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苦(1)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1晨
这么年青就忙着结婚
提要:
■ 这么年青的姑娘,却忙着结婚
■ 某些传统观念在过去封建时代很普及
■ 种子还是被外界的环境因素挑起来的
■ 苦难家庭矛盾少,富裕家庭矛盾多
■ 矛盾增加,心理上的痛苦也在增加
■ 由结婚、生孩子、进入老年
■ 在童年,男女相处不会有什么大矛盾
这么年青的姑娘,却忙着结婚
今天给大家讲讲在家生活的体会和苦恼。讲这个的因缘,是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境是我过去在家生活中对苦恼的发泄,又因为前两天听到我们原来的女众班有个同学去年半途回家,最近已经订婚,快要结婚了,这么年青的姑娘却忙着结婚,这难免引起我很多感触。
某些传统观念在过去封建时代很普及
从古以来,结婚成家生孩子好像是在家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律,而且,从中又产生了不少传统上的观念,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些观念在儒教盛行的封建时代非常普及。
种子还是被外界的环境因素挑起来的
我们知道外因——外界的环境,能起很重要的作用,在外界环境的熏陶下,人们在观念上,生活上,趋向上,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牢固,逐渐形成了一种天经地义,好像你不走这条路,就是大逆不道。首先是父母,乃至所有亲戚朋友都会对你有看法和施加压力,所以在环境的影响下,加上我们过去世自己有欲望的种子,也就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可是说到底,种子还是被环境因素挑起来的。
苦难家庭矛盾少,富裕家庭矛盾多
在家庭生活中,穷苦的家庭,人们以为肯定矛盾很多,因为他们没有钱,有许多愿望达不到,而富裕的家庭,人们认为矛盾就能解决,其实这是表面想法。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就是这样按照生活的常规平平凡凡过去,很少有人去想一想生活里的种种细节,更少有人去发掘内心深处心理上的动态。如果我们研究一下,恰恰是苦难人的家庭矛盾少,富裕人的家庭矛盾多。
矛盾增加,心理上的痛苦也在增加
随着矛盾的增加,心理上的痛苦也在增加,也更复杂。只要从生活的欲望和心理的矛盾中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苦难家庭里的人都想摆脱这个苦难,这个心态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在追求的目标上比较单纯,比较有共同性,因此他们的矛盾就比较少。而在富裕的家庭里,他们也有一个共同性,都想得到快乐得到幸福,可是其中矛盾就多了,因为各人凭各人的爱好去追求自己喜欢的快乐和幸福,而家庭又不是你一个人生活,起先是夫妻两个,因为爱好不同,个性不同,所以幸福的标准也不同,以后又生了儿女,儿女也不一定跟父母的观点一样,他有他的性格,他有他所遭遇到的外在环境,他有他的观念,时代也不同,年龄也不同,性别也不同,种种的不同,拉大了距离。每一个人都凭着富裕,想随心所欲地干一番,结果形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夫妻的矛盾、父母子女的矛盾。
由结婚、生孩子、进入老年
那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个年青人,从结婚成家生孩子到老年,可以分几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开始跟异性做朋友,一个阶段就是结婚生孩子,一个阶段就是老年的生活。
在童年,男女相处不会有什么大矛盾
