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返回 超然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8603

七佛传法偈(一)

    据《祖堂集》所记载,过去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的,离我们最近的七尊佛陀和他们的传法偈如下:

    第一、 毗婆尸佛

    传法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大意是说:“人们的身体,是由于心念分别,而从本来无相的心性当中,遵循着业力习气的驱使,而被产生的。可以比喻为,如同那些懂得幻术的人(现在可能已经没有这样的人了),从虚空当中变化出来的各种东西和形像一样,完全是虚假的。一切被业力变幻出来的人们,不仅形像是不真实的,连他们的心识也是不真实的,本来就是“空”的。于是,人们应当知道,自己的一切罪业和福报也都是空而不真实的;所以,对于一切善行和恶行等等,人们都不应当执着,而应当让自己的心回归于本性的无所住——这将会帮助人们获得觉悟和解脱。”

    或许有人会怀疑:无相的心性当中怎么会产生出有相的身体呢?

    这就好像我们夜晚当中的梦境一样,梦中的事物是有相的,至少在睡梦中是如此。然而,这些梦中的景象却是从无相的心念当中产生的。当然,它是幻生——人们的身体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乃至于一切罪福善恶,富贵名利等等都是如此,毫无真实可言,它们只是分别心念当中的幻觉而已,所以叫做“空”。

    对此完全觉悟的人,就是佛陀。佛陀回归并拥有了无比的自在。

    而觉悟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的心,对于一切境界都“无所住”——也就是没有执着和在意。这需要长期反复的调整和提高,这就是修行的过程。

    修行的过程需要各种因素的辅助,诸如环境、生活方式、老师和道友、饮食,等等。修行人必须学会调整运用这些因素,让自己不断地趋向于觉悟和解脱。


{返回 超然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下一篇:虚云老和尚关于参禅的一段开示
 显正不批邪
 虚空最宽容
 在不知不觉间,潸然泪下
 趣品《圆觉经》之四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
 四时寒暑勤更衣
 趣品《圆觉经》之十一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三章 普眼菩萨所问章
 与空寂共舞
 搞定自己,搞定一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解读[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解心——心要法门讲记 四、敞开胸怀面对现实[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二讲 上篇[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尊重生命[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浅谈“烦恼即菩提”(能教)[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内观禅修中身触生受的重要性[栏目:印度内观研究所]
 《时尚先生》采访宗萨钦哲仁波切[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泥路显足印,烦恼见菩提[栏目: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印度之佛教 第十五章 真常唯心论[栏目:印顺法师]
 挖掘佛道两教的和谐思想(黄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