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些大乘经典,感觉神话成分较浓,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22

  问:看过金庸先生的学佛经历,起初他读了一些大乘经典,感觉神话成分较浓,难以接受。后接触原始佛典,觉得很相应,这才对佛法生起信仰。我自己也有同感,毕竟我们受唯物论教育多年,对类似神话的描述很难接受。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金庸先生的说法,只代表他的一家之言。其实,佛经并不像小说或传奇那样,是编出来的,而是由佛陀阐述其亲证经验,再经弟子们记录而成,并不存在神话的成分。

  佛教有不同语系、不同法门之分,每个人有缘接触什么,又能对什么生起信心,都取决于他自身的认识。正因如此,佛陀才应机设教,开显种种法门。金庸先生喜欢原始佛典,感觉那才比较平实,只是代表他的根机,他的需要。作为他个人来说,当然有自由选择任何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但是,因此评判其他法门,显然是不合适的。

  事实上,大乘经典是以整个法界为平台,蕴涵着更高的知见,更广的视野,更深的修法。在修行上,所要成就的品质和境界也更为高广深远。因为大乘佛教的修行目标是成佛,不仅要成就大智慧,还要圆满大慈悲。

  人对世界的认识,取决于自身的认识能力,难免有诸多局限。所以,我们不要过于主观地看待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更不要轻率地下结论。有时,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为这是对,那是错。事实上,所有这些只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只是我们根据有限经验所作的判断。可曾想过,我们看到的究竟对不对?又能看到什么程度?在证得实相之前,每个人都在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我们看到的,只是被我们处理过的影像,并非客观的真实。

  因此在了解过程中,我们应当本着虚心学习的原则,先去理解我们能够理解的那部分,而不是妄加评论。在此过程中,善知识的引导也非常关键,否则我们很可能师心自用而不自知。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和科学能否兼容?佛教是否反对发展科技?马克思对宗教的否定,说明了什么?
下一篇:在修学过程中,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关于情感的问题
 在家人普遍感觉持戒困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佛教怎么看待知识?
 无意中杀死虫类,是否属于犯戒?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针对高校学生的弘法,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起因和发展趋向?
 正信不迷妄
 到底什么是幸福,我们怎样把握幸福?
 讲经说法,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才足以担当起这样的职责?
 我们应怎样和众生结缘?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是我观(一)[栏目:明真法师]
 念佛生净土[栏目:圣严法师]
 现代邪淫恶报故事六则[栏目:邪淫恶报感应录]
 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一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组织及其内容 第三节 本书的表解说明[栏目:圣严法师]
 破禅的智慧 第二篇 禅喝棒喝变数多[栏目:黄炳寅]
 佛识慧集 <五>五蕴皆空[栏目:佛识慧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