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句经开示 常念于达摩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4

常念于达摩
如瑞法师

法句经: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无论昼与夜,彼常念达摩。

昨天给小班上课,问她们一道题:说世界上什么最尊贵?道德最尊贵。世界上什么寿命最长?智慧的寿命最长。古大德说过“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匹夫为存也,道德之所不存,望天下非道而通也。” “尊”是最重的意思;我们要尊重什么呢?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尊重于道啊!道是最重的啦!”美”是佳苗,佳字是好的意思了,就是说最好的、最美的,莫过于德了。

出家修行修什么呢?就是天天于道有所得,这样就能称为道德;所以道德的“德”解释的时候,德者,得也。就是你能得道于心这就谓之于德;所以“道”字是存首存车。这就说明一个人的道德,是首先应该重视的。世间有世间的道德,出世间有出世间的道德。戒律,就是属于道德的范畴。如果世俗人没有世俗人的道德,就是儒家所说的不懂得孝、悌、忠、信;不懂得仁、义、礼、智、信等等,这样就没办法在世间做一个好人、没办法生存。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要是离开了道德、没有戒律的制约,那就不能进到一个出家人的规范,就不能做一个像様的出家人;就是说从様子上看你都不像出家人的様子,更何况你能够有出家人的心?除了像道济和尙一样现密行度化众生。

那就反过来说,道德实在是重要,从修行上讲,你对戒律上无所知,你无论修那一宗、那一派,总是没有根底。昨天跟小班的也在讨论,为什么不学戒律就去学其它宗会有过失呢?因为一个出家人不学戒,不懂戒,那你犯戒就会有过失。佛没有制,你不学禅你犯过失、你不学密你犯过失、不学显你犯过失,但是有制,你不学戒卽使你不犯戒,也要得不学无知罪。戒律不是我们从本本上看一看、学一学就好了,而是从我们生活当中要学会观照、观察等。知道哪些习气是不符合佛的制敎,应该慢慢的攺。以“骨宜刚、气宜柔”为例说,眞正的检点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不能有傲气,但我们还要随时注意我们不能随便发脾气、不能动粗气;小班同学还说,不能憍气、不能小气、不能妖气、不能漏气,总而言之,要看看我们在生活当中,那些东西不合于我们修道、不合于我们出离、不合于我们成佛,我们都要去除这些不合理的习气。好的习惯是培养来的,所以要天天练习。今天练习、明天练习、后天也练习,这様串习下去就可以纠正我们很多坏的习气。怎様能够纠正这些坏的习气呢?我们就要把佛的法记在心里,佛告诉我们:“悉达多弟子,常善自性觉。无论昼与夜,常念于达摩。”让法住于我们的心中,一个内心里充满佛敎法的人,在他的生活中就会现于身外,他都会提醒自已不能够偏离于法的。所以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我们每一个出家人每天都要积极向上来把持住的。

我们开会的时候说,要得一个和平的年代是不容易的。一百年来,中国饱受外国侵略战争也是不断的:一开始八国联军来中国、军阀混乱、抗日战争、打内战,刚解放的时候,又抗美援朝又跟美国打仗、以后又苏联珍珠寶岛战、先帮助越南、后来发生了中越自卫战等等。一直到八零年,才眞正实质的安定下来。有人就说,光是支持越南的那些物质堆起来,都像喜玛拉雅山一样髙。也可这么说,中国近几年来经済上不发逹也跟国内、边界上发生的这些战争有关系的。今天,提倡世界和谐是因为世界不和谐,所以才提倡和谐。如果现在世界是和谐的,那还需要再提倡吗?我们知道出家人的心首先应该要和谐,所以我们只有依佛的敎才能和谐我们的心;去除我们的贪瞋痴。既而我们学会去和人与人的和谐,这是最浅的了,那深一点的呢?何止和谐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需要互相融入的,所以你要能够融入我,我要能够融入你;一个人要能够融入所有的众生啊!因此,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谦下心来,要知道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不是口头上学了那么几句,翻起来好象知道点什么。修行也是要天天的这様串习、天天在学、天天在修。所以说,学习理论的东西很容易,要在生活当中磨练我们自已,实在是很不容易,所以大家看破、放下、自在、拿起,珍惜光荫,精进修道!阿弥陀佛!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句经开示 常礼敬佛陀
下一篇:法句经开示 常念于僧伽
 举眼向上
 略说五戒 十四
 在家菩萨戒 五
 学会修行
 在家菩萨戒 八
 在家菩萨戒 十六
 共同发心承担
 网站通讯员会议上开示
 略说五戒 二
 勇于承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起信论》与宋代理学[栏目:圣凯法师]
 什么是仗佛慈力?[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共业不共业[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一节 清朝对于佛教的统制[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淫欲是六道轮回的根[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死后被超度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生前都发过愿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事亲并非只是顺从[栏目:论语禅]
 观心·开心 第13章 惭愧心、息诸恶行[栏目:依昱法师]
 生存与生活[栏目:印良法师]
 修行忍辱波罗蜜的重要性与利益[栏目:法闻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