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四章 溶入一体世界 问答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9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四章 溶入一体世界 问答

五五七、二元对立的世界怎样产生的?

答:二元对立是人类头脑中的产物,是以“自我”为标准划分出来的。实相世界没有好坏、美丑之分,它包含一切,是一体无分别的。

五五八、自我划地自限之后,后果是什么?

答:自我从一体的实相世界,划分出自己想要的梦幻世界。自我划地自限之后,从此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落入了无边的苦海。众生一边是要的,另一边是不要的。要的就追,又追不到;不要的就逃,又逃不了,于是苦就产生了。

五五九、为什么说一些修行人也在构筑梦幻世界?

答:如果用自我在修,就是在构筑梦幻世界。自我是有所得、有所成,他要获得肯定,要有所展现。所以越修越厉害,越修我慢越大。

五六O、众生最究竟的家在哪里?

答:所有的法,包括“三法印、四圣谛”,都是引导我们回到最究竟的、实际的家——空。解脱者最终的依止,一定要体证实际存在的——“空”。回到家,才会安心自在。

五六一、怎样才能来到不生不灭的世界?

答:体证到“空”。

五六二、怎样让心胸来到无量无边?

答:了解空的特性,体证到空,心与空相应,才能展现出无量无边的心胸。体悟到空就是体道,与空相应就是与道合一。

五六三、什么是实相?

答:实际存在的相貌,如大地风云经。

五六四、修行人面对经典和实相,常犯什么毛病?

答:钻研经典,在文字上下功夫,而不去了解实相,更不去体悟实相。这是见指不见月的严重错误观念。

五六五、先有解脱者还是先有实相?

答:实相就是实际存在的相貌,先有实相的存在,后有解脱者。

五六六、修行人抓佛陀、抓大师对吗?

答:修行的目标不能放在经典上,也不能抓佛陀、抓大师。因为佛是指月的手指,经典是寻宝的地图。当有了闻思基础之后,应把目标锁定在了解大自然、体悟实相上,以大自然为师。

五六七、什么是毕竟空?

答:打开心胸,心与空相应,与空溶为一体。

五六八、“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怎样理解“若”字?

答:若字表示好像。若生、若灭,表面上看好像有生有灭,其实只是形态上有变异,本质未变,从中体会不生不灭。

五六九、如何理解生死不是我的事?

答:解脱者了悟生死大事,已经体悟无生了,就是体悟到生不是我的事,死也不是我的事,那是整个法界的事,如果还有自我、还有我慢、还有烦恼、还有苦,生死就是你的事,因为还有一个我在生,有一个我在死啊。

五七O、什么人无生死?

答:体证到空,与空溶为一体的人无生死,因为空无生死。

五七一、怎样理解《心经》里的“无智亦无得”?

答:无智:就是没有世间的世智辨聪,不耍小聪明,不会有我慢,反璞归真。

无得:修行到解脱,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本来就存在,本来就拥有,只是过去不知道。解脱后才发现。自己与佛陀完全一样,不欠缺什么。所以修行的过程,就是转念。

五七二、三世诸佛靠什么成佛的?

答:靠四念处、靠止观双运,体悟法界的真理实相,开启智慧,大彻大悟而成佛。

五七三、《心经》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心经》是解脱者证悟的世界。《心经》是在描述空的玄妙世界,显现空的特性。空是一切宗教的终极核心,唯有找到空、溶入到空,才能远离颠倒梦想而到达究竟涅槃。

五七四、修行就是从了悟老、病、死,到后来看透“死”和“生”的深义。什么深义?

答:没有“死”,也没有“生”。从整体上看没有生死;换言之,从片段来看有生有死,但其本质是不生不死的。就如同河水流入大海,与大海溶为一体,河水并没有消失。从法界来看,死亡是回归法界,与法界溶为一体。

增补:

443、为什么要把《心经》编入《阿含解脱道次第》之中?(253页)

答:《心经》在闻、思、修、证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是诠释证果的世界,证果的内容,很具体的将之描述出来,如果没把它编入进来,虽然在《阿含》里面有谈到类似《心经》方面的内容,但还是不够具体。于是,可以使《阿含经》的深义更能够发挥出来,更可以显示出《阿含经》里面所讲的“空”、“涅槃”、“无为”方面的深义。

444、空海师父看到“历劫求选择”后体悟到什么?(253页)

答:看到“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觉得很震撼,后来体悟到,佛陀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超越二元对立,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你是没完没了。在滚滚红尘的娑婆世界,永远对立没完。

445、为什么说界限是战争的导火索?(255页)