在家生活的过程,我们可以按照事实来做个分析。人在童年的时候,非常天真烂漫,经常男小孩跟女小孩在一起,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大矛盾,即使产生矛盾,那不是男女之间矛盾,就好比男小孩跟男小孩也会产生矛盾,女小孩跟女小孩之间也有矛盾,在玩的时候,一不高兴也吵一下子,在童年的时候,男女相处的矛盾仅仅如此而已。
人生八苦(2)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1晨
在世俗环境牵引下,引生种种追求和感情上的迷惑
提要:
■ 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男女青年走上了找对象的道路
■ 要不是环境的影响,十五六岁的年青人哪会有恋爱的要求
■ 在世俗环境的牵引下,引生种种的追求和感情上的迷惑
■ 青春时代,男女之间仅仅是感情的升华,对美的爱好而已
■ 在人间,男女会从精神上的快乐,发展成生理上的需要
■ 天人趋向贪欲,死后会堕畜生道或来人间
■ 福气消失快,人的心情和环境就要发生变化,痛苦也就免不了
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男女青年走上了找对象的道路
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他们开始知道,我已经不小了,可以找个恋爱的对象,有的地方称为谈朋友,既然谈朋友,那么男朋友女朋友总要经常在一起谈了,其实他们是不是一定不可避免地有这个需求呢?我看不见得。
要不是环境的影响,十五六岁的年青人哪会有恋爱的要求
有许多男青年女青年,到了十五六岁,他根本没有这种要求,而是由于旁人的所谓关心他,帮助他,因此是环境因素促成的。就他本人来说,从11岁12岁13岁15岁,他不是照常规地过去?而且他也不知道恋爱怎么个谈法,到底是啥玩艺,对这些他什么也不懂的。
在世俗环境的牵引下,引生种种的追求和感情上的迷惑
人到成年,即使他本人也有男女的种子,如果没有环境的因缘,这个种子不一定会生长得很快,也不一定会很快地发展,所以环境是个重要的缘,而我们在世俗的环境里,就被世俗的缘所牵引,加上过去的种子引生了种种心态,引生了种种心理上的追求和感情上的迷惑。
青春时代,男女之间仅仅是感情的升华,对美的爱好而已
假如生长在天上,可能情况又不一样。我年青时做了一个非常纯洁的梦,在这个梦境里,是一个阳光非常灿烂的早晨,两边花草树木,树叶上都滴着水珠,阳光一照,显出种种光彩,我的心情也特别安详,我看到有个女孩,就站在我的前方。醒来以后,我总把这个梦境看成是天上的境界,把梦里的女孩子看成是像仙女那样的圣洁。人在童年少年的时候,差不多都有这种幻想,幻想着天上是怎么生活的,欣慕油画里仙女的跳舞,这个时候是不是有男女心呢?我看也不见得,仅仅是感情的升华,对美的爱好而已。
在人间,男女会从精神上的快乐,发展成生理上的需要
天人的生活不一定像人间那样,照我的想法,即使天人有男有女,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快乐,而人间的生活就出了轨,从精神上的快乐发展到生理上的需要,而这种需要以极快的速度形成了一种贪求。从这一点来说,天人跟人间相比,天人是高级的,人间是低级的。
天人趋向贪欲,死后会堕畜生道或来人间
从六道轮回来说,如果天人很快地降低了精神上的快乐,而趋向于贪欲上的享受,而这种趋向比人间还要严重的话,那么天人死了以后就有可能堕落在畜生道,因为畜生道更低级。
假如天人退化,从精神上退化到人间的贪求上去,那么还有可能掉到人间来。
福气消失快,人的心情和环境就要发生变化,痛苦也就免不了
为什么一个人的福气容易很快地消失?就看你的贪求,贪求越强福气消失越快,这不仅仅在于贪求的数量,还在于贪求的性质。贪求数量的增加和性质趋向低级,福气就消失快,福气下降,你的心情和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当你的福气挡不住你的烦恼时,你的痛苦就免不了。
