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藏传净土法 第三十八课
 
{返回 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41
第三十八课

思考题

1、贫女供了一盏小小的灯,为什么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用尽种种办法都无法熄灭这盏灯?这对自己有何启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现在我们讲的是供养支,对许多修行人来讲,这部分内容是不可缺少的,在座的道友们应当引起重视。在供养支这部分,喇拉曲智仁波切引用了大量的公案,道友们不要觉得,每天上课讲这么多故事有什么必要啊?其实,这些公案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故事,好像一看就懂,似乎用不着专门来讲,但如果认真思维,才会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常深,而且如果以之对照自相续,也会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以前法王如意宝也经常传讲《百业经》、《贤愚经》、《释迦牟尼佛广传》等有许多公案的经论,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佛教的公案非常有意义,对促使弟子们断恶行善有很大的加持力。所以希望道友们不要轻视这些公案。

这里讲的公案都是喇拉曲智仁波切背下来的,并不是翻了很多书之后抄下来的。现在有些学者写文章要花许多时间查资料,然后才东拼西凑出一篇文章。而宁玛派的一些高僧大德完全不是这样,他们通过修行打开了智慧之灯,不管讲经说法还是著书立论,都能源源不断地流露出教证和公案,根本不需要苦思冥想,也不需要事先翻许多资料。原来有一个不信佛的公务员,他听法王如意宝讲课后非常惊讶:法王已经七十岁了,居然能流利地背诵那么多的教证和公案!当然,在有些具体情节上,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说法和其他的经论略有不同,但凡夫人无法揣测圣者的金刚语,所以我们应该以恭敬心、欢喜心、希求心来学习,这才是对自己的相续最有利的。

下面继续讲供养支的道理。任何人都应当尽己所能地积累资粮,尤其是没有福报的人更需要积累资粮。在世间,最贫穷的人就是乞丐了,但这些人也应该从乞袋和乞碗中取出饮食来作上供下施。只要发心清净、善良,那么供养的供品没有多少、优劣之别,都能积累巨大的资粮。但我比较担心的是,如果真有乞丐从自己的口袋和碗里拿出东西来,有些出家人愿不愿意接受他们的供养?道友们不能认为:这些乞丐太肮脏了,我怎么能吃他的东西?如果谁有这样的想法,说明这个人的相续中还没有生起悲心。所以,如果今后真的有乞丐愿意供养,希望道友们不要有嫌弃之心,应当想到让这些可怜的众生积累资粮,并以欢喜心接受他们的供养。

下面我们看几则穷人作供养而得福的公案。

首先是贫女施灯的公案。从前舍卫城有一个四处流浪的乞女,她的名字叫做年嘎姆。当时,国王、大臣和施主们请佛陀和僧众应供并且供养许多油灯,见到这些富裕之人广作功德,她一方面非常随喜,另一方面暗自想:我往昔造了什么恶业而转为乞丐?现在虽然遇到三宝,却无有可积累福德的钱财。有一天,她乞讨到一枚铜币,于是到油店去买油,店主问:“一文钱只能买很少的油,你要这一点油做什么?”贫女说她想供灯,店主怜悯她的善心,于是多给了一倍的油。贫女非常欢喜,她做了一盏油灯,供在佛前,并发愿说:“今天我以小小的一盏灯供养佛,以此功德愿我将来具有智慧灯,并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贫女顶礼如来后便离开了。

第二天,目犍连去收灯器时,其他的灯都已经熄灭了,唯独贫女供养的灯就像刚刚点燃一样燃烧着。目犍连想:白天点灯没有意义,也很浪费,应在晚上佛陀传法时再点。想到这里,他便去熄灭那盏油灯,但他用种种办法也无法熄灭那盏灯。世尊看见后说:“目犍连,停下来吧!身为声闻的你是无法熄灭这盏灯的,因为这盏灯是以利益诸多众生的广大发心供养的。”并授记道:“年嘎姆未来将会成佛,佛号灯光如来。”

做完供灯等善法后,及时作如理如法的回向发愿非常重要。现在在寺庙中烧香拜佛的人不少,但许多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现世的利益,如四季平安、财源广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当然这些世间的愿并不是不能发,但这些世间善愿都不究竟,只有出世间的大愿才是最究竟的。我希望今后大家在供完灯后,应当像那位贫女那样,发愿获得如来的智慧明灯,并且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

