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心·开心 第13章 惭愧心、息诸恶行
 
{返回 依昱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59

第13章 惭愧心、息诸恶行

·强词夺理欠公道
·羞耻心与自觉
·无上庄严服
·成就佛道的法财
  一、强词夺理欠公道
  现代人最大的一个毛病是缺乏惭愧心,总认为做错事被原谅是理所当然;一旦被责怪就自怨自艾,以为对方心胸狭小,容不得你,看不起你,故意挑毛病使你难堪。
  其实是自己不知反省,反嗔怒别人不够宽容。在街上有这么一幕,两人对峙,满脸怒容,僵持不下。只听甲说:“你这个人,真蛮横,撞到人,连一句对不起也没有,还要我赔偿医药费,真是岂有此理!”
  乙摩拳擦掌地愤然道:“是你自己走路不长眼睛,把我撞到在地上,不认错还理直气壮地说我碍着你的路,当然要你赔偿损失……。”孰是,孰非,围观的路人七嘴八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总之,一句“对不起”吝于出口,争执也就越闹越大了!星云大师说:“人要懂得——惭愧自己有所不知,惭愧自己有所不净;惭愧自己有所不能,惭愧自己有所不善。”
  接前文的“精进心”之后,今将讨论五位百法的第三,十一个善心所的第三“惭心所”与第四“愧心所”。今将《大藏经》中之原文登载于后。
  《大乘百法明门论》云: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
            (大正藏、第三十一卷·八五五页中)
  二、羞耻心与自觉
  名相释义如下:
  (一)惭的定义与效益
  “惭”,梵语,hri,第三个善心所,就是一种羞耻心,一种反省,自觉的心态。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每天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是否有违背伦常之处,是否有不合道德的地方,若有则油然而生羞耻心,这就是“惭”。
  《成唯识论》卷六云:
  云何为惭?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
  “自法力”,自是指自己,法是指佛法。意为依止自己的清净善性和佛法相应,推崇恭敬一切贤人,尊重一切善事,由此可止息一切恶行。
  蕅益大师的《百法直解》云:
  惭者,依于自身及法,生地尊贵增上,由斯崇尚敬重贤善,羞耻过恶而不敢为以为体性。别则对治无惭;通则息诸恶行,以为业用。
  此文在明,生起惭心的原因以及有了惭心之后的效益。羞耻心之所以生起在“依于自身及法,生于尊贵增上”之文。也就是说,既得生为人身。这是何等尊贵高尚之事,不但具有清净佛性,且能听闻无上甚深的微妙殊胜法门;不去行善也就够可耻的了,怎可再为非作歹呢?从对自身以及佛的教法生起“尊贵增上”之心,羞耻心也跟着生起了。
  经过这一番反省、自觉之后,会生起二种效益:
  (1)崇尚敬重贤善——对一切善人、贤人、有德之人,皆恭敬、尊重、待之如兄、师长。
  (2)羞耻过恶而不敢为——由于凡事检讨、反省、“有过则改,无过则勉。”就不会去犯错造恶,与人同流合污。
  以善法的“惭”(羞耻心)来对治烦恼法的“无惭”(没有羞耻心),能使各种罪业恶作不再生起。
  (二)愧的定义与效益
  “愧”,梵语apatrapya,以自己所造之罪面对他人,时引以为耻之心为“愧”。《大般涅槃经》卷十九所载,“惭”为在自心中感觉羞耻,“愧”是自身之罪向他人披露而感觉羞耻。这种羞耻心是来自于对世间舆论的顾虑,所以尝言“惭自”,“愧他”。《成唯识》卷六云:
  云何愧?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
  《百法直解》云:
  愧者,依于世间,他人,诃厌增上,轻拒暴恶,由此羞耻过罪而不敢为,以为体性。别则对治无愧,通则息诸恶行,以为业用。
  此二段引文在明“愧心”的生起之因与效益。
  我们处在这个众缘和合的世间,我们的行为、言谈举止,需处处考虑到别人,要尊重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若有人不遵守这个大众所订的法律,公理,任性而行,就会引起群众的厌恶,招来舆论的攻击。所以说“依于世间他人,诃厌增上”。因此依世间舆论的讥诃,与他人的嫌恶而生起的羞耻心,称为“愧”。
  有了这种羞耻心,就会产生二种效益:(1)轻拒暴恶——轻视拒绝残暴的恶人,并盗、淫、妄等恼害众生的恶行。
  有了“惭心”与“愧心”,才能培养高尚圆熟的人格;人人都有愧心,这个社会就能和平安乐、人人幸福美满。
  三、无上庄严服
  《增一阿含经》云:
  世有二妙法,拥护世间,所谓惭与愧也!若无此二法,世间父母,兄弟、妻子、尊长、大小不别,即与畜类同等也。
  《佛遗佛经》云:
  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惭愧,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大乘广五蕴论》云:
  云何惭?谓自增上,及法增上;于所作罪,羞耻为性。罪谓过失,智者所厌患故;羞耻者,谓不作众罪,防息恶行所依为业。
  云何愧?谓他增上;于所作罪,羞耻为性。他增上者,谓怖畏责罚及讥论等;所有罪失,羞耻于他;业如惭说。
  此中所谓的“羞耻于他”是指,一是为世俗公众的舆论、责罚之事而生羞耻之心,二是为国家刑法所责罚之事而生羞耻心。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家,他的发愤勤学是惭愧心生起的成功典范。
  少年时的苏洵,聪明又有才气,看书一目十行,下笔千言,纵谈高论。虽有才华却恃才傲物,不肯精益求精,把大好光阴都用于弹琴、射箭、下棋、交友、郊游等游乐活动。十几年中写了不少文章,一些围绕在他身旁的朋友尽是吹棒奉承,于是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反而洋洋得意。
