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灭苦之道 三、梵行 一
 
{返回 法遵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48

三、梵行

一、

有一乘道净诸众生,令越忧悲,灭恼苦,得如实法。【契经 道品诵】

为什么要改变既有生活方式而栽进陌生、强行割舍所欲所爱的修行生涯?

面对世间百态如:宗教信仰、政治策略、流行风潮、社会伦理乃至一则新闻,人们都可以选择不同的立场,表达不同的观点。但在面对各人最私密的老病死忧悲恼苦这一现实,所有的众生立场都是一致的,人们对它发表任何的个人观点都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任谁都不因态度有别而获得差别待遇,现实也不因舆论褒贬而一改它冷血手段。在此一最基础的共通命运上,人,并不与他人相对立;众生,也并不与其他众生相对立,所有的生命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对手──老病死忧悲恼苦。

若能厘清生命所要抗争的真正对象,人们就能明白表面上的改造自我无济于事,诸如由恶念改变为善心、由人道升至天道、由愚蠢变成聪慧、由固执变得圆融等等。对治的根本方法也不在于疗治哀伤创痛、不在于慈悲与爱的展现、不在于练就出各种超现实的能力、不在于回复天真本然或自在佛性,更不是让疲于奔命的世俗人拨出时段来怡情养性的消遣。修行唯一目标就是灭苦,灭老病死忧悲恼苦所造成的苦。

老病死忧悲恼苦之所以会对人、对众生造成逼迫,始源于众生对自身生命不能延续的恐慌。为了延续生命,人们必须死命挣得所有可能支持生命延续的条件,如人生目标、人际关系、资生用具等,这种极欲挣得的渴望就称为欲贪。欲贪让人相信必须自我肯定、必须有所作为、必须积极进取、必须掌握控制。虽然,延续生命的渴望从而得到满足,但人们却不得不使自己成为欲贪的俘虏,牢牢地系缚在所有人、事、物的依赖与冲突上;系缚在老病死忧悲恼苦永不止息的轮回上,永世不得解脱。

事情发展一任至此便自然地形成了恶性循环:生命现象存在苦痛便如影随形;改善烦恼解脱痛苦的任何手段又都附带制造新苦难。生命一旦陷入这个死胡同,还能有什么出路?还能有什么作为?

然而在佛陀提出正见之后,人们突然间获得了选择的权力:可以继续忍受痛苦,也可以悍然拒绝。

生命要想延续就不能没有欲贪作为推动力,有了欲贪就不可能豁免痛苦;要免除痛苦必先离欲,既要离欲就得先作好生命不再延续的准备,要毅然放舍生命的延续除非先洞悉生命不值得延续的事实真相,而事实真相就是缘起无我的真理。

一旦见法,澈悟了生命的真相与欲贪的面目,所有对人生、对生活的惶惑不安立即烟消云散,所有人、事、物造成的扰攘纷歧忽然呈现出清楚的脉络,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磨难显得如此无辜又无谓,修行者大可一举消弭所有的不幸。

佛陀将正法的修习与正道的实践称之为梵行,修行者契悟了真理、体证了正法就称为建立梵行。

修行者必须从内在思想到外在行为全都作一番颠覆性的革命,本能的习性与冲动必须被法所取代,将所认知、所理解的法内化为自己的生命与人格,并融入生活的每一细节,生命必须作全然的转向:无明转化为明、欲贪转化为解脱、轮回转化为涅槃。这便是净诸众生,令越忧悲,灭恼苦,得如实法的一乘道──梵行。

正如同在录音室技术人员的手里,必须将背景杂音完全排除之后,一段重要的音讯才能没有误差地显现出来;梵行,也已受了两千多年背景杂音的混淆,以下就针对在家修、菩萨道思想与内观法门这三项广受欢迎的修行方法作澄清,以便让梵行的真实内容显露出来。


{返回 法遵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灭苦之道 三、梵行 二
下一篇:灭苦之道 二、族姓子
 灭苦之道 一、苦集圣谛 四、四食
 灭苦之道 五、僧伽 二
 灭苦之道 五、僧伽 四
 灭苦之道 一、苦灭圣谛 三、身心
 灭苦之道 一、苦圣谛 五、五受阴
 灭苦之道 一、苦灭圣谛 五、离欲
 灭苦之道 后语 四
 灭苦之道 六、道品 二
 灭苦之道 序(真华长老)
 灭苦之道 一、苦圣谛 二、诸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