人生八苦(3)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1晨
从相爱发展到贪求,所以“结婚是恋爱的坟墓”
提要:
■ 从相爱发展到贪求,所以“结婚是恋爱的坟墓”
■ 如果我们得到的是痛苦,我们就成了牺牲者
■ 有些年青人对结婚不感兴趣,也很安定地过日子
■ 外界影响,勾起欲望才会产生需要
■ 对异性的追求和苦恼,都是从内心产生的
■ 从精神发展到婚姻都是人为制造的
■ 受尽婚姻痛苦却仍然在催促别人结婚
■ 大多数人在婚姻的痛苦中仍在期望婚姻的幸福会来
■ 绮丽的梦境和世俗的环境一步步把我们推向恋爱婚姻成家
■ 环境的迷惑,推动了孩子们早熟
从相爱发展到贪求,所以“结婚是恋爱的坟墓”
拿人间来说,在谈朋友的时候,男女相爱,基本上是属于精神上的一种快乐,一到结婚,性质变了,从精神发展到生理,从快乐发展到贪求,性质一变,一切都变了,福气消耗快,痛苦来临就快,所以外国人有句话:结婚是恋爱的坟墓。
如果我们得到的是痛苦,我们就成了牺牲者
本来男女青年如果像童年那样,大家在精神生活里非常融洽,感受到温暖,这有什么不好呢?如果不好的话,那么,男小孩女小孩一起玩,也变成罪恶了。问题是向不好的方面去发展了,而这种发展又是谁促成的?就是我们环境。在我们环境里,那些成年人,所谓的过来人,凭着他们的思想观点,凭着他们的主意,来推使我们从他们的路上去发展,如果我们因此而遭受到痛苦的话,他们就成了危害我们的人,而我们自己却成了牺牲者。
有些年青人对结婚不感兴趣,也很安定地过日子
再看看有许多年青人,他并没有这种想谈恋爱结婚的要求,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可是他并不对此发生浓厚的兴趣和迫切的追求。有的到了30岁还是没什么想法,过了30岁以后,如果对这种要求还没有感到什么的话,这个人就会抱独身主义,他照样过日子。
外界影响,勾起欲望才会产生需要
但是有的人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欲望种子的发动,在思想心理上,他就感到有这种需要。
对异性的追求和苦恼,都是从内心产生的
到后来,为什么要追求异性朋友?要追求成家?因为他的想法发展到一定程度,达不到这个要求,他就感到苦恼,所以这种苦恼,包括这种要求,都是人的心理上想出来的。
从精神发展到婚姻都是人为制造的
在开始做朋友的时候,有许多年青人头脑里还没有一个观念——我想娶你做老婆,仅仅像朋友那样来往来往,消遣消遣,精神上得到一些快乐而已。那么为什么后来会发展成婚姻?也都是人为制造的。
受尽婚姻痛苦却仍然在催促别人结婚
当年青人心里还比较纯洁,比较单纯的时候,由于环境的影响,人就慢慢地复杂起来,慢慢地贪求也起来了。人们经常会对他(她)说:“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啊?”奇怪得很,往往说这种话的人,自己本身就受到婚姻的痛苦,乃至于已经离婚了,可是他对别人还是这么说:“听说你有朋友了,什么时候请我吃糖啊?”他自己似乎已处于蒙蔽,麻痹状态。
大多数人在婚姻的痛苦中仍在期望婚姻的幸福会来
为什么大多数的人在婚姻的痛苦中还醒不过来?还希望别人也走这条路?这就是历史上多少年代来形成的传统思想。包括他本人在婚姻的痛苦中,还抱有幻想,期望以后还有一个幸福的对象、幸福的婚姻会来。
绮丽的梦境和世俗的环境一步步把我们推向恋爱婚姻成家
直到今天,在年青人中间,或者在报纸刊物上,凡是谈到男女问题,都出现像梦境那样绮丽的幻想。例如在女孩子中间,经常会有这种想法和言论:“谁是你的白马王子?”所以在世俗的生活里,就是这么一个世俗环境一步一步把我们推向恋爱婚姻成家。
环境的迷惑,推动了孩子们早熟
环境的力量越大,本人越易受迷惑,所以现在的孩子已出现一种早熟的现象,这实在很令人担忧。从前大学生谈恋爱已经被人瞧不起,现在发展到中学生也在谈恋爱,乃至小学五六年级也开始了,一个女孩子以有男朋友为骄傲,一个男孩子以有女朋友为时髦,说到底这都是根据环境的转动而转动的。
人生八苦(4)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1晨