答:因为界限就是二元对立,只要有对立,那么冲突、矛盾就会存在。你的内心里有多少个界限,有多少个框框,冲突与战争的危险就有多少,因此界限就是冲突、战争的导火索。自我所造成的二元对立的世界,就是无边的苦海。

446、佛教所讲的苦海是指什么?(255页)

答:佛教所讲的苦海,就是自我所构筑的梦幻世界,叫做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也不是娑婆世界。

446、何谓“等觉”?(255页)

答:“等觉”就是泯除一切的二元对立观念,溶入不可思议的一体世界,但也不是凡夫所想像的没有是非善恶的观念。

447、什么是学习走在八正道上?(256页)

答:在三果以前,你所修,所走的八正道,都是在有学位的阶段,都是学习走在八正道上。不是说我知道了八正道,我也会讲八正道,然后就已经走在八正道上了,都还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448、什么是真正走在八正道上?(256页)

答:真正证悟到四果阿罗汉的无为世界,才会真正走在八正道上。

449、我们真正要回到的家是哪里?(257页)

答:佛陀要我们回到自依止、法依止、法界依止,真正的依止是宇宙本体的这个空,才是最终的依止。只有本体的空才能够成为你的真正归依处。因此你要真正回到家,一定要来到体证这个空,这个“家”是一个实际的存在,那就是法界。

450、佛陀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空的玄妙呢?(258页)

答:如无为,如是难见、不动、不屈、不死、无漏、覆荫、洲渚、济渡、依止、拥护、不流转、离炽焰、离烧燃、流通、清凉、微妙、安稳、无病、无所有,涅槃亦如是说。

451、从本体空上,从哲学名相上是如何谈空的?(259页)

答:从本体空上:佛教所讲的第一义空经,都是直指宇宙本体,《心经》所讲的空,也是直指宇宙本体,因此空是实际的存在,空不生、不住、不异、不灭。空无边无际无质碍,空本无名,贴上什么名签都可以,不一定执在文字相上。

从哲学名相上:空性、性空、顽空、断灭空、坏空、空无边处想。

452、空海师父说将来要退隐,其用意何在?(261页)

答:就是提示我们,修行的目标不要锁定在指月的手指上。如经典、佛陀、师父。真正要见法,要来到以大自然为师,处处以大自然为师,以法界为师,因此师父说我不希望你们抓人,不可抓人相,只有到大自然里去处处见法,到后来你才能与空溶为一体,你才能与法界溶为一体。

453、何时能够真正返璞归真?(261页)

答:就是放下过去颠倒梦想的抓取,放下过去海中凿河的错误愿求,照见到过去的颠倒梦想,不会再去海中凿河了,不会用我慢去修了,此时才能真正的返璞归真。

454、如何理解“观自在”。(262页)

答:不要界定在人相上,“观自在”就是你要观察到很自在,到哪里都能够见到法,而且能够进入如实观,如果真正能够处处见法,你当下就是观自在菩萨。这是要讲你,不是讲别人。

455、如何理解“行深”二字的意义?(263页)

答:你要用功来到深度的止观双运,你的心要很平静,要很柔软,未必要进入深定,但是你的闻思修都要不断地用功,才能来到深度的止观双运。

456、何谓“八不”缘起?(267页)

答:即生灭、常断、一异、来去。是龙树菩萨《中观今论》中: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缘起开示中道的。

457、拈花微笑的真义是什么?(269页)

答:佛陀在灵鹫山上面(灵鹫山讲的是法界,大自然界)佛陀处处在法界里面跟你拈花微笑,因此要去看到无常,看到无我,看到空,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何谓拈花微笑,你真正看到法界处处都在微笑,要能看到佛陀在跟我们拈花微笑。当你真正看到在大自然中会会心微笑的时候,你就会处处见法,你就不会去海中凿河,不会再去颠倒梦想了。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 问答
下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三章 成道成佛解脱自在 问答
 思维生命的源头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 问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三章 三法印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六)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四章 惭愧心 问答
 2010年10月空海法师福建灵峰寺开示(三)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四章 四圣谛 问答
 心灵成长——空海法师2012年实修开示 第六章 追本溯源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功修行?(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朗唐八偈菩提心修法》略讲(班字尔·慈智嘉措)[栏目:其它善知识]
 交给时间一份幸福的答卷[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吴信叟 归去来[栏目:慧净法师]
 开启[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心狱[栏目:万行法语]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 Chapter IV. Discour..[栏目:A Buddhist Bible]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古文原译 卷三[栏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白话文 ]
 关于佛学的问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章 中国佛教的直觉论 第二节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轴心时代[栏目:宽见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