟因老和尚传 7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9)
 修行漫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神识脱离肉体后,是否还有痛苦、快乐、饿、冷等感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般舟三昧经》的念佛禅观启示(释惠谦)[栏目:般舟三昧念佛法门]
 Ashoka And His Missions[栏目:A Manual Of Buddhism]
 何谓香道?[栏目:传统香道]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五十六、咕噜鲁吉卡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四 (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修福报(法藏法师)[栏目:福慧修行]
 第四章 随对治六妙门[栏目:白话六妙门]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六(之四)[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那些飘雪的季节[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