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的境界与悟后保任
 
{返回 净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63
  2005年四祖寺第三届禅七开示:开悟的境界与悟后保任
  (2005年11月25日)
  各位大德:
  参禅一法最终的目标是要开悟成佛。所以开悟是禅的本质,开悟是禅的根本任务。我们来学习佛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开悟,为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在归依三宝时,“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体解大道是什么呢?就是要开悟。悟后起修,才说得上是发无上心。所以开悟既是佛祖成佛的根本任务,因为成佛就是觉悟了,佛来到此世间建立佛教,就是要引导众生开悟。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一定要把这件事弄得清楚明白,要在思想深处真正扎下根——我为什么要学佛?学佛是做什么的?时时刻刻要想到:佛者,觉也;觉者,悟也。学佛的目的就是觉悟。所谓觉悟人生,开大智慧;奉献人生,发大慈悲。这都是讲佛教的根本任务,修行的根本任务,成佛的根本目标。怎么悟呢?靠修。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要持戒,要修定,才能开悟。开悟就是开般若知见,就是教下的大开解,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历代以来的禅师,说有一千七百则公案,语录一部一部地出版流通。现在一套禅宗全书,把这些有名的禅宗大德的语录、开示、传灯录集中在一起,有一百部之多。而且还是小字印成,不是像过去的本刻本那样字很大,一本书只有两、三万字。现在的一部书,最少也有五十万字。大家计算一下,一部书五十万字,一百部多少万字?说穿了,这些书说什么呢?说佛怎么开悟,祖师怎么开悟,你们怎么开悟。就说这件事。为什么为这件事说那么多的话呢?每个人各有所见,每个人各有经验、各有方法,各有自己的经历不同。都是在描述这件事。有的是间接地描述,有的是直接地描述,有的是拐弯抹角地描述。描述来描述去,把这件事描述得玄之要玄,离得我们人生远之又远。我们回过头来,我觉得还是要回到最古老的禅宗典籍上来。六代祖师集其大成者,就是六祖慧能大师。他的一部《坛经》就把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到他本人开悟是怎么回事,开了悟又做什么都说清楚了。所以我这十几年来,一直提倡大家读诵《六祖坛经》,以此来指导我们修行,指导我们开悟,指导我们开悟之后做什么。
  像我这样的人,虽然也说了很多的话,年年打禅七,年年在这里胡说八道,讲老实话那都是废话。真正要学禅,那就要学习《六祖坛经》,学习那些主要的禅师的开示。我自己既没有修行,也没有开悟,讲来讲去都是隔靴搔痒,挠不到痒处。只有那些过来人讲的话,是讲他自己亲身的经历,讲他自己心地的体验和受用。本来对于打禅七这件事,我们也只是提倡提倡而已,哪里能够指导大家开悟啊!很惭愧!在这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占着这个位置,不说几句辜负大家,说了也等于白说。因为都不是真实的。真实的东西还是在祖师那里。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段百丈禅师的开示。我们看他是怎么来描述开悟的过程、开悟的境界和开悟以后又怎么办的。这是非常有名的几句话: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两句,讲开悟是怎么回事。第二个两句:“体露真常,不拘文字。”第三个两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第四个两句:“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这八句话讲四个内容。“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两句,就是讲开悟当下的境界是什么。昨天我讲到“历历孤明”,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灵光就是讲的我们的心性,我们的真如佛性,讲我们的觉性。这一点灵光是独耀,它不是分散的,它不是分散在六根门头,它与前后左右、四维上下都不相联系,所以是独耀。“迥脱根尘”,根就是六根,尘就是六尘,这一点灵光与六根六尘都不相联系,这时候境界是什么呢?这时候的境界,就像晴天霹雳一样,从头轰下来,你根本一点准备都没有,在这个时候忽然桶底打破了。这就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个时候,那就像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时候讲的那两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这个时候天上天下就只有这一点灵光,前不着村,后不挨店。这就是开悟那一刻的境界。
