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降伏其心 一 十二生肖的原理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615

十二生肖的原理

(有人请师父开示十二生肖的原理)
十二生肖的知识是属于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里的知识范畴。通常,修行进入三禅时,自然会通达这些。实际上古人对这套理论的通达,都是在定中获得的。包括易经、八卦,都是处在禅定中所领悟、见到的,出境以后记录下来的内容。可是我们现在的人很难以研究通达,因为没有办法深入禅定。有的人甚至研究了一辈子,也研究不透。如果能够配合修禅,再来研究阴阳五行,就容易多了。

在唐朝佛教里出了个一行禅师,他是当时的一位天文学家,对于星象、地理(包括阴阳五行、风水,即“勘舆”)都很有造诣。也有许多的著作,但只留下来一部《达摩一掌经》,有许多人对《达摩一掌经》也是看不懂。现在市面上流传的《达摩一掌经》早已被佛门给改了。因为这本书讲得非常透彻。往往人们都是讲好的一面,能够接受;讲你不好的一面,你会说:是假的,说的不对。生起诽谤之心,自己造了业,还不知道。如果是一个不修行的人,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他的生辰、八字,非常准确。如果是一个信教的人,就有些出入。信得越深、修得越好,这套学问对你来讲越没有用。

在古时候,通常做官的,都要学会这套学问。过去在庙里,出家师父收徒弟时,都会用《一掌经》来给要求出家的人来推算,看他有没有出家的命。如果命里“桃花”很旺,就不让他出家,告诉他在家学佛就行了。有的人命中受不了孤独、寂寞,习惯不了青灯古佛的生活,所以不能出家。通常出家人的“八字”都犯“孤”,所以出家生活对他来说不存在“孤独”。因为他命中的个性本来如此,喜欢孤独,独来独往是一种享受。所以他的人生中没有“孤独”一词。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研究过,所以也不相信。十二生肖之间,都是相生相克。因为每个属相它的能量场不一样。比如说你身边有一个克你的,所谓“克”就是克你的能量场。用“光”来比喻,他的光干扰你的光,破坏你的光,也就是削弱你的光,把你的光罩在里面出不来。头脑容易发木,智慧不易开。换而言之,如果你旁边有一个和你相生的能量场,彼此之间的能量场会起互补作用。为什么有的人彼此一见面,就觉得非常有缘。就是因为内在的能量场非常投合。只有跳出五行之外的人,谁来到身边,都能和你的能量融为一体。

市面上这方面的书很多,但自己看又很难看懂。往往很简单的一些道理,通过文笔描述出来,就非常之繁杂。实际上十二生肖,同佛门里讲的“十二因缘”非常吻合。为什么佛教源于印度,十二生肖在中国,二者之间如此吻合,其内在本质又是极其相似呢?十二生肖第一位是“子”时,(午夜11点—1点)这时是最黑暗的时候,十二因缘把“无明”放在首位,何为“无明”?不明事理,内心很黑暗,智慧没有萌发出来即为无明。

每个生肖它有本性、秉性、个性和习性,这些“性”都不一样,古时候,诸子百家对人性都作过精辟的开示。最有代表的四家是孔子、孟子、荀子、郜子。比如孔子说:“人性是善”;孟子说:“人性非善非恶”;荀子说:“人性是恶”;郜子说:“人性亦善亦恶”。彼此之间有强烈的争论,几千年来都是各执一端。因为过去的门户之见非常强,彼此之间互不往来。如果谁要去了解对方,会被认为是背叛师门。所以都是“夜郎自大”,认为自己的见地最正确。后来随着人们思想不断开放,人们对诸家的理论进行全面研究后,发现了四大家讲的都非常对。只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研究、论述而已。比如孔子讲,人性是善的,是讲人的本性。如同人人都有佛性、佛性是善的,道理是一样的。其他三“子”都是从秉性和习性、个性上分别论述的。拿每个人的“习性”来讲,可以说都是“恶”的,容易染上不好的习气。可我们的秉性呢,是“非善非恶”也是“亦善亦恶”,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坏人学坏人。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只有极少数的个别人不受环境左右。作为一个凡夫来讲,最初的启蒙老师非常重要。如果最初的见地一旦偏差,一辈子都很难改变,甚至会带到来世受用。所以佛门里修行,第一步要破无明,把破无明摆在首位,过去祖师们讲过一句话:“宁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走错”。当初,佛是非常开明的,他叫弟子们四出外游、参访,并不强调局限于某一位老师。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套思想体系,都会对我们的学识增益,不怕你学多了导致成“乱”,就怕你学得太少,而走极端。佛门里所说的“文字障”是因为你学得太少了;如果学多了,学通了,就不存在障碍了。有好多师父让弟子只学一本书、拜一个师父,这样非常容易受局限而走向极端。佛告诉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并没让大家只学一个。因为不同的阶段,身心的反应不一样,所以需要不同的对治方法。一个方法学通了,任何方法都会用。假如你是从学禅入手通了,学净也一样得心应手。学密也是一样。因为和心沟通了,用起功来处处可以上路。

