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认识佛法的佛法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9

认识佛法的佛法

    人总喜欢自作聪明,由于不同的人就会发挥不同的想法,这是来自不同个性的自作聪明。就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有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河边直视着对岸,让一群有学识的人来推测这个人在想什么?这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人可能会认为那个人在思索着人生解脱的问题,有的人可能会认为那个人是不是遇到什么挫折了,准备在河边纠结要不要跳河?有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个人这么孤独,怎么无人陪伴,等等一系列的想法。但这一切能不能代表那个人的本意呢?其实大多时候我们的想法是强加于别人的。如同一些历史的著作,其实历史现象与历史学家的评论是两个概念。就刚才那个例子,那个人静静的坐在河边直视着对岸,这是一个现象,后面的评论就是别人强加于那个人的,与那个人本无关系。

    我觉得学习佛法也应当有这样的认知,首先要确定一个概念,就是佛所觉悟的法与佛所说的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问题。接着就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弟子所说的法与佛所说的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再接着我们要弄清自己所理解的法与佛所说的法乃至佛所觉悟的法的关系。弄清这些关系,我们才知道佛法的整个内容,如果不弄清这些关系,就会出现相似法,以非法误认为是正法。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强加了个人的想法,与本来的现象本意毫无关系。

    因此,我们学习佛法过程中,首先要放下自己的知见,不要以先入为主的观点来学习佛法。如学习科学的人也许会用科学来理解佛法,学儒学的人用儒学来理解佛法,这样就是以自己原来的想法强加于佛法上,如果这样,那就很难能够真正的理解佛法,往往会出现似是而非的佛法。

    当我们放下自己的知见老老实实的去研读佛经时,就是在慢慢转变我们知见的过程,在不断转变中也同时慢慢以佛法的知见成为自己的知见,这样我们的正见就会慢慢接近佛陀所证悟的那个知见,由此我们的正见就树立起来了,最后就是以佛法知见来学习佛法。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灵魂
下一篇:心灵之旅——朝拜九华山
 听课笔记——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
 不拘文字 当求妙悟——《禅林宝训》读后感
 学习佛法的思路
 在复杂人事中学会淡定
 《金刚经》的生活实践
 佛陀的“民主”作风
 动物解放与动物生命伦理——读《动物解放》有感
 佛如良医
 谈学习佛法
 创制《百丈清规》的因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Elephant King Goodness (Generosity and Ingrati..[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 第二讲[栏目: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
 虔施多福[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法句经要义 第十一品 老品 摩诃达那散尽家财 老大徒伤悲[栏目:法句经要义]
 求人不如求己(贾福胜)[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解脱庄严宝论概说[栏目:卡塔仁波切]
 四圣谛讲记 第三卷 苦~五蕴无我[栏目:广超法师]
 念佛四十八法 46) 病中持名 Buddha Recitation in Times of Illn..[栏目:念佛四十八法 A Guide to Pure Land Practice]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一、为甚么要皈依三宝[栏目:慈航法师]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二部分 定 第十二章 死寂之夜[栏目:阿姜查禅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