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与企业——企业经营的菩萨道
 
{返回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18

佛教与企业——企业经营的菩萨道

佛教思想与企业如鸟之双翼,前者代表精神财富,后者代表物质财富,唯有两边富足均匀平等才能拥有幸福圆满的人生,也只有人民富庶,社会才会更和谐更稳定,繁荣的社会,带来富强的国家。

佛教与金钱财富

佛教谈空,说世上一切皆是虚幻,没有实体。佛教鼓励人要过清雅朴素淡泊的生活,这佷容易让人误会,以为佛教是反对财富。佛教并非拒绝财富,而是鄙夷财富的贪吝之欲。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一愿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三愿以无量无边智慧之便,令诸有情,皆得无量所受用物,七愿众病悉除,身心安,家属资具,悉皆丰足,十一愿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十二愿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从以上五愿中显现出佛教并不反对财富,也不拒绝财富,而是希望人人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一切唯心造,金钱是中性的,如果用于谋求人类的幸福,金钱便有益有功德的,如果因钱产生勾心斗角,反目成仇,寡欲鲜耻,出现卑鄙无敕种种现象,为恶人作伥,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便是一切罪恶之根源,贪嗔痴的根本。金钱本身并无善恶好坏之分,是人心之善恶好坏之别,使金钱产生了也附加各种意义。在佛陀时代,佛陀曾对在舍卫国捐赠祇园精舍,给佛陀僧团的富翁给孤独长者说:信众享有的乐趣,以正当的方法获得足够的财富,并获得经济的安全感,把财富用于自己,家人及亲友身上,作种种善行,无负债之苦,并过清净无过,不造恶业的生活。

钱虽非万能,没钱却万万不能。我们生活在经济挂帅的时代,举凡衣,食,住,行,教育,娱乐,医疗都是经济行为。既然我们离不开经济,凡人追求财富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首先要保障自己最基本的生活安定,才能更进一步改善生活品质,再谈到精神领域的提升。佛教提倡以八正道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来追求看待和处理财富问题,以正见资生聚财,在享受富足之余,有效地运用财富,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对物质财富转化到对精神财富的追求,使事业的发展,财富的分享成为智慧的提炼,修行的法门。

以企业经营为修行菩萨道道场

佛经说:“惟行菩萨行者得成佛”,我们学佛修行若只求自觉自利,非是究竟圆满法门,佛教的教义是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广修大乘菩萨道,才能自度度人,圆满佛果。企业的经营虽以赢利为其目的,但经世济众,肩负社会使命感,应该才是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推动福利事业,繁荣经济,便民利国,并提供佛教弘化的资源。

·男人--如何让女人尖叫·补肾、强肾--特效秘方·夫妻生活幸福秘诀(图)·前列腺--男人的烦脑!·糖尿病---康复奇迹!·高血压--治愈不复发!·鼻炎--鼻炎--神奇妙招·痛风--痛风--最新报道·肝病--最新突破!·腰椎病--在家轻松治疗·前列腺炎--如何根治?·补肾--强肾--男人必看  凤凰佛教 > 专题 >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 > 灵山会场 >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 正文佛教与企业——企业经营的菩萨道2009年03月28日 21:08【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0条
《维摩经》言:“发心是菩萨法”以菩提心的起点,进入菩萨道的实践,菩萨的无量法门,不外乎有: 

1、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2、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3、四摄法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4、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将这四点,套入企业的经营法来行菩萨道,同样的原则,一样的原理,从发心至精勤不休,为利有情的大乘行为和思想,效法四大菩萨的行愿。观音菩萨的大悲,文殊菩萨的大智,地藏菩萨的大愿,普贤菩萨的大行。小至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上,充满了欢喜心,大至造福社会,与众生广结善缘,企业成为菩提心的课堂,借境历事炼心,最终获得最彻底的觉悟,圆成佛道,救度一切众生。