虽然在修行里“智慧”很重要。但 “毅力”也很重要。有智慧容易见道,没毅力没办法得道,没智慧出了偏差又不知道。经书本来是用以指导我们修行的,可我们现在好多人常年在读一部经,而不把力量放在研究佛理上。六祖讲:“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诵经不明意思,诵一万遍也没有用。因为诵经的速度很快,没来得及思考它,就很快过去了。实际上每部经都涵盖着一个道理,都是在论述一个境界,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后来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明白,佛在不同时期,讲的是不同的思想,因而被作了判教和划分。佛当时并没想过这些,只是随众生的需要,应众生而讲。那么后人把佛在一生中不同的阶段的说法,都作了划分。虽然从表面上看,大家读诵、研究方便了许多,但却破坏了佛原有的讲法意义。因为任何一个东西套上框框,就容易让后人的思想局限在里面出不来。比如中国儿童的教育方法,通常要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从小都会背,就被固定的模式框了起来。自性的东西,根本没办法出现。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是让自由发展。中国几千年都是循规蹈矩的教育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小孩子会背几首唐诗,中国的父母高兴的不得了,岂不知正是这几首唐诗,把他的灵性的智慧全部盖下去了。

你们是否注意过,历史上很多大成就者,都不按这个规矩去做,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包括目前的佛教,特别是中国的佛教,大小庙都是念楞严咒。每天念早晚课,有的念了一辈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有人干脆讲,不用明白意思,念就行了。这样念一辈子有什么意义?说是能消灾免难,的确有这方面的作用,如果你知道了其中的意义,念起来岂不作用更大吗?花这么大的力量,结果得到的力量却很微弱、很微小。很少有人能够通过诵经咒开智慧。不是不能开,如果不深入经藏、禅定,怎能智慧如海?用一颗散乱的心去诵,只是表面上走形式而已。

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有开办“算命、看相、预测”方面的学习班,都是通过文字入手。到了一定层次,再往上,就上不去了。因为都是从表相入手,不是像古人深入禅定而直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如果大家想对中国的阴阳五行有研究的话,首先要通达基本理论,然后再通过禅定功夫,内外夹击的方式去探索就很容易掌握。比如十二生肖的第一是老鼠,老鼠是理财的好手。非常会精打细算,对吃、穿、用都是物尽其用,几乎不浪费。别人看来没用的一点点小东西,他都会收藏起来,以备后用。

