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四章 随对治六妙门
 
{返回 白话六妙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27

第四章:

随对治六妙门

接下来解释六妙门中的第四种——对治六妙门。三乘道上的修行者,于修行时体验到所谓的真如,就是除却障碍、突显真理,不再造作任何业行。怎么说呢?声闻、缘觉乘的修行者,以四念住除却四颠倒惑,从而证得圣果,除此之外别无其它法门。菩萨乘的修行者,破除如尘沙数一般的无明所引发的障碍,突显菩提真理,也和二乘修行者一样。如果能善巧的运用六妙门来对治及破除内外魔障,就是修道,

也就是得道,除此之外别无其它法门。怎样以六妙门来对治魔障?修行者应当知道患什么病用什么药。什么是病?病就是所谓的三种障碍:一、报障。就是今世的不善行为、粗犷的动作和散乱,障碍了

十八界及十二入的正行。二、烦恼障。就是三毒、十使 (1)等各种烦恼。三、业障。就是过去和现在所生起能够障碍正道的恶业,虽然还未受报,但是能障碍圣道的进取。

修行者于坐禅当中,当三种障碍生起时,应该有所认识,并马上以六妙门加以对治、弃除。修行者于坐禅时,如何知道报障生起?又如何对治有等级分别的觉观心的散乱运动及攀缘于各种境界,无法暂停或安住?

当报障生起时,心识浮动、明亮、锐利,喜欢攀缘于各种境界,心念散乱纵横,好象在树上跳跃的猿猴难以制服。这时候,修行者应当修习数妙门,调心数息。对报障而言,数妙门是最好的对治方法。

因此,佛陀说:“觉观心太重的人,应该教他修习数息法。 ”

其二,修行者于坐禅时,觉得心识又昏又暗又散;昏就是无记 (2)、暗就是睡眠、散就是浮动、放逸。这时候,修行者应当修习随妙门,好好的随息调心,明确的观照自己的出入息,制心于出入息,一心不乱。

观照于出入息,能对治昏沉、睡眠。制心于出入息,能对治觉观的攀缘。这就是以随妙门为对治法的意义。

其三,修行者于坐禅时,如果觉得身心急躁、气息粗犷,心识散乱流动,这时候,就应该转修止妙门,以止法来放宽身心及气息,制心于凝寂处,停止各种疑虑,这就是以止妙门为对治法的意义。

烦恼障怎么生起?如何对治?

烦恼障有三种:

一、贪欲烦恼障。

修行者于坐禅时,贪欲烦恼障生起。这时候,修行者应当运用观心法门中的九想观、八背舍中的第一背舍(内有色想观外色背舍)、八胜处中的前二种(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及三十二不净观来加以对治。这就是以观妙门为对治法的意义。

二、嗔恚烦恼障。

修行者于坐禅时,嗔恚烦恼障生起。这时候,修行者应当观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加以对治。这就是以观妙门为对治法的意义。

三、愚痴烦恼障。

修行者于坐禅时,愚痴邪见烦恼障生起。这时候,修行者应当应用还妙门,反心观照十二因缘、三空道品(3)来破除心中的烦恼与障碍,还归本性,这就是以还妙门为对治法的意义。

妨碍道行的业障怎么生起?如何对治?妨碍道行的业障有三种,对治法也有三种。

一、修行者于坐禅时,忽然心识被尘垢蒙蔽导致昏暗,迷失了禅定境界,要知道这就是黑暗业障的生起。这时候,修行者应当运用净妙门中的念方便净法,观想自己是如来的应身,拥有三十二种好相,清净光明,这就以净妙门为对治法的意义。

二、修行者于坐禅时,忽然生起恶念,思惟于贪欲,无恶不作,应当知道这是过去罪业所使然。这时候,修行者应当运用净妙门中的念方便净法,观想自己是如来的报身,拥有一切种智 (4)及圆、净、常、乐等功德,这就以净妙门为对治法的意义。

三、修行者于坐禅时,如果有各种邪恶境界显现,甚至威胁或逼迫身心,应当知道这是过去世及今世所造作的各种恶业所造成的障碍。这时候,修行者应当运用净妙门中的念方便净法,观想自己是如来的法身,法身本净、不生不灭、本性亦清净,这就以净妙门为对治法的意义。

本段约略说明了如何以六妙门来对治及断除三种障碍。推广来说,其它十五种障碍的对治法也一样。

还有,修行者于坐禅时,如果引发其它各种禅的深定、禅智及解脱智慧,因而生起种种障碍,这时候应当于六妙门中,善巧的选择适宜的法门加以对治。

各种粗细的障碍弃除后,真如实相自然显现,三明六通自然开发,十力(5)、四无所畏(6)及一切诸佛、菩萨的功德和行愿都能自然的显现,而绝对不是内心的造作。

因此,经典说:“只要能见到诸如来,自然能圆成佛道。 ”

〖注解〗

1.十使:即十种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和戒禁取见。
2.无记心:非善、非恶,无可记别。
3.三空道品:空、无相、无愿。
4.一切种智:如来三智之一,佛陀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及化道断惑的智慧,并包含前二种一切智及道种智。
5.十力:如来所具的十种力用。知觉处非处智力、知三世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所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 6.四无所畏:佛对众生说法有四无所畏惧。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

 


{返回 白话六妙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五章 相摄六妙门
下一篇:第三章 随便宜修六妙门
 第三章 随便宜修六妙门
 第二章 次第相生六妙门
 第十章 证相六妙门
 第七章 旋转六妙门
 第八章 观心六妙门
 六妙门 亦名 不定止观 目录 前言
 第四章 随对治六妙门
 附录二 天台止观统例
 附录一 止观坐禅法要记
 附录五 六妙门与须弥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一九、嫉妒与爱护[栏目:慈航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D 661~663经(二力经):此三经主要叙述何为二力。[栏目:界定法师]
 深圳弘法寺佛教居士组织管理浅议[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正念的奇迹 第七章 三个绝妙的答案[栏目:一行禅师]
 依天台止观成就禅波罗蜜(义广法师)[栏目:天台宗文集]
 十届:印度早期佛塔信仰的形成与流变(湛如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相应26经 灯火经[栏目:相应部 1.诸天相应]
 作客不如归[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佛与花的因缘[栏目:佛网文摘]
 台湾佛教教育[栏目:佛教与教育]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