  二十七岁那年,苏洵第一次参加考试,他志得意满地以为能够一举夺魁,哪里想到竟然名落孙山!这个打击相当大,一下子把他从醉梦中震醒了。他连续好几天不再出外,一个人在书房中反省,自责往日的放荡,自负而感到满心的羞愧。于是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重新做人。要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他想到先贤陶渊明的遗教——“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如此一来信心更加坚定,于是将以往所写的文章一把火给烧了。他的夫人吓坏了,以为他承受不了打击疯了。他笑呵呵地抚慰她说:“别担心,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这是烈火烧晦气,锐意求新风啊!”
  从此他闭门谢客,早起晚睡,专心致志,苦读深研。他虚心吸取前贤名家的经验,特别钦佩柳宗元。有一天他读到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这一切时,不禁抚案惊呼:“这话是专为我而言的啊!”他根据柳宗元“取道为文”的读书心得,读《诗》以求其恒,读《礼》以求其宜,读《春秋》以求其断,读《易》以求其动;参《老》《庄》以肆其端,参《国语》以博其趣,参《离骚》以致其幽,参《太史公》以著其洁等的奇形研习经验,而对古史经藉广泛地研究,反覆揣摩,思考,务求领会其精神实质,文章的风格特点。七、八年不懈怠的努力,终于对诸子百家的文心文道,心明眼亮,境界大开,下笔为文就能“思接千载,神驰宇内,笼天地于形内,措万物于笔端。”
  他的文章,藉古讽今,切中时弊,鲜明劲拔,有名的《六国论》,大胆的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观点,不同凡响。
  四十七岁时,带著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游学应试,拜访了当时的文坛贪袖欧阳修,翰林院学士欧阳修读了他的二十多篇文章,赞不绝口,极力向皇帝以及京中要人推荐,从此苏洵成了名重天下的文学大家。
  《三定经》中有这么一段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汝小生,宜早思。”
  这一段话即在勉励后学,要及早省思,有惭愧心,顿悟前非,发愤勤学,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不会嫌迟。
  四、成就佛道的法财
  星云大师法语言:“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反省,用无住心来修持,用菩提心来契道。”以惭愧心来修持佛法,可防止恶念生起,可约束自己不会放纵无度,会因谦虚自省而得无上法乐。所以在十一个善心所中,对佛法有了坚定的“信”心之后,就要“精进”不懈地行持、再用“惭”、“愧”这二个心做圭臬、就会误入歧途了。
  四种僧侣中的第一种有羞僧,又称为“惭愧僧”,是指持戒严谨,身、口、意三业清净,能分别好坏,而有羞耻心的僧人。(参考《大智度论》卷三)
  华严宗将菩萨修行的法门分为十藏:(一)信,(二)戒,(三)惭,(愧),(五)闻,(六)思,(七)慧,(八)念,(九)持,(十)辩。其中第三与第四藏合称“惭愧藏”,意谓菩萨修行,有惭愧自励的德性,方能成就菩萨道。(参考《华严经探玄记》卷六)
  《大宝积经》卷四,《维摩经》卷中所提到的“七圣财”之中有“惭财”,自惭而造诸恶;“愧财”于不善法,心生羞愧。由此可见“惭愧心”也是成就佛道的法财。
  总而言之,今日世态炎凉,人心多陷溺在五欲六尘之中,不克自拔!越陷越深,以致没顶。有句俗谚云:“为了圆一个谎,就必需再说更多的谎言来圆谎。”为什么会这样呢?其最大的症结在于人们失去了自省,自觉的良知,自私自利,没有惭愧心;一昧的自负、自大、自以为是,骄诳傲慢的结果是,看的都是别人不对,看不见自身的过恶。嗔心重,不接纳善言劝谏,以致于沈溺于恶业之中而不自觉。
  欲挽狂澜,欲净化社会人心,需要人心从内心能自觉自励,常怀惭愧心、谨遵圣教言量,则人人前途皆充满幸福与希望。谚云:“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善,万善之门。”


 


{返回 依昱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心·开心 第14章 无贪、无嗔、无痴
下一篇:观心·开心 第12章 精进心、勤改恶习
 观心·开心 第5章 何谓百法的“次第”
 观心·开心 自序
 谈心说识 第四章 生命的根源为何
 观心·开心 第2章 发大心的玄奘法师
 观心·开心 第16章 行舍与不害
 谈心说识 第二章 创造奇迹的意识——第六意识的潜能
 观心·开心 第15章 轻安与不放逸
 观心·开心 第12章 精进心、勤改恶习
 观心·开心 第9章 希望、念力与慧解
 观心·开心 第14章 无贪、无嗔、无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使比丘的修行世界[栏目:佛使比库]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33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心语(照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七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体光老和尚 开示二十[栏目:体光法师]
 什么处不方便[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九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读辩中边论[栏目:正果法师]
 佛教为何要提倡火葬?[栏目:佛教徒基本问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五章 八正道[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