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102)
1994年11月1日讲于隆昌寺僧伽培训班 傅味琴
仅唯发心不受菩萨戒,
或受不修亦难成菩提
提要:
·为了正法兴起来,要发起菩提胜心,做不到时求上师三宝的加持
·仅唯发心不受菩萨戒,或受不修亦难成菩提
·旅途助人不要受骗,探重病的人要当看护
颂:发起菩提胜心求加持
清定上师说:菩提心即为度众生成佛而成佛
此二句:菩提愿心(摘自《文殊法》)
为了正法兴起来,要发起菩提胜心,
做不到时求上师三宝的加持
厨房两位老居士挺不错,培训班又没给他什么好处,他们又不能来听课,吃饭的人又在增加,有人帮忙还好,没有人帮忙还是挑起来。从不夸夸其谈,却天天煮饭给我们吃。培训班学员,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每天往培训班里一坐,如果不好好学法,自由散漫,自己也说不过去嘛。参加工作的要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不怕辛苦,学法也要一心一意不怕辛苦把法学好,大家合起来,共同发菩提心,为了广度众生,正法久住,为了正法兴旺起来。不发心的人是挑不起重担的,要挑起重担就得发心,这就叫“发起菩提胜心”,胜心就是殊胜的菩提心。如果自己做不到,就要求上师三宝加持。
颂:仅唯发心不受菩萨戒 或受不修亦难成菩提
清定上师说:发起度众生的心,还得有度生的方法(即菩萨戒),故只发心不受菩萨戒,或不去修,亦难成就菩提之愿
能海上师说:无戒修行亦能成就,但作用不大,亦不能度人,受之应学、学修双足(摘自《定道资粮》)
仅唯发心不受菩萨戒,或受不修亦难成菩提
下面两句,“仅唯发心不受菩萨戒,或受不修亦难成菩提”,有人发心修菩萨乘,但他不受菩萨戒,菩萨戒是你修菩萨行时应该做到的条文,不受菩萨戒,你修菩萨行时就没有标准了。最圆满的菩萨戒叫三聚戒,在《文殊广法》里的瑜珈虚空藏菩萨戒,这是最圆满的。只发心不受菩萨戒,没有指标,也没有戒条来约束你,你怎么修得成啊?
菩萨戒犯了可以重受。律仪戒,居士有五戒八戒,比丘戒有两百五十条,犯了只能忏悔不能重受。有人想反正菩萨戒犯了可以重受,一会又受菩萨戒了,一会又受菩萨戒了,老犯老受,这样修行还有啥希望呢?我早年在社会上办班,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请容许我向全班同学作检讨。”我想学生愿意认错作检讨,这很好。等过两天又来了,“老师,请容许我向全班同学作检讨。”过两天又来了,我说:好了好了,你自己好好改吧。这种屡犯不改的学生连我老师都要摇头。受了戒一会又犯了求忏悔,一会又犯了,这要搞到啥时候啊?老犯的人常忏悔都会使人家嫌烦。能知道忏悔是好事情,可认错了你不改咋行?要紧的是受了戒不要犯戒。
旅途助人不要受骗,探重病的人要当看护
有的人受了菩萨戒,从没有修过,什么叫修?就是做到。比如菩萨戒有这么一条,人家远路而来,长途旅行很疲劳,你是受了菩萨戒的人,应该要帮助他,没住给住,没吃给吃,没钱给钱。当然我要补充一句,现在社会复杂了,人也复杂了。如果是假的,为了骗钱的,就不该帮助他。
还有,对病人要去看护他,不是简单地看望。现在的病人见看望的人多了,也有点嫌烦,不帮他做护理,对病人一点没有好处,探望的人精神特别好,话特别多,叫病人咋休息?这个刚走,又来一个,川流不息。菩萨戒里的“看病”,不是叫你去影响他休息,是叫你当个看护。要吃什么,你帮一下,他大小便不方便,你扶他一下。菩萨法就是众生有苦难了,就要帮他解决。
听说从前虚云老和尚朝礼五台山,半路生病了,来了一个年青人,看到这种情况,他就不走了,一直伺候他,给他熬药、煮粥,等他病好了才离开。他也去五台山,虚云老和尚说:“我到了五台山来看你。”问他名字、住在哪里,他说“我叫文吉,你到了五台山,一问就知道。”虚云老和尚到了五台山,问来问去,没有文吉,后来他才悟到文就是文殊菩萨,吉就是妙吉祥。文殊菩萨发过愿的,有人朝我五台山,一千里路外迎接他。那时虚云老和尚根本看不出来,菩萨化身会给你看出来吗?连文殊菩萨都给虚云老和尚看病,我们是佛弟子,难道可以不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