结婚,往往不是年青人所迫切追求的理想
提要:
■ 古今中外,家庭生活中的痛苦确实是存在的
■ 很多年青人的结婚,大都出于环境的推动和本人的无知
■ 结婚,往往不是本人所迫切追求的理想
■ 一结婚,就很失望
■ 朋友成了夫妻,就卷在烦恼的漩涡里
古今中外,家庭生活中的痛苦确实是存在的
如果古今中外,家庭生活中的痛苦确实是存在的,那么这种环境的推动就把年青一代更加快速度地推向到痛苦里去。这就是第一步。
很多年青人的结婚,大都出于环境的推动和本人的无知
第二步来说说结婚。大多数人的结婚,也是出于环境的推动,并不是完全出于本人的需要。在我年青时的年代里,这种环境推动及内心的变化还没有现时代这么强。从前年青人结婚,他们对于人生,对于婚姻,对于家庭大多数是无知的,由于外界的推动,他们心里最多是这么个想法:“就这么的呗。”
这一次当我听到那个年青的女生订婚的消息,随口问了别的同学:“她这么年青,怎么会想到结婚呢?”他们说“她这么小,她根本不懂什么的”,听说她上一次回去,是父母的主意,叫她到一个地方去过,去干什么?原来是去相亲的。很多女孩子男孩子可能连相亲都不懂咋回事情,好像挺好玩,挺新鲜,由于环境的推动,那么,也就这么的呗。
结婚,往往不是本人所迫切追求的理想
以前上海有一家人全家吃素唸佛,儿子娶了个媳妇,结果这个儿子得了白血病,死的那一天刚刚是他一年前结婚的那一天。有一次他们请我到他们家去,偶然问起那个已经死了丈夫的年青妻子:“你们当初怎么结婚的?”她回答我:很简单嘛,是家里人在我口袋里塞了一张纸条,要我跟他做朋友,既然介绍给我做朋友就做朋友吧,后来又是家里提出来,说:“你们该结婚了吧。”那么就结婚了。她说:“我是什么也不想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结婚的。把孩子推到拉到自己要孩子走的这条道路上,把孩子推到那个框框里去,来完成从古以来的传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往往不是年青人本人所迫切追求的理想,实际上很多本人都是糊里糊涂的,无知得很。就是在这么个生活环境里,只好“就这么的呗”。
一结婚,就很失望
可是一结婚就很失望,一结婚就大变样,至少结婚前乐多苦少,结婚后苦多乐少。为什么会大变样?结婚前男女谈朋友,都是以客相待,就像平时家里来了一个客人,你招待他,这种热情啊,客气啊,礼貌啊全都用出来。客人也感到快乐,你本人也感到快乐。客人走了,又会恢复原来的样子,跟自己的妈,跟自己的姐姐哥哥弟弟,还不是要怄气就怄气,要起烦恼就起烦恼,要吵就吵,而且自身没有约束力。所以古人总希望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所谓夫妻“以礼相待”,所谓“床上夫妻,床下君子”,可是谁达得到?我看在古时候的人也很少达到。
朋友成了夫妻,就卷在烦恼的漩涡里
结婚前,就像对待客人那样,当然还抱着一个私有的目的,有的人确实是为了想娶老婆而去找女朋友,目的就是希望她将来成为我老婆。既然有这么个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当然会在谈恋爱的时候,表现出种种的礼貌啊,修养啊,输送温暖啊,而且自苦他安乐啊(众笑),全都出来了,如果以后也是如此,这倒也说得过去,可惜一结婚双方就变掉了,这就形成了对对方的迷惑欺骗。这么一来,人际关系就复杂了,就卷在烦恼的漩涡里了,卷在随时随刻造恶业的因果里了。
人生八苦(5)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1晨
家庭矛盾,给孩子造成了精神压抑
提要:
■ 原来很单纯,仅仅需要快乐而已
■ 对客人气量大,自家人会争个不休
■ 夫妻吵架,绵绵不断,过去的事情拉个不完
■ 夫妻双方都没有觉悟到矛盾的危害
■ 夫妻间在吃穿上的矛盾已经够多的了
■ 家庭矛盾,给孩子造成了精神压抑
原来,我们很单纯,仅仅需要快乐而已
在青春时期咱们原来可不是这样的人啊,咱们很单纯很纯洁,仅仅需要快乐而已,谁知道我们的环境,老一辈的传统和愚蠢,却偏偏把我们推向这条路。等到一结婚,为什么矛盾增加了?两个人原有的本来面目全暴露了,好比客人走了,用不着客气了。
