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往生四因与二障碍
 
{返回 昂江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82

往生四因与二障碍——昂江扎西仁波切开示

慈悲的上师应蓬莱居士祈请到蓬莱讲法开示。

   盲目修行的居士们多年以来积攒了满腔的疑惑与不解。

   一居士:上师,我们多年修行,目的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如何才能往生,往生必要的条件是什么呢?再有,《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上师,是不是我们修净土只念一声佛号就可以往生呢?

    上师: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弥陀经》所讲的意思不是只有念佛号才能往生。念佛法门能够往生,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做到一心不乱。只有达到一心不乱,才能达到往生的条件。现在有的人口口声声念着佛号,而嫉妒吃醋等五毒心态越来越重,与凡夫人没有什么区别。这与《弥陀经》中所讲的一心不乱差之千里。怎样才能够一心不乱呢?在我们把皈依的学处受持好的基础上,再具足往生四因才能够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就像我们要回家一样,我们一定要找到回家的路。过海需要乘船,上天需要坐飞机。《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也同样必须要有四个条件:

  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

   明观福田:

本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又:“愚者具坚信,彼可获悉地。”“何者作意佛,能仁现彼前,赐灌顶加持。”《三摩地王经》云:“能仁身相极庄严,何人行住坐卧时,忆念能王佛陀尊,本师恒时住彼前。”莲花生大士说:“我常伴随具信者。”因此自己若能顶礼、祈祷阿弥陀佛,乃至对阿弥陀佛生起一刹那的信心,则佛陀一定会用慧眼看见他的好坏行为、用天耳听到他的好坏言语、以他心通明知、以神足通立即来到他的面前赐与加持。虽然我们自己看不到,但佛陀却时时刻刻在关注着我们,就像盲人面前有一位视力好的人一样。

  明观福田有可以分为四部分: 明观主尊身相,明观其意功德,明观主要眷属,明观其余眷属。

    应观想:(此时)阿弥陀佛一定正以大慈大悲的慧眼从遥远的极乐世界注视着我们。就像《律藏经》中说:“遥远所住佛,慧眼即清净,何具此治力,顶礼胜医王(指可疗愈众生惑疾的佛陀)。”如果自己具有信心,那么佛的观照是无有远近的。举个例子,虽然太阳存在于高高的天空中,但是它的光芒却可照射到此处。本来,圆满正等觉无时不具足大悲心,无论自己祈不祈祷,佛的大悲观照始终周遍各方。然而,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心祈祷开启大悲之门,则无法见到加持的光明。例如,虽然室外太阳时常已经升起,但若没有门窗,则阳光不可能射入室内。如果未以大悲心积资净障而净化自相续,则无法亲见佛陀,如同明镜未经擦拭便不能显现影像一样。

   观想阿弥陀佛身体的右侧是圣者观世音菩萨,身色洁白表示虽住于轮回中却未沾染轮回的过患,一面二臂,以各种报身圆满服饰严饰,左手以三宝印执持六瓣白莲花茎于胸间,表示以如白莲花般纯洁的大悲心慈悯众生,白莲在耳边绽放,表示相续中圆满修成所闻之法义并且增长智悲力。阿弥陀佛身体的左侧是大势至菩萨即金刚手,身色碧蓝表示法性不变,一面二臂,具足报身装束,左手以三宝印执持金刚所严饰的莲花于胸间,这表示其获得诸佛三密能力灌顶。二位菩萨右手都是以施依印指向我表示:任何众生若祈祷我们,则不必畏惧三界轮回之苦,此即是无畏施之标志。这里的施依印是右手从身体的髋骨处伸开,作摸顶式。三宝印是左手在胸间以拇指食指的指尖执持莲花茎,其余三指向上伸直。二位菩萨以站立式安住表示一切菩萨利益众生刹那也不懈怠,并趋入大乘道。如是阿弥陀佛与二大菩萨眷属即三大主尊犹如须弥山王一般胜过他众,巍然赫立,身体妙相随好的功德一目了然。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身色宛如阳光照射在红莲宝山上一般红亮,观世音菩萨身色如同阳光射在雪山上一般洁白,大势至菩萨身色好似阳光普照在蓝宝石山上一般碧蓝,他们(身体所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所有刹土;语言是六十种梵音之自性,清晰明朗,悦耳的妙音传遍整个刹土;意乃是慈悲智慧大光明之自性,恒时坦然安住。

   又观想:有十千亿不退转的大乘比丘以及无数将得大菩提的阿罗汉眷属。此处所说的十千亿是数量词,表示数量极多之义,而实际数量并非仅此(十千亿)而已。如《弥陀经》中说:无量光佛之光、寿量、眷属、极乐世界安乐之因及诸广大功德,众多佛陀于数劫中说亦不能尽。譬如,比丘大目犍连获神变自在,若想,彼于一日内可数尽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辰,具无数如是神变者于百千那由他俱胝年中不为任何余事亦无法数尽无量光如来声闻众之百分之一量。(如《佛说大阿弥陀经》云:阿弥陀佛刹中诸声闻,有般泥洹者否?佛言:“此四天下星汝见之否?”答云:“皆已见之。”佛言:“如大目犍连飞行四天下。一日一夜可尽知其星数,彼刹声闻之众。尚百千亿倍,于四天下星,不可尽知其数。”)彼等眷属无有差别身色全部是金黄色,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严饰,身著三法衣,犹如阳光照射在蔚蓝的海面上一样黄灿灿。

