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形象 纯净道风
大圆
中国佛教在2000年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同时也不断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形象建设、道风建设是一个永久的历史话题,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形象建设与道风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佛教当前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黄金时期,但随着寺院经济力量的壮大,信徒资源的扩展,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有些寺院不是将精力放在内强素质上,努力提高僧团的自我素质上;不是放在弘法度生,慈悲济世,进一步扩展佛教的社会功能上,而是太注重于扩修寺院、再塑金身。由此出现了所谓的“庙多僧少,佛大僧小”的发展局面。部分人为求利养而出家,因缺乏必要的信仰情操,他们的行为直接败坏了教团的风气,也在信教群众中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内在的信仰,其行为与真正的僧人仍相差甚远,严重的影响了佛弟子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僧众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我们必须始终如一的坚持正确的信仰,树立正信,破除迷信,加强对佛教义理的学习,投身佛教形象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同时,佛陀在《遗教经》中强调“以戒为师”,又在《四十二章经》中讲到:“不顺吾戒,终不得道。”戒律是佛法的生命,是正法久住的根本,是佛法慧命的依怙;不守佛的戒律,就不是佛子,不管是谁,尽管外表着佛袈裟,口说佛理,但心念贪欲,身行不正,内外不净,此乃佛教的败类,就是佛在《楞严经》中讲的“秕贩如来”者,是混进佛教的波旬。
两千年前佛教刚诞生之时,伟大、智慧的佛陀就制定了戒律,作为僧众修行和相处的准绳,建立了和谐的“六和敬”团体——僧团。几千年来,佛教僧团靠着戒律的约束,团结求同,和合互敬,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续佛慧命。历代高僧大德,无不崇尚戒律,以戒律度人,以戒律传法,以戒律感化社会,教化民众。
而今,有人借口时代变了,说戒律落后了,已不再适合当代民众,应该修正与摒弃。同学门,难道戒律真的落后了吗?真的要修正吗?真的要摒弃吗?面对习气越来越重的众生,我们应大声地坚定地告诉他们:“我们要以戒为师!”更何况时代的变更,并没有改变六道轮回,改变众生的本性。
因此,以戒为师是佛教长久住世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是佛教为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佛教人才辈出,僧众团结共事的依托和保障。我们广大的佛子应举起戒律的法宝,重振佛纲,以戒律为准绳统一教内思想,建立佛教由内及外的和谐,推进佛教自身公众形象的建立。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佛子,为能在佛教的兴盛中作中流砥柱,续佛慧命,令正法久住,为众生解迷除惑,使自己能够成为具有正知正见,解行并进,德才兼备,适应当今思想潮流却不流俗的弘法僧才,让我们秉持佛陀慈悲、智慧、宽容的思想,发扬“以无碍眼、等视众生、具修一切、难行苦行”的菩萨道精神,以高尚的宗教情操和高超的宗教智慧,努力成为有愿力、有德行、通佛法、晓世学、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佛教人才,为国家的统一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宁,*轮常转、正法久住,共同发心,不懈努力,勇猛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