对客人气量大,自家人会争个不休
自己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样样不计较,气量很大,但对于自家人呢,可不是这样的,哪怕一点点小事情小矛盾啊,也会生气,也会叽咕叽咕争个不休。夫妻间可争得更厉害了,因为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还不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一起,夫妻不光是白天在一起,晚上也在一起,那可更厉害了。
夫妻吵架,绵绵不断,过去的事情拉个不完
有的一结婚,夫妻吵架,会连吵五天,为什么会吵得这么长?因为第二天想想,气恼又上来了,有许多事情他又想起来了,结果吵架的时候算总账,什么都会拉出来,你拉出来,他也拉出来,就吵不完的吵。这一次气恼过去了,下一次仍然再把过去的事情,过去的气恼重新拉出来。
夫妻双方都没有觉悟到矛盾的危害
人世间究竟有哪一些才是真心、实在的?是原有的优良品质和修养,还是那么多的虚伪的礼貌?一边是表面应酬,一边是带有目的性的欺骗。双方都没有觉悟到这种危害,因而在共同的生活里,矛盾多得不得了。
夫妻间在吃穿上的矛盾已经够多的了
就说在吃的方面,你有你的爱好,他有他的爱好,如果两个人爱好相同,矛盾还少一点,如果一个喜欢吃辣的,一个喜欢吃甜的,一个喜欢吃咸的,一个喜欢吃淡的,那肯定会有话,总不能每天你管你做菜,我管我做菜,总希望合在一起吧,那就叽咕了,“叫你做得淡一点淡一点,又这么咸。”“哎呀,已经淡很多了,我已经嫌淡了。你稍微咸一点也没关系嘛。”一个说:“我稍微咸一点要咳嗽的,你知道吗?”一个说:“淡了,我饭吃不下。”一个说,“我叫你别买这个菜,你偏要买这个菜。”一个说:“你不喜欢吃嘛,我喜欢吃啊。”一个说:“菜这么老是猪吃的了。”一个说:“这个便宜啊,能节约就节约一点嘛。(众笑)”这还是一个吃的问题。
穿呢,年青时候看西洋小说,书里有句话:“我打扮给我所爱的人看的。”夫妻之间这样的人有几个?只听说:“你看我穿哪件好”,因为她两件都喜欢。可没有听说:“你喜欢我穿什么衣服?”都是自己喜欢穿什么就穿什么,管你喜欢不喜欢(众笑)。有时男的怄气:“年纪轻轻,结婚不久,打扮得像个老太婆。(众笑)”女的也怄气了:“是你看中的。(众笑)”连给孩子买绒线都要吵,孩子不说话,父母吵得厉害,一个要米黄色的,一个要咖啡色的,一个要红的,一个要绿的,结果大家怄气。
家庭矛盾,给孩子造成了精神压抑
一个家庭弄得下一代的孩子从小受到精神压抑,这是家庭的真实面貌呀。每个人写童年的时候,都把童年写成是黄金时代,只有一支歌才唱出了童年的无知,整天想对面山上是不是有神仙,到了晚上才发现我的功课没做完(众笑)。世间上的一切的一切,真实究竟有多少,欺骗究竟有多少?
人生八苦(6)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1晨
人到死时,什么都不属于你的
提要:
■ 有的一结婚,就面临着生离死别
■ 人到死别,什么都不属于你的
■ 死别苦
■ 生离苦
有的一结婚,就面临着生离死别
而且有的一结婚就面临着生离死别,如果这个东西不属于你的,你的痛苦会好一点。比如当你听到别人被小偷偷了两千块钱,你总是同情他,当你自己被偷了两千块钱,你就哭了。生离死别为什么这么痛苦啊?因为是你的亲人啊。
人到死别,什么都不属于你的
举两个例子吧,一个例子我刚才讲的那个患白血病的丈夫死了,这是死别的痛苦。在火葬那一天,他的刚刚结婚一年的妻子真是哭得死去活来,这个年青女的还算是个性开朗,想得开的人。在她的丈夫没有死之前,家里人都瞒着她。医生用的特效药也只能维持三个月,信佛的老居士怕这么年青的妻子,等到她丈夫死的时候可能会痛苦得忍不住。其实他妻子为人倒是挺好的,糊里糊涂结婚也有好处,她对结婚没有什么要求,小小的房间里原有的普普通通的床,边上一只床头柜而已。现在的人可不同了,什么新公房,装修、家具全都要有。有一天,有个老居士指着她床头柜上的一面圆镜跟她说:“我问你,哪一样东西是属于你的。比如你床头边这面镜子,今天是属于你的,有一天不小心摔在地上,粉碎了,它仍然不属于你的。”这是在暗示她,叫她要理智一点,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什么都不属于你的,意思叫她在丈夫死的时候想开一点。。
