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释三纲五常人伦之道
 
{返回 守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77

释三纲五常人伦之道

守培法师

      三纲五常人伦之道,非圣人之正道,亦非凡夫之邪道,乃圣凡过渡之中途也。

      孔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谓之道。”

      我人天然之自性,圣凡平等,离诸分别。率性而行者谓之道,背性而行者谓之非道。是故孔子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性为我人所行之道,能行此道者,即我人之心也。我人之心,有可离,有不可离。可离者,分别心也。分别时有时无,故可离也。不可离者,无分别心也。无分别无有间断,故不可离也。如是可知我人分别心起,即行非道。分别心歇,即行正道也。无分别者,即无我无人,无好无丑,无高无下,无是无非,是为率性而行道也。分别者,分我分人,分好分丑,分高分下,分是分非,是为背性而行非道也。然则,孔子分别三纲五常人伦之道,君臣上下,父子高低,亦行非道欤?此知其然矣,而未知其所以然也。所以然者,凡夫违背自性,横生分别,随心所欲,圣人制人伦之道,以禁其私欲也。以此分别而治彼分别,分别虽同,其意相反。以分别而论,则近于凡夫;以治分别而论,则近于圣人。是故人伦之道,虽非圣人之正道,亦非凡夫邪道也。若人率性而行,则弃人伦之道。可知人伦之道,乃圣凡过渡之程,非究竟处也。然虽非究竟之处,而不可无。如渡河之舟,虽不是久居之处,非此不能渡河故。又须知人伦之道,虽不可无,而不可认为究竟之处。以为究竟者,即不得率性而行,亦即不能入圣境也。如渡者不舍舟,即不能登彼岸故。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即率性而行也。率性而行者,心中不存人伦之道,而自然不外于人伦之道也。儒者不解此理,以不存人伦之道者,谓之无父无君,大逆悖伦。其不知无父无君,乃天理之本然也。有父有君,乃一时治邪之方便法也。犹如国家本无兵,因乱而治兵,用兵而治乱,乱治则兵休。识小者,见乱国用兵,未见国家未治兵时,闻说他国平安不用兵,即谓之失当。识者附之一笑。见识不广者,往往如是。圣少凡多,正不克邪,反被邪克,悲乎! 
 


{返回 守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与万法为侣之禅宗论
下一篇:大学释释自序
 破相论
 为隆修大师封龛法语
 不与万法为侣之禅宗论
 上堂法语
 佛教是生产之原地护佛教即所以护国护民
 出家的生活
 一夕话
 为震华法师起龛法语
 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退院法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七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自己没坐几分钟就想换姿势怎么办呢?[栏目:禅修·初学者问答]
 88 没时间老[栏目:没时间老]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二二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第八十五回[栏目:自然的代价]
 走出生命的阴影,绽放自性的光辉[栏目:禅林衲子心]
 夏坝仁波切问答录--理论常识[栏目:夏坝仁波切]
 相应1-12经 力经十二则[栏目:相应部 50.力相应]
 禅学的黄金时代 13.法眼宗的祖师法眼文益[栏目:禅学的黄金时代]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N 第301经(迦旃延经):本经叙述何谓正见。[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