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三课 慈悲观(二)四无量心
 
{返回 基本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04

第三课 慈悲观(二)四无量心


【前言】

   众生无量,菩萨之愿行亦无量。所言无量者,无量有情为所缘故,引无量福故,感无量果故。由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故,心量广大,行愿弥坚,即与诸佛感应道交。《楞严经》云:「上与诸佛如来同一慈力,下与十方众生同一悲仰。」以四无量心等持应化,达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则能拔济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得究竟乐。


【修习四无量心的目的】

   一切众生皆怖畏于苦,欲求喜乐;而瞋恨怨恼等正为苦因,慈悲喜舍则为乐因。若修四无量心,即能除苦予乐,达到无怨无恼、无恚无恨。故无论大小乘行者,乃至世间之人,皆以四无量心为共同学处。

一、世间之人

   世间之人,缘一切众生,修四无量心,功德增长,若转生天上,必做梵王。


二、小乘之人

   小乘之人,修四无量心,为自调心,增长福德,易得涅槃。


三、大乘之人

   大乘之人,利他心切,欲度众生,必以大悲为本,慈悲普摄,故修四无量心,自利利他,速证菩提。
  

【修习步骤】

一、慈无量心

   慈,意为「爱念众生,常求乐事以饶益之」。修慈心,为除众生中「瞋觉(注解1)」故。

   (一)欲修四无量心,当先作誓愿:「愿令一切众生,悉受快乐。」

   (二)初修慈无量心时,以清净心,观所爱亲人受乐之相。于父母、兄弟、亲人之中,取一最爱者,一心缘念,观亲人受乐之相,令于心想,清楚分明,摄心专注,无有驰散。先观亲人受乐,如是次第及至中人、怨人,余五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天)亦然。以慈心缘十方一切众生,心量广大无边,故名为无量;悉令受乐,能灭除恶心,而得殊胜善乐福报,故其功德亦为无量。

  (三)行者于禅坐中,见众生受乐之相,而定力渐深,不为外境所动,是名慈相应心。如此修习时,若见种种善恶境界,不得生取着之心。但一心观于亲人得乐之相,念念相续。于上亲、中亲、下亲,中人,下怨、中怨、上怨,乃至于五道众生中,同以慈心视之,如父如母,如兄弟子姪,常求好事而饶益之,欲令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如是之心,遍满十方。

 

二、悲无量心

   悲,意为「愍念众生受六道中种种身苦、心苦」。愍众生苦,而修悲心,为除众生中「恼觉(注解2)」故。

   (一)修悲无量心时,见众生受种种身苦、心苦,心生怜愍,即作是念:「众生可愍,勿令其受如是种种身苦、心苦。然我今无目,六道之中,亲、中、怨人并受种种身心诸苦,而我不知不见,长夜懈怠,不生救拔之心。」作是念已,即发愿言:「若有众生,受种种苦,悉愿勤加救护。」

   (二)以清净心,先观一所爱亲人受苦之相,系心缘念。令于心想,清楚分明,摄心专注,无有驰散。观众生苦,而起悲心;其心怜愍,悲念无极。如是乃至中人、怨人,一方乃至十方,一道乃至六道,悉皆如是。

   (三)行者于禅坐中,见众生受苦,而内心怜愍,从悲定起,心转深固,定力渐深,不为外境所动,是名悲相应心。

 

三、喜无量心

   喜,意即「欲令众生,从乐得欢喜」。修喜心,为除众生中「不悦乐」故。

   (一)慈但为初心,尚未深入,行者修慈、悲二心后,见众生离苦,则乐心转深,欲令其得大喜,即发愿言:「愿诸众生,除灭一切诸苦,受乐欢喜。」
 
   (二)以清净心,观于亲人,从苦得脱,受乐欢喜之相,一心缘念,令于心想,清楚分明,见于亲人,受欢乐相,其心悦豫,欣庆无量。次缘中人、怨人,乃至十方五道众生,受喜之相,心生庆悦。

   (三)行者于禅坐中,见于众生受喜之相,而于内心无有动转,定力逐渐增深,虽有大喜而心亦能不散,是名喜相应心。


四、舍无量心

   舍(慈、悲、喜)三种心,但念众生,不憎不爱。修舍心,为除众生中「憎爱」故。

   (一)行者思惟:前虽修慈、悲、喜三心,然仍属有为法,于众生无益,今当舍此三心,离苦乐两边,行诸善法,方能契入实相,实利众生。如是念已,即舍前三心,一心发愿:「愿一切众生,皆得妙舍庄严。」

   (二)以清净心,观于亲人,受「不苦不乐」之相,一心缘念,令于心想,清楚分明,摄心专注,不令驰散,见于亲人受「不苦不乐」。如是次第缘中人、怨人,十方五道一切众生,皆离苦乐二相,其心平等。于禅坐中,虽见众生,心无憎爱,乃至十方五道众生,亦复如是。

   (三)行者尔时于此定中,见一切众生,皆不着憎爱,离有为法,得悟实相,果证三昧,不为外境所动,其心安稳,平等不二,是名舍相应心。

 

【结 语】

   修四无量心,当先于静坐时反覆思惟四无量心的道理,如此十而百,百而千,心量就能无量无边;并且要将四无量心的道理,运用在日常生活上,于行住坐卧中实行、体证。

   修四无量心,能使慈悲心增长,成就出世道业。因此无论小乘圣者、大乘菩萨,皆应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成就,即称之为慈心三昧,能达到无人、无我、心行平等的境界,故四无量心,实为殊胜妙严的菩萨行门。

 

【附 注】

注解1──
《大智度论.卷二十》:「若欲恶口骂詈,杀害劫夺,是名瞋。」

注解2──
《大智度论.卷二十》:「待时节、得处所、有势力,当加害,是名恨。……恨即是怨。初嫌为恨,恨久成怨,身口业加害,是名恼。」

 

【习 题】 一、 四无量心能除众生哪四种烦恼?
二、 对于自己瞋恼厌恶之人、或漠不关心之人,我们应如何修四无量心?
三、 「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是否正确?
四、 如何将四无量心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返回 基本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四课 吃素与学佛
下一篇: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二课 慈悲观(一)七周缘慈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五课 十二因缘(一)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十二课 十法界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二课 禅修的意义与方法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七课 菩萨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十课 皈依三宝的意义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七课 四圣谛(三)灭谛、道谛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八课 八正道(一)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六课 四圣谛(二)集谛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三课 慈悲观(二)四无量心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藏传佛教中,除了皈依三宝外,为什么还要皈依上师?[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说正观察五阴(智铭)[栏目:其它]
 禅表现特殊方式[栏目:白云禅师]
 定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栏目:雪漠]
 观智进程 结论[栏目: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短姑朝圣大士亲送饭来[栏目: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2010年7月空海法师台湾禅修开示(十)[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上[栏目:智谕法师]
 大爱是对整个人类群体有好处 大爱是对整个人类群体有好处[栏目:雪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