如来的智慧能够遣除世间的一切无明黑暗,所以将其比喻为明灯。《华严经》中说:“慧灯破诸暗,是彼之境界。”《大集经》中说:“为令众生燃慧灯故。”在无上大圆满中,有所谓的自然慧灯,这种自然慧灯其实就是如来的究竟智慧,它能遣除世间一切众生的无明痴暗。当然,如果要在即生现前自然慧灯,除了少数修持大圆满获得成就的人以外,一般的人还是很困难的,但我们可以发愿获得这种自然慧灯。

藏地历来非常重视供灯。不管在寺院还是俗家,到处都有人供灯,有些藏族人还供长明灯,每隔一段时间添一点油、换一根灯芯,有些人的长明灯已经燃了三四十年了,从来都没有灭过。尤其是如果有人死了,即使他们家再穷,也要为亡人供四十九天灯。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对供灯非常有信心,也经常供酥油灯。酥油是藏族人的主要食物,夏季是产酥油的旺季,这时供灯的酥油都比较充裕,但到了冬季,夏天积累的酥油基本上都用完了,除了少数富裕的牧民以外,许多贫穷的牧民连吃的酥油都没有。当时我家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可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我家夏天每天至少要供一盏酥油灯,冬天每天供酥油灯有一定的困难,但至少在每个月的初八、十五也要供灯。我记得那时供灯的灯器质地也很差,不是现在的金银铜铁的灯器,而是一些灰黑色的陶土做的灯器。前一阵子我和童年的一个朋友聊天,他说自己保存着奶奶的一个灯器,也是灰黑色的陶土灯器,他觉得这种古老的灯器很有价值。我当时就想起我家的老灯器,但这些后来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在座的许多人以前没有供灯的习惯,有些人也许是不知道供灯的功德,有些人虽然大概知道一点,但没有引起重视,我希望大家今后要重视供灯。虽然汉地跟藏地的环境不同,也许家人和朋友不理解你的行为,但大家应该克服这些困难。我觉得每天供一盏灯或几盏灯不是很困难,即使做不到每天供灯,至少在一个月也要供几天灯,可以在每月的初八、十五、三十供几盏灯。这么一点事情,工作再忙的人都能做到。而且不管什么身份的人都应该供灯,以前法王如意宝要求学院每天集体供三千盏灯,不但是一般的出家人,许多活佛堪布都亲自去做这些事,现在我们学院依然每天不间断地供这么多盏灯。所以有些法师也不要认为:我是大法师,我不需要作供灯这样的小事!连目犍连那样的圣者都要亲自收灯器,所以法师也应该亲自去做。

从表面上看,在佛前供灯谁都能做到,好像没什么了不起,但实际上它的功德是无法言说的。如果经常作供灯,不仅来世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果报,甚至今生的命运也会改善,如延长寿命、遣除厄运等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改造命运”。如果是决定要成熟果报的定业,即使药师佛亲自来也没办法挽回,但除此之外的许多恶缘,通过积累善业都可以转化。这一点从大家熟悉的《了凡四训》[1]可以看出。在这部书中,了凡先生讲了自己改造命运的经历:袁了凡年轻时遇到一位精通算命的孔先生,这位孔先生为他推算了一生的命运。按孔先生的推算,袁了凡的命并不是很好,没有子女,寿命也不长。随着时光的流逝,孔先生推算的事一一都应验了,于是袁了凡也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对人生再没有什么想法了。后来,袁了凡在南京遇到云谷禅师,在云谷禅师的开导下,他知道了改造命运的方法,从此以后便精进积德行善,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如果我们精进行持供灯等善法,以无欺的因果律,我们的命运也必定会得到改变。

下面是贫女供花的公案。以前舍卫城有一位施主,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相貌非常庄严,而且出生时空中降下花雨,他长大以后出家为僧,最终证得阿罗汉果位。这个人前世造了什么业,今生会如此呢?原来,在很久以前,此人曾转生为一个贫女,有一次她见到一片遍满鲜花的草原,当时她以心缘取来供养三宝。以此功德,在以后的九十一世,她都转生于富贵之家,而且每次出生时都天降花雨,并且最后从轮回中获得了解脱。

