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十一、显赖耶非断非常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24
【论文】
 
三‧一○一 阿赖耶识,为断?为常?
 
 
 
【疏翼】
  第一解初能变十义门中,第七段文解因果譬喻门。即解第四颂第三句「恒转如暴流」。
 
 
 
【述记‧卷十八】
 
  下、第七段,即是第九解本识因果法喻门,是本[1]颂中第九句「恒转如暴流」也。于中有二︰初、问,后、答。将欲解文,寄问征起,此为问也。
 
  前解自相唯阿赖耶。今分别中,依自相说。
 
 
 
【论文】
三‧一○二 非断、非常,以「恒转」故。
 
 
 
【疏翼】
  第七段文,即十义门第九解本识因果法喻门中,第二正答所问。于解法中分二,第二广解释中,又分二︰一、解「恒转」,二、解「如暴流」。初又分二︰一、解「恒」,二、解「转」。
 
 
 
【述记‧卷十八】
 
  此第二、正答所问。于中有三︰初、解本颂,次、破外执,后、劝归信。初中有三︰初、解法,次、解喻,后、总结。解法中有二︰先、举所明因果之法,后、广解释。此即初也[2]。
 
  举颂二字[3],正答前问。经部师等,持种色、心,无色无心,有时断灭[4]。僧佉自性虽为法种,仍体是常。为简彼宗[5],言非常、断。
 
 
 
【论文】
三‧一○三 「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
 
 
 
【疏翼】
  第一解法中,第二广解释。
 
 
 
 
 
【述记‧卷十八】
 
  恒义如何?
 
  下、广解也。
 
  先解恒义,「一类」者,常无记义;「相续」者,未曾断义。
 
 
 
【疏翼】
 
  第一先解恒义中分三︰一、解「一类相续」,二、明无间断,三、持种不失。此即初中初也。
 
 
 
【论文】
三‧一○四 是界、趣、生施设本故。
 
 
 
【疏翼】
  第一解恒义中,第二明无间断。
 
 
 
【述记‧卷十八】
 
  何义要须中无间断?
 
  此意即是︰依此识故,施设三界、五趣、四生。是引果故,识是界、趣、生之本也,下自当知。
 
  言「施设」者,安立果名。识若断灭,非界、趣、生。故此「恒」言,正遮于断,即重显上一类义也。若善、染等,体非一类,趣、生应杂,许杂起故。由此,识是一类无记,不可杂起。
 
 
 
 
 
【论文】
三‧一○五 性坚,持种令不失故。
 
 
 
【疏翼】
  第一解恒义中,第三明持种不失。
 
 
 
【述记‧卷十八】
 
  此言显上「相续」之义,此义可知。
 
  言「性坚」者,四义受熏,即初坚义。乃至金刚,此不断故,故能受熏。若不坚者,如六、七识,应不受熏。
 
  复言「持种令不失」者,简经部等色、心受熏而能持种;于无色界入无心时,此种便失。此识不尔,种不失故,故不可断。此解恒义。
 
 
 
【疏翼】
 
  以上第一解「恒转」中,第一解恒义讫。
 
 
 
【论文】
三‧一○六 「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
 
 
 
【疏翼】
  第一解「恒转」中,第二解「转」。于中分三︰一、遮常与一,二、因果灭生,三、显可熏。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八】
 
  此遮常、一。
 
  此、简自性及我为常、为一。以诸有情起分别心,计为我故。言有生灭等,简彼一常故。
 
 
 
【论文】
三‧一○七 因灭果生,非常、一故。
 
 
 
【疏翼】
  第二解「转」中,第二因果灭生。
 
 
 
【述记‧卷十八】
 
  因果性故,简一,非我也;有生灭故,简常,非自性也;常、一之法,无因果故。
 
 
 
【论文】
三‧一○八 可为转识熏成种故。
 
 
 
【疏翼】
  第二解「转」中,第三显可熏。
 
 
 
【述记‧卷十八】
 
  何不是常?常有何过?
 
  显可熏义,不能受熏,是为过也,不为转识熏成种过。常阿赖耶应不受熏。以是常故。如虚空等。若不受熏,即无生死、涅槃差别。
 
  此上解「转」。
 
  总释颂中「恒转」二字,四义受熏,即皆具足︰一、无记,二、坚,三、可熏,非常一是,四、相应[6]。可为识熏是。
 
 
 
【疏翼】
 
  以上第一解本颂中,第一解法讫。
 
 
 
【论文】
 
三‧一○九 「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暴流,因果法尔。
 
 
 
【疏翼】
  第一解本颂中,第二解喻。
 
 
 
【述记‧卷十八】
 
  下、释「如暴流」[7]三字,有三义喻。
 
  下解譬喻。于中有二︰先、举法生灭喻,后、广解之。此即初也。
 
  一切因果皆非断常,故言「法尔」。
 
 
 
【论文】
三‧一一○ 如暴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令不出离。
 
 
 
【疏翼】
  第二解喻「如暴流」中,第二广解之。于中分三︰一、漂溺有情义,二、波浪不断义,三、内外随流义。此即初喻。
 
  《枢要》卷中云︰
 
下明喻等三,喻恒转中︰一、沉浮两趣间喻,二、逢缘波浪起喻,三、漂流内外物喻。非佛何能止?
 