死别苦
后来这个女的生了一个女儿,她那时候跟我说,“我这个女儿也靠不住,因为这种病怕有遗传性的。”后来她又结婚了,没多久,别人告诉我,她也得了癌症,又瘦又黑,有说白血病夫妻之间就会传染。这就是结婚以后的生离死别。如果她当年不结婚的话,我看她今天也不过是四十几岁,来这儿学法修行多好啊。
生离苦
还有一个例子,我年青时候在一个机关会计科工作,同事中有个男青年,对女的虽然表面没有什么,但是他心里的种子却在发动。我比他好得多,我对女的只是看看,写个诗就完了(众笑),没什么的了。例如有次“五一”节大游行,有个女同事化装成菲律宾人,我就写了一首诗叫“菲律宾姑娘”,也没给她看。因为别人都不大和我说话,我一说话就结巴,别人也没劲,她总是朝我笑笑。那时候,别看我文文静静,其实我年青时也很想活跃活跃。有次走路一只手指玩转钥匙圈,钥匙就跟着我转(众笑),她刚刚旁边走过来,差一点碰到她,她跟我说一句,“哎呀,你别这么飞呀。”我朝她笑笑(众笑)。我最多这个样子,头脑里从来没有结婚的念头。而那个男青年,可跟我就两样了,有次去听大报告,为了等车在路上排队,他排在我旁边,前面走过一个姑娘,我起先没看到,只看到他的头跟着两只眼睛转过去,原来他的眼睛盯着姑娘,姑娘走过去,他头跟着眼睛也转了过去(众笑)。我头一次看到这个镜头,所以印象很深刻。后来听说他结婚了,结婚以后得了肺病,老婆闹离婚,没等他回家,就把家里的家具全搬走了(众笑)。结果他人财两空,痛苦万分,这就是生离。
人生八苦(7)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1晨
人到死时,什么都不属于你的
提要:
■ 从没见过两夫妻能摆脱过生离死别的苦
■ 一生孩子,夫妻间的变化可大啦
■ 哪有同时热同时冷的夫妻
■ 妻子爱了孩子就不爱丈夫了
从没见过两夫妻能摆脱过生离死别的苦
所以结婚以后,哪个不经历生离死别啊?所谓白头到老,共生共死,仅仅是胡说八道,从来也没有看见过两夫妻,生虽然不是同时生,死偏要同时死。
一生孩子,夫妻间的变化可大啦
成家了,一生孩子啊,夫妻间的变化可大啦。人们只知道生了孩子,要养育孩子,教育孩子,负担很重啊。现在的负担更重了,孩子的学费要一万两万。为了考取好学校,拼命叫孩子温课。种种操心,这是常有听说的,还有一般听说不到的苦。
哪有同时热同时冷的夫妻
结婚以后,有许多的苦,人们并未公开出来。夫妻经常会在床上吵架,一个男的感情冲动,女的感情没有起来,自管自朝里一躺,男的就怄气了,“怎么理也不理我”。即使在外面两个也经常会吵起来。一个肚子饿了,偏要另一个陪他吃,不陪他吃就不高兴,吵起来了,另一个说:“你肚子饿,我没有饿啊,你想吃我不想吃呀。”生活哪有同时热同时冷的夫妻?这是说不出的矛盾。
妻子爱了孩子,就不爱丈夫了
还有一种是人们不知道的矛盾,有了孩子就有有孩子的矛盾,男的希望孩子朝这方面发展,女的希望孩子朝那方面发展,要求不同,理想不同。夫妻在感情生活中,由于长期的矛盾,夫妻感情已经下降,生了孩子以后,在夫妻感情上又产生了一个矛盾。使男的也觉得苦,女的也觉得苦,什么矛盾呢?男的经常跟老婆发牢骚,“以前你对我很照顾,怎么有了孩子以后,你对我不照顾了?”,“以前你的爱全在我身上,有了孩子了,你的爱怎么不在我身上了?”这是什么原因啊?因为照顾孩子,妈比爸更辛苦,女性的爱比男的更加浓厚,所以一有了孩子,爱就集中在孩子身上了,因为是她生下来的,所以称“宝宝是娘身上的一块肉。”一方面她对夫妻的欲望早就冷下去了,一方面有了孩子,她把爱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还管你老公不老公的,结果就各管各了,男的叽咕叽咕有意见,女的听了也不高兴,心想:“我照顾孩子已经很辛苦了,你还要说我。”所以经常吵架,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事情吵架,还为了夫妻之间的感情吵架。因为丈夫总希望女的给他安慰温暖,但有了孩子了,女的就另有所爱了,丈夫就妒嫉了(众笑),“你现在爱孩子不爱我了。”男的想想,“我娶老婆白娶了。”今天讲到这里。(完)