效法四大菩萨精神的企业菩萨道

一、悲

观音菩萨给予人间的救济,是随处示现的,他以十四种无畏,千手千眼, 慈湣众生,救苦救难。念观音,拜观音,更要自己做个观世音。我们学习观音菩萨,加强自我威神力的提升,具有慈悲力,智慧力,勇猛力,做员工或其他一切有缘人的保护者,对于意志消沉灰心失志者,给予鼓励。对于被人加害灾难临身,给予解救。 对于遭遇挫折险阻艰困, 给予助缘。 对于误入歧途迷失方向, 给予指引。

二、智

文殊菩萨是智者的化身,是般若空性的证悟者,文殊菩萨作为学习的对象,把企业作为心的修练场,在企业内经营人心,聚揽人才,激发工作热情,在市场上,懂得捉摸消费者的心,以建立企业品牌。因为诸行无常,了解市场的需求及竞争对手,了解经济环境,宏观政策,世界格局,时时掌握小环境及大环境的日益变化,运用文殊菩萨的智慧,与观音菩萨的慈悲以变应变,以变制变。因为诸法无我,所以产品的开发才能易地设身而想,研发消费者的消费需要。与员工或消费者沟通也因为无我放下自我去掉我执,沟通才能通。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是靠智慧建立,心中的满足和充实,精神和物质的平衡才是人生幸褔的关键。从世间财施中转化成智慧法财,财富须用合理性取得管理,财富须要理智冷静,唯有般若智慧才能将有限的财富,发挥成无限的作用。

三、 愿

地藏菩萨发心宏大,念念利益群生,从久远以来,无数次的轮回中,以他的大愿力救度苦难的众生,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以一个企业经营者,学习地藏菩萨宏心大愿,发愿把企业妥善经营,给予员工生活保障及改善其生活品质,发愿使员工拥有个人发展的目标,发愿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发愿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发愿让企业与员工,在社会发展成双嬴多赢的局面,发愿把财富当做对社会的感恩及回报,发愿为所有大众的利益而经营。

四、行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是实践菩萨道的行为典范。普贤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发下十大愿做为修行法门,身为企业经营者可效法普贤十大愿作为修行目标:

1、礼敬诸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人人都有其才华及可取可发挥之处,了解员工的才华,进而发挥潜能。 

2、称赞如来:适时给予员工赞美,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

3、广修供养:结缘的实践,提供照顾员工生活的需要,能力所及更扩展帮助社会弱势群的需要。

4、忏悔业障:时时检讨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不断作修补詷整。

5、随喜功德:随时抱一颗欢喜清净的心,一点心意,随手随口随心布施称赞。

6、请转*轮:真理的传播,谦虚求教邀请企业同行的成功人士为员工上课。

7、请佛住世:器重人才,留住人才,优秀的公司必要有优秀的员工。

8、常随佛学:激励员工借助自己的智慧,不断探求和接近各自工作领域的学识。

9、恒顺众生:不以企业管理者个人意见为主观意识,征求员工意见,重视员工意见,不逆人意。

10、普皆回向:一种感恩报恩的精神,以感激的心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结语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通往菩提大道,以企业为本,以经营为行,以方便为门, 以发菩提心为起点,以般若智慧为运用,以慈悲为培养,来实践菩萨道。在佛法上,智慧上,信仰上,慈悲上,道德上,人格上,健康上,欢喜上,人缘上,自在上,惭愧上,愿心上,意志上,品质上丰满富足,自利利人,自觉觉他,创造更多的财富,造褔更多人,创造美好人间,使人间转为净土。


{返回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思想与企业家的和谐幸福
下一篇: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佛教信仰与企业家精神
 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借鉴
 物理、心理、伦理:佛教与科学的三大交涉点
 科学、信息科技与佛教传播
 传统佛教僧团管理的目标及现代意义
 佛教的心灵环保
 景印重编乾隆大藏经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危机的时代佛教应该如何去做些什么?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佛教信仰与企业家精神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依法不依人[栏目:超定法师]
 惯性质量[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上士道 略论止观浅释[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慕贤当慕其心[栏目:蔡礼旭老师]
 相应33经 已错失经[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闻思修[栏目:寂静之道·希阿荣博堪布]
 《维摩诘经》之净土行及其环境伦理意义(果信)[栏目:维摩诘经思想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