因为一个人的思想会起变化,是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那么他真正的本质,即使是受环境的影响,但在关键时刻会主宰一个人的行为,使之顺着本性表现出来。一个人在平时无关紧要的情况下,有可能受他习性的支配,我们常见到一个人平时很好或者很坏,但在关键时刻,他的表现同平时大相径庭,本性起用。佛门里讲“法无定法”,即使是会看相算命,也不会完全准确。因为前念、后念都不一样,前因后果也会有出入。尤其我们出家人,在外面很容易被人问,他的命运、未来去向以及结果。如果你很机械地给他去算,比如属鼠,正月生,你说:你命很贵,容易做官。确实有这些倾向,但每个人的思想变化莫测,结果没做官,岂不是说我们算得不准?因为一念之间做了善事、恶事,都会改变你先天八字规律的演变。就如“沙弥救蚂蚁”的故事,小孩子是在无心的状态下做了这件事。也就是处在无住无相的状态做的,因此获得的功德是不可思量的。仅仅一个小事,改变了整个因果。如果是刻意、执着地做好事,功德就减少了很多,因为你在着相地做事。如果带着一颗“空”的心做事,自然和宇宙的力量融为一体,宇宙的力量是无限的。住相做事,相是有限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我们的祖师悟到了这个道理,告诫我们后人一句话:下等人通过“相”,来论述一个人的命运;中等人通过“神”,来论述一个人的命运;上等人通过“心”,来指导一个人的命运。我们以后也要采用最上乘的方法,告诉指导人们,你只要不做坏事,就是做好事;你只要不杀生、不吃肉,就是最好的放生。我曾经给大家讲过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活佛、一个法王两个朋友,他们上午10点钟和我一起去放生,中午鸡、鸭、鱼、肉饱餐一顿。我对他们说:“我天天不放生,可我天天在放生;你们天天在放生,可你天天在杀生。”他们问:“你不放生,怎么在放生?我们怎么天天在杀生?”我说:“我天天吃素,就是放生,你天天吃肉就等于杀生。”他们以诡辩的方式说:吃了它是超度了它们。我说:“你为什么要用‘吃’的方式来超度它们呢?为什么不用放生的方式,拿到面前念念经,把它放了呢?”不就是贪口味,还要找借口。现在有很多自称修行高的人,说是吃这些动物是超度它们。超度的方式很多,为什么一定要进肚子才算超度呢?所以这种现象遍地都有。甚至有人看到某个师父肉不敢吃、婚也不敢结,就认为这个师父修行不高,没有超越。反过来,如果一个师父又敢吃肉、又敢结婚,说这个师父修行高、超越了。所以现在真的是一切都颠倒了!既然已经超越了,为什么还要有夫妻生活?为什么还要吃肉?既然还要这些,那就说明你没有超越嘛。还需要这些,才这样做。就如一日三餐是我们的需要,如果不饿,你吃得进去吗?如果你超越了吃饭,不吃不饿,就不需要吃饭了。

没超越也不是一件坏事,坏就坏在说“超越了”,而所作所为又证明没有超越。因为人本身就是来自欲界天,所以最难超越的是欲望。比如一果、二果罗汉,还要来到欲界。所谓三果“不来了”,无色界还是要来的。我们内心超越了多少,自己很清楚,根本不需要搬着书本,看自己是属于哪一禅定了?超了哪个天?稍细心点就会发现,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凡夫。人往往都是被自己蒙骗了,别人很少能蒙骗你,人家叫我们出家人“师父”、“法师”,我们应该心生惭愧。我们具备了哪种心态、哪种境界?能称得起“法师”?仔细看看自己哪一方面都不具备。

实际上在智慧里产生的喜悦,要远远胜过在禅定中产生的喜悦。可现在的人都走偏差了,都愿意从禅定中产生喜悦,而忽略了智慧中产生的喜悦。要想喜悦持久,惟一的办法就是要开智慧,定中产生的喜悦不会持久,非常微细,出了禅定就没有了。智慧开了,在散乱中喜悦也有,智慧中产生的喜悦,永远都会有。历世炼心就是为了开智慧、为了让它产生喜悦。打坐,一天又能坐多长时间呢?一口气坐上2个小时,就痛得龇牙咧嘴了。如果不是靠禅定,而是智慧中产生的喜悦,身体又岂能会痛?

虽然佛教讲究定慧双修,但“慧”相比“定”来说,容易出现。“定”不容易进入,但要开大智慧,又需要入大禅定。通常世间的智慧不需要大定,要想读懂佛经,必须开大智慧。有很多“大活佛”,“活佛”是假,福报是真。他有福,所以他能承受得起。福报是怎么来的?累劫布施中修来。别小瞧了福报,没有福报,做不成事情,有了福报,自然会有人护你的法。要什么会有什么。但往往生死难以了却,只有穷人才容易了却。富人执着留恋眼前安逸的生活,菩提心很难发起来。所以佛门里讲:富贵修道难。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降伏其心 一 寺院里的规矩
下一篇:降伏其心 一 什么是了了分明之境
 理要顿悟,事需渐修
 心中月 上 如是闭关
 何谓爱国 如何爱国
 善恶皆有心
 保持正念才能参禅
 降伏其心 一 修身与论六祖
 降伏其心 二 入睡与入定
 学佛的人应该以佛为榜样
 念咒语的技巧
 降伏其心 三 根本智与后得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快乐其实并不难[栏目:邹相美文]
 又是小沙弥的故事 -- 重复犯错误[栏目:春去春又来]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29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法句经 22 述佛品[栏目:法句经·白话文]
 法门龙象:德山宣鉴禅师[栏目:邹相美文]
 在少林寺“机锋•辨•禅”闭幕式上的讲话[栏目:永信法师]
 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国俗观[栏目:太虚法师]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八讲[栏目:智敏上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一四)[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