人生八苦(8)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2清晨
人生的步骤是环境促成的
提要:
■ 人生的步骤是环境促成的
■ 人在传统的环境里,很容易使内心的种子发生作用
■ 在世俗生活里的觉悟始终没有离开世俗的范围
■ 带着烦恼的世俗知见,因不清净而流转生死
■ 为了种族的延续,本能地产生了男女的爱慕心
■ 当父母把爱转向孩子时,男女相爱的感情就逐渐衰退
■ 男女互相爱慕是一种需要,并非真实
■ 因为生活的需要,我们把现象认作真实
■ 由推动而流转,并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人生的步骤是环境促成的
从世俗的人生道路来看,有这么几个步骤,而这几个步骤从外界来看,是环境促成的。佛也是这么说的,众生无心,由境生心,这个境就是环境。
人在传统的环境里,很容易使内心的种子发生作用
我们来到人世间,一代一代的世俗生活已经成为一个传统,人在这样一个传统环境里,就很容易使内心的世俗种子发生作用。
在世俗生活里的觉悟始终没有离开世俗的范围
即使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都有觉悟,可是这个佛性,这个觉悟在世俗的蒙蔽和影响下,只是在世俗生活中产生了一些作用。例如我们在世俗生活中,也有明了这是善,这是恶,我们也知道怎么样去生存,乃至于世俗生活中发展了教育,这也是我们人类觉悟本性的体现,也就是佛性的一种表现,可是它始终没有离开世俗的范围。
带着烦恼的世俗知见,因不清净而流转生死
所以释迦佛来到娑婆世界成佛,目的就是要把众生的觉性引导进入佛之知见,而我们过去都是世俗上的人,从我们学到佛法开始,才慢慢地扫除我们佛性觉悟上的灰尘,也就是世俗知见,世俗知见是带着烦恼的、不清净的、流转生死的。
为了种族的延续,本能地产生了男女的爱慕心
从世俗的人生道路来看,一个家庭,从青春时期的谈朋友一直到成家,有孩子,这是三部曲。从外面来看,是外面环境所促动,而从人类的天性来看,是为了达到种族的延续,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过程,人类就要灭种了。所以人类为了要维持种族的延续,就在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作用下,产生了青春时期的爱慕心、男女心,结婚,生孩子。
当父母把爱转向孩子时,男女相爱的感情就逐渐衰退
一到孩子出生,延续种族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目的达到了,延续种族的动力就逐渐衰退了,这个时候父母的爱就转向孩子,而夫妻之间这种没有孩子之前,尤其是像恋爱时期的那种感情就逐渐消退。
男女互相爱慕是一种需要,并非真实
从这个过程来看,在年轻时候,世俗上的人异性相吸,互相爱慕,都认为这是一种真实的现状,实际上我们分析下来,这仅仅是一种需要。
比如肚子饿了要吃饭,我们看来这是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其实我们的本性、我们的觉悟、我们的佛性哪要吃饭?因为有了这个身体,要维持这个身体的运转,所以它产生一种本能,需要吃饭。假如身体本身的运转衰败了呢?那就起变化了,人在生病的时候就不大想吃饭。
因为生活的需要,我们把现象认作真实
所以从佛法的智慧来看,人世间一切的一切,我们以为是真实,实际上是一个现象,而不是真实的面貌。因为我们需要这些来维持我们的生活,从生活的角度来看,我们就认为这是真实。