在《贤愚经》中,有一个与此类似的公案:以前舍卫城有一个豪富长者,他家生了一个相貌端严的男孩,因为这个孩子出生时天上降下花雨,所以父母给他取名为华天。华天长大以后,见到佛的相好庄严非常欢喜,心中想:我来到人间,值遇了如来,应当供养佛和僧众。于是华天请佛和僧众到他家应供,佛陀知道度化他的因缘成熟了,就接受了邀请。第二天,佛陀和僧众来到华天家,华天变化出珍宝床具,请佛和僧众入座,接着变化出甘美的饮食供养佛和僧众。接受供养后,佛陀给华天全家说法,结果他们全家都获得了须陀洹果。经父母同意后,华天来到佛陀前,顶礼佛足请求出家,世尊说“善来比丘”后,华天须发自落,袈裟著身,成了比丘。他依照佛的教言精进修持,最后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阿难问佛:“华天比丘曾经种了什么福德,出生时自然天降花雨,还能变化出床座饮食供养世尊和僧众,后来又在世尊前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佛说:“过去有一位毗婆尸佛,当时僧众们经常到聚落度化众生,许多豪贵之人都大兴供养。一个穷人见到僧众非常欢喜,可是他没有供养的资具,于是便到野外采了许多花抛向僧众作供养,并且至心顶礼僧众,然后就离去了。”佛告阿难:“那时的穷人,就是现在的华天比丘。因为他以信心和恭敬心供养僧众鲜花,九十一劫以来,所生之处都相貌端严,饮食床具等随念便会现前,最后还能证道。所以,一切众生都不要轻视微小的布施,以为微小的布施没有福德。”

华天拥有常人很难想象的福报,心中想要什么样的饮食资具,立即就能幻化出来,这样稀奇的福报的因并不大,仅仅是前世供养僧众一把鲜花。现在有些人生活非常困难,拿住房来说,首先要买房子,买房子后还要装修,然后又要买家具、电器,前前后后要花许多钱,经济压力非常大,为了摆脱这种贫穷的命运,这些人也要像华天的前世那样供养三宝。

还有一个农夫供养稀粥的公案。有一个贫穷的老农夫,他到田地耕耘时带了一罐稀粥,当他看到富裕的人们供养佛陀后,心中想:由于我前世没有造善业,现在没有福报供养佛。世尊知道他的想法后,便来到他面前接受他的供养,老人欢喜地将一罐稀粥倒在世尊的钵盂中,佛陀作了加持后,稀粥变成许多,佛陀与僧众享用了稀粥并作了回向。以此供养的功德,老人的田地里长满了金穗。胜光王听说这个消息后,将老人的田地夺为己有,另外给了他一些普通的田地,结果这些田地中的麦穗又变成了金穗,而胜光王抢去的田地中的金穗却变成了麦穗。老人仅仅供养一罐稀粥,便彻底消除了今生的贫穷。

还有的佛经中记载:曾有一位农夫供养舍利子尊者斋饭,以此供养的功德,农夫田中的麦穗当下就变成了金穗。听说这件事情后,当地的国王将农夫的田地没收,给了农夫另一块田地。但农夫的田地一到国王手中,田中的金穗就变成了一般的麦穗,而农夫田里的麦穗又变成了金穗。连续七次都是如此。无奈之下,国王只好将霸占的田地还给农夫。

《百业经》中有一个“农夫供佛,庄稼变金”的故事,与上述的公案非常类似。舍卫国有一个贫穷的农夫,因为他的农田离家很远,所以妻子总是把午饭送到田地里一起吃。每当他们见到佛陀和僧众都非常欢喜,有一次夫妻俩发愁:我们前世肯定没造善业,才导致今生如此贫穷,若再不供养布施,来世会更加贫穷。农夫问妻子:“我们家有没有可作供养的物品?”妻子说:“尽管没有太多物品,但供养不在于供品多少,只要发心清净,就算对世尊供养微少之物,功德也很大。为了以后不再受贫穷之报,我们应该供养世尊。”妻子所说与丈夫所想不谋而合。于是妻子回家准备了家中最精美的饮食,次日带到田地里恭候世尊应供。佛陀观察到调化这对夫妻的机缘成熟了,便前来化缘。夫妻俩见到佛陀走来,欣喜不已,跑上前去祈求:“世尊能否接受我们的供养?”佛陀默许了,供养圆满之后,夫妻俩发愿:以此供养世尊的善根,愿我们从此不再受贫穷之苦,愿我们田里的庄稼变成黄金。

