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功德不在修福中求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97
功德不在修福中求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梁武帝一听就觉得很难过,怎么会没有功德呢?
    梁武帝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他从已经翻译的经典里面摘选各种各样的经典汇集成《梁皇宝忏》,让大家能够忏悔自己的罪业。他曾三次舍身出家,最后动用了所有政府的官员拿着国库的钱,到庙里把他赎出去。他还曾经下过几道圣旨,要求在汉地,他统治的南朝地域,所有的佛教徒一年三个月禁杀、不准屠戮,要求僧人吃素,同时自己也身体力行在皇宫内吃素。
    汉地佛教的吃素传统可以说是由梁武帝建立并推广开的。
    他做了这么多的事,达摩大师却轻描淡写一句话,完全否定了,“实无功德”。
    梁武帝也懂得佛法呀,他马上就问,那“对朕者是谁?”谁坐在我面前,谁在跟我说话呢?达摩大师更厉害,回答说:“不识”。两个字,我不认识,不知道。梁武帝一听,话不投机,拂袖而去。
    达摩大师一看,因缘不成熟,骑了头驴就往江北少林寺。他刚刚骑驴走,志公禅师来了。志公禅师就是宝志和尚,梁武帝的国师和好朋友。梁武帝把他和达摩大师的对答跟志公禅师说了,志公禅师说:哎呀,真是圣人啊,达摩大师已达无我之境。
    “对朕者谁”,他“不识”,他已经达到无我之境了。
    梁武帝一听,当面跟圣人错过,马上派兵来追,追到一座山时,达摩大师看到追兵将至,就催促驴子快跑。驴的身体刚过,尾巴还没过,山就合拢,把尾巴夹住了,于是那个山就叫夹驴山,据说现在还有这个山。他骑的那个驴便是断尾巴的。达摩大师到了长江边上,后面追兵赶来,他显了一下神通——一苇渡江,凭一枝苇叶渡过长江,到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
    很多人确实是会产生这样很深的疑惑,尤其是今天,不少人会问:我又布施,又印经,又放生,又念佛,又参加各式各样的法会,甚至参与社会上的一些慈善事业,我有何功德呀?用六祖的话来说,并无功德。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后面讲。
    “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六祖真的是了不起,他能一下子抓到问题的根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看这些问题,看这些修行人的困惑所在之处,也是直捣黄龙,不及余物,总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阐述。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你“造寺”也好,“度僧”也好,“布施”也好,“设斋”也好,那只能叫“求福”。
    “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福德跟功德是两回事。功德在哪里求呢?“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中求。
    修福是一个有为法、有形的法。有为、有限量、有数目的东西,可不可以跟心的本体比量呢?再用多少有限的东西去叠加,去平方,三次方,多次方,N次方,到无穷尽的方,它仍然是有数的、有量的。心的本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不受这些有为法的制约。因此以求福德心去做,那真是像仰天射箭,永远也着不了边,所以说功德“不在修福”。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功德与福德
下一篇:功德法身 自性内见
 观自在
 口念心行 本性是佛
 无二相 念真如
 定慧等学
 一切在身心中具足
 六祖剃发受戒
 般若品第二
 快速成佛法门
 心性本空 生含万法
 缘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六○)[栏目:杂阿含经]
 《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18)[栏目:印泉法师]
 多闻,多闻,还是多闻[栏目:济群法师]
 入菩萨行论 第五十八讲(第9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一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偶遇[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二八四 吉祥本生谭[栏目:第三篇]
 超越心灵的迷障[栏目:黄国达居士]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七)[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