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内观禅修中身触生受的重要性
 
{返回 印度内观研究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41
内观禅修中身触生受的重要性
 
内观研究所
 
 
  佛陀谈及不同类型的感受。在十二因缘中他开示:
 
  六根缘触,触缘受(Salayatana-paccaya phasso, phassa-paccaya vedana.1)
 
  他解释缘于六根的六种感受如下:
 
眼触生受(Cakkhu-samphassaja vedana)
耳触生受(Sota-samphassaja vedana)
鼻触生受(Ghana-samphassaja vedana)
舌触生受(Jivha-samphassaja vedana)
身触生受(Kaya-samphassaja vedana)
意触生受(Mano-samphassaja vedana)
 
  在六种感受中,内观传承以身触生受为首要。身触生受的重要性在很多的巴利文经典,如Pathamakasa Sutta(相应部2.4.260 蕴(处)经), Agara Sutta(相应部2.4.262虚空经)等经典中有所解释。在《论藏》《发趣论》里,它述明果定(phala-samapatti),涅槃(nibbana),可藉由感受(vedana)而达成。
 
  这有几个原因。首先,佛陀强调持续练习内观正知;时时不忘失彻知无常。为了保持这持续性,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持续不断用功的对象。眼的接触形式和眼触生受的生起不是持续的,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和意触生受也不是持续的。但身触生受是无处不在,日夜,遍及生命。感受因触生起,心和身的接触一直在发生着,正如体内的次原子粒子的相互接触。身触生受的持续接触,当作一个保持续觉知的有效工具,其重要性并因此在内观传承中被列为首要者。其次,一个内观禅修的初学者领会和体验身触生受比其他五种(感受)更容易;因为对观察来说,它更可觉知和有更广泛的领域。第三,不管是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和意触生受,它们都是以身体为基础。即使我们只敲击锣的某一点,声音共鸣(整个)锣;类似地,即使人由于眼根的接触体验眼触生受,它会扩散和被整个身体感觉到。同样地,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和意触生受,全都被整个身体体验到。因此它们都以身体为基础,包括最后一个意的(感受);它是以心为基础的,然而仍是身体的一部份。
 
  综上所述,显然地如果我们希望整体地观察自己,我们不能忽略身体的感受。基于这个原因,完全觉悟的人,如乔达摩佛陀,也不能传授内观给他以前的老师,阿罗逻(Alara Kalama)和优陀迦(Uddaka Ramaputta)。佛陀曾向他们学习第七禅定和第八禅定,而当时他们已经往生到无色界(arupabrahma-loka)。像佛陀这样的成就者,不是不可能穿越到那些界;也不是不可能传达意识上的教导给这些层次存在的生命。但是,事实上这些无色界中的生命不能体验身体上的感受,所以阻碍了佛陀传授正法给他们。
 
  我们人类由心(精神)和色(物质)组成;为了达到涅槃,涅槃是超越心和物质的。我们必需在这两方面用功。如果我们只在精神感觉用功而忽略身体感受,那我们将只了解心的层面,而物质的层面将留着未被探索。但是当我们对身体感受用功,那么我们也肯定地探索了身体的领域,同时亦探索了心的层面;因为感受是被心所感觉的。于是身触生受对整个精神和物质的探索必是不可缺的,因此对解脱亦必须的。
 
  注释:(所有都引自VRI版本)
 
《大品》(律藏)Mahavagga (Vinaya Pitaka) 1
《相应部》2.4.270 Samyutta Nikaya 2.4.270
同上2.4.260 Ibid. 2.4.260
同上2.4.262 Ibid. 2.4.262
《发趣论》1.1.423 Patthana 1.1.423
《相应部》2.4.251 Samyutta Nikaya 2.4.251

{返回 印度内观研究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陀的正觉,对感受的理解
下一篇:四种正知(正智)
 感受的起因
 感受与四圣谛
 感受(Vedana)的重要
 感受的类型和超越感受的状态
 巴利语「Dhuna」在内观实修中的重要意涵
 内观禅修中慈悲观之修习
 念住实修中的感受
 正知(正智)
 感受(Vedana)在内观的重要性
 四种正知(正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345.问曰:是二皆虚诳,何以故小菩萨以凡夫法为虚,圣法为实?[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发大心再念佛[栏目:仁焕法师]
 心态决定状态[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生命的意义(林清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知与行的对话[栏目:禅林衲子心]
 身心安住[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人生指南[栏目:毛凌云居士]
 第二章 江南的家 - 日本军阀[栏目:归程·圣严法师自传]
 相应127经 婆罗堕若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