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事亲并非只是顺从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9

事亲并非只是顺从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就要委婉地劝阻他们。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敬,并不违礼,虽然内心忧虑但不怨恨他们。”

  在《论语.为政》篇,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无违”,一般人理解为要绝对服从父母,不要违背父母。在这里孔子再次提出“不违”。孔子被批判为封建专制主义,是维护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重要纲常名教。其问题也就在这里。因为有人把“无违”解释为凡是父母说的都必须绝对服务,不许违背。宋明理学家强调父权的绝对权威,所谓“孝顺”,就是“以顺为孝”,凡是父亲说的话都必须遵循,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实际上,孔子并不是这个意思,他主张必须不违背“礼制”,所以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无违”,后边省略了什么呢?我们认为无违后边省略的是“礼”。所谓礼,指的是社会道德规范、礼节仪式和各种典章制度,也可以统称为礼法。所谓“无违”,就是按礼法去做。礼法规定可行的,就去做;不可行的,就不能做。礼法到今天来说就是法律、纪律、规章、制度,你不能因为要“孝”父母,就去犯法。不合社会道德规范,不合法纪制度,不合礼节,即使父亲说了,也不能干。所以孔子说的孝,并不是子女对父母一味顺从。

  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犯了错误,作子女侍奉父母要“几谏”,“几谏”就是委婉劝告的意思。如不接受劝告的意见,仍然抱尊敬的态度不发展到冲突对抗。“劳”是忧愁的意思,劳而无怨,是说找机会再劝告,虽然内心忧苦却不怨恨。孔子这里主张的是对父母的错误要劝阻,劝阻无效再劝阻,做到劳而无怨。《礼记.曲礼》说“三谏不从,则泣而随之”。那么父母做犯法的事是不是也“泣而随之”,这不会是孔子的意思。“泣而从之”是暂时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

  《孝经》对这个问题说得更清楚。曾子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生气的回答:“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孝经.谏诤篇》)这里“争”当训为“诤”,谏也。

  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追求仁的人,他眼中是没有恶人的,何况是自己的父母。但是仁者眼里没有恶人,并非说可以看着恶人继续犯罪,所以孔子说“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发菩提心,要慈悲度人。因此,对于与自己缘分最深的父母来说,父母犯了错,儿辈怎能坐视不管呢?只是儿辈在劝谏父母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晚辈对长辈始终要有礼,要尊敬长辈,即使父母不听从,也不能怨恨他们,要继续想法将他们的错误降低到最低程度。

  论语禅: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游必有方
下一篇:一贯之“道”
 游必有方
 把名位看空
 忏悔
 闭口与闭关
 不敢承当
 当下承当
 直心是道场
 心诚则灵
 万法平等
 鲁国君子与瑚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与江西张潜庐居士论佛学书[栏目:巨赞法师]
 表面上吃亏[栏目:传喜法师·微教言]
 菩萨戒本经讲记[栏目:会性法师]
 第六品 观相属[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伟大的父亲[栏目:铁窗下的醒悟]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ings Practiced At The ..[栏目:Ven. Master Chin Kung]
 二、乘着彩虹而来(3)[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南传法句经 第十:刀杖品[栏目:南传法句经[文言版]]
 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大纲[栏目:太虚法师]
 投木鱼水边苦修[栏目: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