以其清净心供养的功德力和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田里的庄稼立即全部变成了黄金,夫妻二人欣喜若狂。妻子对丈夫说:“庄稼变成黄金固然很好,但我们应该得到国王的开许,否则不一定能享用这些黄金。你先去宫中禀告国王并献上一份黄金。”农夫便去王宫向国王禀告,并请国王接受供奉。国王半信半疑:“真有这样的事?”农夫说:“确有此事,陛下若不相信,请亲自去查看。”国王派人去观察,可使者根本见不到黄金,只见到一般的庄稼。农夫又祈求:“国王陛下,请您亲自去看一下,在我们的眼前,庄稼确确实实变成了黄金。”国王问:“你是造了极大的福报,还是遇到了殊胜的福田?”农夫说:“我遇到了殊胜的福田。”国王方觉可信,便随农夫去田里查看,结果看到农夫田里的庄稼真的是黄金。国王觉得非常稀有,问道:“你是如何现前这样的福报的?”农夫回答说:“我是供养释迦牟尼佛并至诚发愿,才得到这样的果报的。”国王听后,告诉农夫:“这是你的福报,你有权享用,不过我希望你尽量上供下施。”

此外,《杂宝藏经》中记载:佛在世时,有婆罗门五兄弟,四个哥哥入山修习外道,最后获得了五神通,最小的弟弟以种田为业。一次,这个最小的弟弟在耕田时见到佛来乞食,便供养世尊上好的饮食。供养之后,他田里的苗稼都变成了金禾,而且随割随长。国王听说后也来收割,其他许多人也来收割,但一直割不尽。后来四个哥哥在山上想念弟弟,不知道他生活得如何,便一起来看望弟弟。结果见到弟弟的福报比国王还大,他们问弟弟:“以前你很贫穷,为什么忽然暴富了?”弟弟说:“我供养世尊一钵饭,便获得了如是的果报。”四个哥哥听后非常欢喜,他们也到佛前作供养,佛陀为他们每人传讲了一句佛法,给老大讲了“诸行无常”,给老二讲了“是生灭法”,给老三讲了“生灭灭已”,给老四讲了“寂灭为乐”,他们修行之后都获得了圣者果位。

在这几个公案里,都是对三宝作了微小的供养,便获得了巨大的果报,可见供养殊胜福田的功德。《杂宝藏经》中说,如果有人以清净心,向佛陀、僧众、父母、病人布施一掬水,以此功德,在数千万劫中都会感受无穷的福报。但现在有些地方的人不供养三宝,却经常供养太上老君、文昌帝君、龙王、城隍等,许多乡村都有一些神仙庙,据说这些神仙有的保平安,有的保风调雨顺,各有不同的分工。当然我们也不完全排斥他们,因为这里也许有诸佛菩萨的化现。藏地也有许多佛菩萨化现的神灵,像莲花生大士就化现为格萨尔王[2]。所以,对各地的古圣、神仙,我们也不能轻率地排斥,但是从保险起见,我认为还是应当供养三宝,这是绝对有功德的。