   我们修行的时候要时时刻刻地观想极乐刹土,观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大主尊身像及功德。在极乐刹土中全部都是证悟了一地以上的菩萨,在这里没有任何的烦恼,真正能够得到自在,极乐世界所有的罗汉菩萨们都具足无量的功德。这个我们都需要三门如理地修持。心里在具足出离心,菩提心,恭敬心的基础上如是观想,语具足不断地念诵佛号,身具足毗卢七法坐,这样我们才有了明观福田。

   积资净障:

   若归纳一切佛子行,即积资与净障此二支。米拉日巴圣尊说:积资净障摄尽一切修法,此外再无其它修法。寂天菩萨说:一切修法成就之前提,即具足顺缘之积集资粮、遣除违缘之净治罪障。所以,不论欲获何种佛法成就,积资净障必不可少,否则三士道任何成就皆不会获得。

    积资净障: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诸多善根。《广大游舞经》中说:“具有福德者,亦成诸所愿。”一切积累资粮的法门全部可包括在七支供中。

   七支供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轮支;六、祈请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如是对此积累资粮法——七支供,从即日起就必须精进修持。如若自己想行善并且具足顺缘时不立即行持而一拖再拖,那么善心犹如闪电一般稍纵即逝。相反,罪业力量强大,长久串习,持续而存,由此就会随着罪业转。如律藏中说:“应当速行善,制止罪业心,福德若耗尽,意将喜罪业。”当下,我们务必要身体力行积资净罪。虽然造了如山王般的罪业却不曾作一次忏悔,不曾积累芝麻许的善业却奢望将来得财得利,这是世间在家常人的观念。

    当前,那些不懂业因果的人们企图变成富翁,便从事经商、进行盗夺、猎杀野兽,他们的所想与所行完全背道而驰。如若想成为富裕之人必须进行上供下施,除此之外,任何佛陀也未曾说过依靠经商牟利等可变为富翁。佛在经中说:“强取暴夺者需要以贫穷还债。”假如以自己的宿业而从事经商等,虽然今生获得了少量财食,而为此所造的恶业果报必将在后世感受。既然如此,那么仅仅为了现世的温饱有何必要令此人身成为恶趣的坠石呢?我们获得暇满人身时,以所积福德得到的受用来维生。否则,以造恶业苟活于世,这在鹞鹰、豺狼等旁生中也是有的。

    心态清净的人,哪怕是供养土石都可以。往昔,释迦牟尼佛与阿难尊者去化缘,行至途中。路旁有两位小孩正在玩耍,他们用土粉建造房屋等,并且说:“这是住房,这是仓库,这是如意宝。”一个小孩看见佛陀到来,无比欢喜,他捧了一捧说是如意宝的土粉来到世尊面前准备供养,可是他的个子太矮了,实在够不着。他便对另一个小孩说:“你向下弯腰我站在你的身上将‘如意宝’供养在佛的钵盂里。”那个小孩也照他说的去做。他爬到同伴的肩膀上,站起来。这时,世尊也将钵盂拿低来接受(他的供品)。于是小孩把一捧土粉倒在佛陀的钵里。世尊将那些土粉交给阿难,并说:“将这些土粉和成泥涂在经堂的墙壁上。”并授记:“此孩童以供养一捧土粉的福德,于我涅槃百年后转生为南赡部洲的阿育王,另一个孩童变成他的大臣,他(阿育王)将来在南赡部洲瞬间内建成八万四千佛塔。”(《无量寿经》中说:“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又如经中云:“佛陀无涅槃,佛法无隐没。”)

   所以为了达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夙愿,从当下开始我们就应该时刻关照自己注意积资净障,攒够回家的路费。

   发菩提心:

    《入行论》云:“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依靠何者速解脱,彼者善人何不依?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什么是菩提心?说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会说: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这就是菩提心。但是要付诸行动却并非易事,即使是修行多年的人,并自诩为是大圆满的瑜伽士或密法的修行者,有的人也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很多人都在精勤不倦地修习净土法,不断的念佛,如果问他“为什么念佛?”“不念佛,就不能解脱”“解脱了又怎么样呢?”“解脱以后,我就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了。”
   如果是这样的发心,则在这种修法里面根本没有菩提心的成分……虽然修的是发菩提心的法,但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而修,根本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修法。这样一来,你所修的佛法就成了小乘的修法,因为你的菩提心已经完全丧失。