由推动而流转,并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我们的生活维持着我们的生命。从我们生命的变化来看,六道轮转本身就不是一个真实面目,一切都是烦恼所推动,无始以来,从无明开始就出生了种种的动态。有生以后就有老病死,有生以后就有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死了以后还是流转,所以叫行苦。就是这个推动使我们流转,推动不是本质,推动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人生八苦(9)
——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2清晨
快乐是引诱,有快乐才会有贪爱
提要:
■ 波由风而起,水的本性是平静的
■ 我们被烦恼利用,烦恼就达到使我们受苦的目的
■ 演员的种种角色都是被演戏所利用
■ 快乐是个引诱,有快乐才会有贪爱
■ 爱别离苦
■ 爱带给你的是快乐,并不是恐怖,所以人就把握不住
■ 悲剧中的欢乐其实是插曲,并不是戏的结局
■ 要看到现实的最后,否则就不是全过程
波由风而起,水的本性是平静的
比如水起波了,这不是水的本来面目,水起波是由于风,如果没有风去推动呢?水的本来面目是平静的。我从前写过一句话:“海水怎能不吹风?”因为自然界有水也有风,那么波是难免的。所以我们既然降生到人间,有了人间的五蕴之身,过的是人间的生活,人间有风,我们难免也就随着风去波动。
我们被烦恼利用,烦恼就达到使我们受苦的目的
我们之所以男女发生爱好,乃至成婚,生孩子,其实这个过程,实在地说我们是被利用的,被烦恼所利用,被种族的延续所利用。因为被利用,所以烦恼就达到了使我们受苦的目的。
演员的种种角色都是被演戏所利用
因为被利用,生了孩子,人类种族也就一代一代传下去了。我们本身仅仅是演了一场戏,演戏就是被利用,被戏所利用。比如说,你已经做了爸爸,可是戏里要你做儿子,你就得去做儿子,为了完成这场戏,就要有演员去演,所以演员种种的角色都是被要完成这场戏所利用。
快乐是个引诱,有快乐才会有贪爱
由于我们本身有烦恼的种子,我们本身有贪瞋痴,所以在这样一场戏里边,外界的推动,加上自身种子的活动,在贪的时候,我们感到有点快乐,其实这个快乐是个引诱,因为没有快乐的话,你不可能有第二步第三步。就因为有第一步的快乐,你才会进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所以这种快乐本身是一个引诱。
爱别离苦
昨天我们已经讲了生离死别的苦,人生八苦,除了生老病死的苦,还有爱别离苦。爱别离苦没有到自己身上,自己并不感觉到苦,即使听到别人受到种种的爱别离苦,可是这个苦还没有到自己身上,所以很少在这上面产生觉悟,产生恐怖,产生警惕,而仅仅对别人产生同情心,怜悯心。所以仅仅靠别人受苦时给你的一种印象,这个力量不大的。
爱带给你的是快乐,并不是恐怖,所以人就把握不住
人世间古今中外种种的爱别离苦,并没有使我们感到自身的恐怖,而我们却仍在这个圈子里运转,因为当这种境界来的时候,一开始是给你欢乐,并不是给你恐怖,所以那时候人就把握不住。而且我们有个想法,这是现实,现实就是这样,我当然根据现实来看问题。其实现实是现实,现实还有表面和实在。
悲剧中的欢乐其实是插曲,并不是戏的结局
比如说演戏,这幕戏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如果是悲剧,那么悲剧是这幕戏的实在的真实面貌。可是这场戏在悲剧没有产生前,仍然出现了欢乐的情景,人们就把这个欢乐场面认为是戏的真实面目,其实这只是戏中间的一个插曲,并不是戏的全过程。
要看到现实的最后,否则就不是全过程
所以世间上人常常自以为是,或以自己的看法对别人强调这是现实,这样子看问题是不够的。现实有第一步还有第二步,要看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可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到最后的结局,他既看不到,也体会不到。有的人能估计到,这是这个人看得远,有智慧,他凭自己的觉悟来看所谓的现实真实性有多少。但是人们研究的时候,往往就只研究到第一步第二步,或者第三步,就深入不下去了,这就不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