这些供养的道理非常重要。有些参禅、修密的人自认为境界很高,经常说大话:“在究竟的境界中根本没有上供下施,这些要通通放下!”这样笼统地讲是错误的。在胜义当中是可以通通放下,但在世俗当中还是要通通行持。如果是根机好的人,尤其是宿世种过善根、今生又精进行持善法的利根者,他们直接修最高的法很容易开悟;但许多人的根机还没有成熟,如果最初就放下一切身语的善法,直接修最高的法是很困难的。有个人到藏地某个道场闭关了一百天,回来后我问他:“你修得怎么样?”他说:“太痛苦了,差点发疯!”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说:“因为要在一百天里安住,其实我一点都安住不来。”我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念咒语、祈祷三宝?”他说:“在关中不允许做这些[3]。”从他的语言和神色来判断,可能这次闭关没有得到什么利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就是没有打好基础。我并不是一味反对修高深了义的法,但一定要打好稳固的基础,否则最初就直奔最高的法而去是很困难的,甚至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我还遇到过一个老居士,她在汉地某个道场打了四十九天禅七,据说也是非常痛苦:坐香时屁股特别痛,根本就坐不住,但又不敢离开,就这样一直硬撑下来。我问她:“你修得怎么样?”她说:“唉,什么感觉都没有。禅堂里的师父问:‘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参!’我想了想,不知道什么意思。师父又问:‘狗子有无佛性?参!’我还是不懂……”其实,禅宗的窍诀非常深奥,像“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狗子有无佛性”这些话头相当于大圆满中的直指窍诀,只有少数根器成熟的人才能参得进去。有些人没有佛法的基础,连“佛性”还是头一回听说,直接要参“狗子有无佛性”还是很困难的。我觉得这些初学者还不如去念佛,这样比较保险。

 

 

【附:上师开示】

修行人不仅要自己修行,也要关心身边的众生,现在有些人只关心自己的修行,从来不管众生,这不是很好。如果谁都不管身边的众生,自己的证悟再高,对众生也没有利益。我小时候,宗教政策还没有开放,但因为父母和一些善知识的影响,自己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正法的光明。那时父母经常给我讲佛教的故事,邻家的一位老喇嘛也经常教育我们:在玩耍时不要造恶业,要尽量作一些供养三宝的游戏,比如拣几块石头、骨头作为佛像,拣几块牛羊的蹄骨作供器,里面盛一点土作“供品”,然后把这些“供品”供养“佛像”。因为受到这些良好的熏陶,所以我从小就对三宝有信心。

人就是这样,如果从小就有良好的串习,将会一辈子受益无穷,这个过程中关键是父母和师长要做工作。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一个多星期,今年(2009年)的5月31号是星期天,是儿童读经班学习的日子,也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日(藏历四月初八),正好我们学院当天开金刚萨埵法会。在这么吉祥的日子里,希望菩提学会的道友和儿童读经班的老师带领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以前许多家长在儿童节时,只是给孩子买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从来不注重孩子的心灵教育,其实这些物质享受只能增长孩子的欲望,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不利的。所以我希望居士们能把孩子集中起来,过一个佛教的儿童节,可以带孩子去放生,或者集体供灯,或者表演佛教的歌舞节目,等等。如果没有集体活动,父母也应该自己带着孩子做一些功德。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了凡四训》:是一部在汉地广为流传的劝善论典,它是袁了凡先生写给子女的家训,书中讲了四个问题: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2] 有些学者认为格萨尔王的故事是神话,其实这根本不是神话,许多不识字的民间艺人能唱上百万字的《格萨尔传》,法王如意宝也能唱前世成为丹增意吾布美时的道歌,这些传记和道歌根本不是臆造的,其中蕴含着甚深的佛法的道理。
[3] 按一些大圆满法的要求,在修持大圆满时,不仅要遣除三门的恶业,甚至连身体顶礼、口中念经、心中生起信心、悲心等都不能有。但这些都是很高阶段的修法,初学者很难直接行持。




{返回 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藏传净土法 第三十七课
下一篇:藏传净土法 第三十九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零二课
 藏传净土法 第五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七十一课
 藏传净土法 第十四课
 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二课
 藏传净土法 第十九课
 藏传净土法 第八十五课
 藏传净土法 第八十七课
 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七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三十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八、破假必依真难[栏目:韩镜清教授]
 因果的真相 第七章(四)不要跟随自己的习性起舞,而错过了真正的回乡的路[栏目:因果的真相]
 人心决定相貌[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圣者文殊利发菩提心愿文[栏目:所依经典·密]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我”的发展[栏目:创巴仁波切]
 传承峨眉文化 践行普贤精神——永寿法师与峨眉山佛教的未来发展[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四大不调时[栏目:超定法师]
 如何修布施?[栏目:布施]
 如石师[栏目:行者随笔]
 空·大自在的微笑·郑振煌 序[栏目:竹清嘉措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