  接下来是“体露真常,不拘文字”。你的法身本体和盘托出,显露在觉照之下,但是就像哑巴吃汤圆,无法描述,所以说不拘文字,文字描述不出来。这个时候完全是自受用,是不共。“体露真常”,真常就是法身,就是真如,就是自己的涅槃妙心,描述不出来,“不拘文字”。一切能够描述得出来的都不真如本身,都是分别,都是妄想。真正的那种体验,真正那种受用是描述不出来的。所以禅宗这一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际上,一切佛法的体验,一切最高的精神体验、哲学体验、宗教体验,都是无法描述的,都是不立文字的。虽然说不立文字,说不出来,还得要说。为什么呢?佛成道以后,他也觉得语言文字苍白无力,觉得自己所体验的这点东西说为出来;即使说出来了,世人也不相信。所以他成佛以后,就想不说法,马上就涅槃。护法的天神劝请释迦牟尼佛:您不能就这样把我们扔下了!您要把您的受用与我们大家来分享,您要说法,要度众生!在护法天神的一再祈请下,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他还是只有一句话:“我一个字也没有说。”因为说出来的都不是的。真正每个人的心性是什么,法性是什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真修实证去体验,所以说“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然后是“心性无染,本自圆成”。虽然自己现在开悟了,但是所悟到东西并不是外来的,所有的尘劳其性本空,法身觉了无一物。所以心性本来是没有污染的,河沙妙德,本自圆成。所证得的,所体验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家珍,并没有多出来什么,只是在把自己多生多劫以来埋在尘劳底下的珍宝挖掘出来,打磨干净,重现光明而已。所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一切都是本有的,所以叫本来面目。
  开悟了以后怎么办呢?就要好好地保任。怎么保任?“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保任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任务,也没有什么很难做的事情,很复杂的事情。“但离妄缘”,一切妄想、或者说一切能够引起妄想的种种逆缘都要远离,就可以了,就是如如不动的自性真佛。
  照这样看起来,开悟不难,成佛也不难。但是,“但离妄缘”四个字,就起来轻巧,做起来极为不易。每一个字重量是多重呢?十万八千斤,搬都搬不动。这个妄缘,你想要离它,它每一个字都像泰山一样推都推不倒。因为我们觉照不够,力量不够,离不了。我们天天坐在这里做什么呢?就是想学着试着远离妄缘。但是在想远离的过程中往往自己又去找,妄缘不找你,你要去找妄缘。因为一切尘劳、一切烦恼,都是自己去找。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烦恼不来自己找。如果能够远离妄缘,当下就是如如佛。
  这两个如字大有文章。这两个如字,三藏十二部就是讲它。第一个如字,可以作动词解,也可以作形容词解;第二个字作名词解。所谓作名词解是指什么呢?第二个如就是真理,就是真如,就是真实,就是佛性。第一个如字如果作动词解,就是指的怎么去修;作形容词,就是指我们当下的心态要与真理冥符,就和真理一个样。如果用《大乘起信论》的思想来解释“如如”两个字,第一个如是不空如来藏,第二个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要通过修,空如来藏是本自具足的。可以说空如来藏是体,不空如来藏是用。第一个如是指怎么样通过修行达到与真理保持一致,古人是说“与理冥符”,不走样,现在的话是叫保持致。如如两个字我们经常用,这两个字很讲究,这两个字是中国古代的翻译家所创造的相当深奥的哲学概念,用以描述相当深奥的修行体验,指向非常深奥、无法描述的境界和受用。我们每个修行人、学佛人,千万不易轻易说这两个字,也不是轻易地放过这两个字。怎么才是不轻易放过这两个字呢?就是看我们每时每刻能不能做到如如?就是看我们的一切言行能不能够与真理冥符。
  回过头来说,不通过“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这一系列过程,要想达到如如的境界,不可能。所以我们要以如如的心态,修如如之行,证如如之理,见如如之佛!

{返回 净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机缘和佛力加持
下一篇:第三届禅七开示 静中开示
 第三届禅七开示 有人心就有禅宗
 石家庄虚云禅林首届禅七开示 第七讲 看破放下自在
 遵规守戒,把修行落实在具体生活中
 第九届夏令营 三归五戒开示
 新加坡双林寺禅七法会开示(1)
 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传灯法会开示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寄语2012——在“禅心迎新年”2012祈福感恩茶会上的讲话
 第三届禅七开示 静中开示
 传临济正宗第四十四世本焕长老生平事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62经 慢经[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