   要想令善心变得广大,必须使善根为方便摄持即加行发心殊胜。发心大则善根大,发心小则善根小。如《功德藏》云:“唯随意乐善不善,不随善恶像大小。”《入行论》中也说:“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语善纵勤,心弱难成就。”如果为自己个人的利益而闻法念佛,则是渺小之发心;若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闻法念佛,则是大乘广大之发心。我们从无始时以来就是由于我执的原因只考虑自利,结果一无所成,导致如今仍漂泊于轮回之中。如果现在唯一为他利而闻法修法的话,那么自利同时便可成办,必将成就真正利他的佛果。譬如,为生火而点柴,火点燃后虽然不求烟,但它也会自然产生。又如寂天菩萨说:“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其实,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这是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的这四个因,真的特别重要。打个比方,我们现在要到美国,首先就要搞清楚去美国干什么,这相当于四因中的发菩提心,我们去极乐世界干什么?为自己的事情肯定是不行的,极乐世界中连声闻缘觉都没有,所以你到那里去‘上班’,一定要利益众生。

   发清净愿:

   我们听闻一句佛法,和拜佛,念经,修法等等忆念刹那善心、做了一次功德等都应立即作回向。不作回向的话,我们初学者的善根就像干草、水滴一样微弱,很容易耗尽。相反,嗔心、傲慢等五毒恶分别念就像大火、烈日一样猛烈,没有及时回向的话,一个强大的五毒念头生起的一刹那,我们无始劫以来的善根都会毁灭。佛经中讲:“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如果作大回向,则所积之善根资粮根本不会穷尽。如《慧海请问经》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如果我们为了人天阿修罗的福报做小的回向,就像生长的大黄秆一样不会有永恒的安乐,最终将灭尽成为无实法,自他二利一无所成。如果为获得声闻、缘觉果位而作中回向,就不会证得菩萨和佛的果位,仅为自利不饶益他众,最初的发菩提心成了妄语。

   那么,应当如何回向呢?自己所做的此善根,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即:为自他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回向,愿一切众生获得佛果,未证佛果之间愿彼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当以念诵回向偈或愿文印持。

《极乐愿文》云:“除造舍法无间罪,诸诚信您发愿者。如愿往生极乐刹,佛临中阴引彼刹”在具备四因的同时,还需要断除两种障碍:一是犯下五无间罪,二是犯下诽谤正法罪。五无间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破僧和合。还有些不如法的行为会成为近五无间罪,这在《极乐愿文大疏》中写得很清楚,如果有,要好好忏悔。

 出现诽谤正法罪是修行人经常会违反的。现在末法时期众生无始以来流转轮回的习气像傲慢,嫉妒,吃醋等五毒心太重,真实了意佛法的人很少,然后他们接触了每一个法门,就会觉得只有自己的法门好,别的法修了也不会有加持不会成就。然后把这种误解灌输给其他的信众。会有很多不如法的事情发生。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要随便地讲。《大慈菩萨发愿偈》中说: “一切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无论从大乘的阿毗达摩,还是小乘的阿毗达摩入手,再到唯识,中观等等,然后就是密乘,这些系统的知识,如果年龄与时间都具足都应该去学,学完以后才能彻底了解佛法,了解因果。所以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树立正知正见,因果的理论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否则,如果我们只知道念佛,而佛的意义与因果的道理都不懂的话就叫迷信。大家可以想一想,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传下来的法,如果有任何一个法门修了没有加持不能成就,那么是佛陀错了吗?在汉传佛教的《乾隆大藏经》里从小乘声闻到无上金刚密乘都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如来是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佛陀的教诲我们修法的人是不能够有丝毫怀疑的。

 大家要记住小乘,大乘,无上密乘三藏都是释迦牟尼佛为了度化不同根基的众生所说的法。不能说这个法殊胜,那个法卑劣。更不能因为自己修密法就诽谤净土,更不能因为自己修净土就说密法无法成就。这都是谤法罪。

具足了四因消除了二障碍,在阿弥陀佛的大愿度化下,诸位居士们一定能够往生西方,花开见佛。

 


{返回 昂江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改造命运的好法门——火施
下一篇:心中有佛不用修法可以吗?
 精进地修法,为什么心还是静不下来,心还是很乱?怎么办?
 寂止的功德与过患
 如父亲喜欢抽烟喝酒,劝阻说理无用,那孝敬他们要迎合他们的喜好伤害身体么..
 初学者应如何学修佛法
 如何避免学修上的表里不一
 无常
 单盘和双盘差别是什么?
 识破诱惑,大家快快逃离!
 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凡一切相皆虚妄
 请问顶果仁波切是示现有佛母的瑜伽行者,为何要穿比丘戒衣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福州佛化青年众说法[栏目:太虚法师]
 东林佛号——把我们的悲心唤醒[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一集[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二节 2 共同前行[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一)[栏目:《普贤行愿品》讲记·达真堪布]
 增支部1集30经[栏目:增支部1集]
 正慈禅说——信仰、生命、人生[栏目:正慈法师]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四节 色,不相应行及无为法[栏目:佛学基础]
 预流果─声闻初果[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