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结分D 回向作此《佛子行颂》之善根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14

结分D 回向作此《佛子行颂》之善根

  ※【释异】

  本颂“由作此善愿众生,皆凭真俗菩提心,不住有寂得自在,咸同怙主观世音!”有的译作:“吾以此善愿众生,皆发真俗菩提心,不住有寂得自在,咸成怙主观世音!”

  本颂的藏文原义是:(我衷心地)希望借助于作此(《佛子行颂》)所生出的善根,而使所有的众生都能凭着胜义和世俗(两种)殊胜的菩提心,而如同那不住有、寂之边的怙主观世音菩萨一样(究竟解脱)。本颂的三、四句间,又横担着一个“……的怙主观世音菩萨”,所以,偈颂中极难翻出此义,故从意译。

  而藏文第二句中的“该”[■]字,是“用”、“以”、“凭”、“凭借”、“凭着”之义,而无“皆发真俗菩提心”的“发”字;就义理而言,须知正分中早已从各个方面让我们“发”过了菩提心,故此处无须再发,因而,依藏文原文重译为“凭”、“凭着”。

  藏文第四句中的“聪”[■]字,译成汉文则是地地道道的“同”、“如同”、“如同……一样”的意思,而绝非“咸成怙主观世音”的“成”义;就义理来看,译为“成”字恐怕也难成立。就像弥勒菩萨未来成佛之时,可以凭着胜义和世俗(两种)殊胜的菩提心,而如同那不住有、寂之边的释迦牟尼佛一样(究竟解脱),但绝不可能再成为另外一个释迦牟尼佛,否则,“贤劫千佛”也就成了“贤劫‘一’佛”,同样道理,所有的众生都能凭着胜义和世俗(两种)殊胜的菩提心,而如同那不住有、寂之边的怙主观世音菩萨一样(究竟解脱),但绝不可能再成为另外一个怙主观世音菩萨,否则,诸佛如来也就不必煞费心机地给弟子们授记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某某如来”了。

  此《佛子行三十七颂》,是由善说经教及因明的大德──无著贤尊者,

  为利自他而撰于水银大宝洞。

  惭愧 智学 藏名“宝吉祥译师”·给磊群佩以无上景慕之情,

  为利自他持诵方便及实践佛子行故,

  而于雪山静处,

  含泪敬译偈颂及长行[散文体]。

  善哉!愿吉祥!!

  愿此译释善,普及于无边,

  诸母相与共,互修自他换;

  愿此译释善,深植入心田,

  弃慢学佛行,誓效无著贤。

  附注:无著贤音译则为“涛没桑报”;水银大宝洞音译则为“欧去仁钦扑”。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结分C 祈恕偈(3)
 正分7 入佛教门 皈依三宝
 正分13 不舍愿菩提心(2)
 正分37 结行 回向所作善根
 正分20 远五毒(3)
 正分8 共下士道 弃恶向善
 正分9 共中士道 厌有求脱
 正分30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6)
 结分D 回向作此《佛子行颂》之善根
 正分17 不舍愿菩提心(6)
 结分A-D 总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试论慧能南禅在岭南传播及影响(达亮)[栏目:禅宗文集]
 第六十二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当前没事且省事,直下无心即佛心[栏目:超然法师]
 14.自己的债自己还[栏目:动物的故事]
 普贤行愿品释 第六课[栏目:普贤行愿品释·索达吉堪布]
 出三藏记集 8 道行经序[栏目: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临终助念,往生者的冤亲债主和助念的人之间,是否会产生什么问题,甚至于因此结恶缘?[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四十九日药师法会心得[栏目:禅林衲子心]
 放鬆身心,贴近智慧[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