 
 
【述记‧卷十八】
 
  暴,谓卒暴,即汛暴水。前能引后,名曰「非常」;后水续前,称为「非断」。生人天,喻「漂」;居恶趣,如「溺」。本识能持业烦恼等,漂溺有情,以水为喻。
 
 
 
【论文】
三‧一一一 又如暴流,虽风等击起诸波浪,而流不断;此识亦尔,虽遇众缘起眼识等,而恒相续。
 
 
 
【疏翼】
  第二广解喻「如暴流」中,第二波浪不断义。
 
 
 
【述记‧卷十八】
 
  又识持种,三界生故,一浪因至一浪生,多浪因至多浪起,故名「暴流」。以水为喻,如下文说。
 
【论文】
三‧一一二 又如暴流,漂水下上,鱼草等物,随流不舍;此识亦尔,与内习气、外触等法,恒相随转。
 
 
 
【疏翼】
  第二广解喻「如暴流」中,第三内外随流义。
 
 
 
【述记‧卷十八】
 
  此、第三喻。
 
  漂水下鱼、水上之草,喻内习气、外触、受等内外法也。
 
 
 
【疏翼】
 
  以上第一解本颂第三句后三字「如暴流」中,第二解喻讫。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一云︰
 
阿赖耶识尽生死际无不同转耶?抑相续转耶?以彼非一向无不同转,而是剎那性故。如是颂曰︰恒转如暴流。
 
论曰︰言「此」﹝汉译略「此」字﹞者,即正指阿赖耶识。此中「恒转」者,谓因果相续不断生起。于水聚中,前水后水相续不断流转,名为「暴流」,犹如暴流中漂流草、木、牛粪等,如是阿赖耶识具有福、非福,及不动业习气,复挟同触、作意等,尽生死际,相续不断生起。
 
 
 
【论文】
三‧一一三 如是法喻,意显此识无始因果,非断、常义。谓此识性,无始时来,剎那剎那,果生因灭──果生故,非断;因灭故,非常;非断、非常,是缘起理,故说此识恒转如流。
 
 
 
【疏翼】
  第一解本颂中,第三总结,即合法喻。
 
 
 
【述记‧卷十八】
 
  此、合法喻,释其大意。
 
  「果生故,非断」者,后法续故;「因灭故,非常」者,不恒住故。此解法义令同于喻,余文可解。
 
  上来大乘自述己义,成立因果。
 
 
 
【疏翼】
 
  以上第二正答所问中,第一解本颂「恒转如暴流」讫。
 
 
 
 
 
 
 
 
--------------------------------------------------------------------------------
 
[1] 「本」,谓初能变识。
 
[2] 即初举所明因果之法。
 
[3] 谓「恒转」二字。
 
[4] 《俱舍论》卷四云︰
 
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名与色于生自果所有展转邻近功能。此由相续转变差别,何名转变?谓相续中,前后异性。何名相续?谓因果性三世诸行,何名差别?谓有无间生果功能。
 
 《俱舍光记》卷十七云︰
 
彼宗种子熏名及色。谓名色中于生自果所有种子,相续不断,名「展转」;将生自果名「邻近」,邻近果也;无间生果名「功能」,正起功能也;此三皆是种子异名。此展转,由种子相续故展转不断;此邻近,由种子转变故邻近于果;此功能,由种子差别故正起功能。此三,亦是种子异名,如其次第释上三种。
 
[5] 谓彼二宗:经部师与数论师僧佉。
 
[6] 即「与能熏共和合性」。
 
[7] 第四颂第三句后三字。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十二、逐难证成大乘缘起正理
下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十、第八相应心所亦无覆无记摄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五 八、六证显七识是有
 摄大乘论 第91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三、种子本有说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二、结三自性皆不离心
 摄大乘论 第87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六、明一切心心所具三种所
 摄大乘论 第124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二、结成四相非实有
 摄大乘论 第85讲
 摄大乘论 第100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死大事之3:死即是生,生即是死[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四四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 二、药师法门的当机[栏目:慈法法师]
 如何获得事业成功[栏目:仁焕法师]
 会归一佛乘[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三六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弥陀的呼唤 一、信受弥陀救度[栏目:慧净法师]
 摄大乘论讲记 第一卷[栏目:净界法师]
 大音希声 三、附编 般若为导 总持为法 净土为归——纪念当代佛教大德徐恒志老人示寂六周年[栏目:大音希声]
 上海玉佛寺震华上人塔铭[栏目:真禅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