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修习止观之利益
 
{返回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16

「修习止观之利益」

丑一修习止观的利益:

大乘和小乘的所有一切世间功德及出世间功德,皆是「止」与「观」的果。(世间。梵:loka。藏:’jig rten。意指loka。意指「毁坏」,亦即世俗、凡俗之义。「世」是有迁流的意思,「间」是间隔的立思。也就是被烦恼绕缚的三界与及有为、有漏诸法。「世间功德」是未离有漏系缚的功德,也就是属于「增上生」范畴的功德。出世间,梵:lokottara。藏:’j ig rten las das。出世间功德即是出离有漏系缚的功德,也就是属于「决定胜」范畴的功德。)《解深密经》(梵:Arya-samdhi- nirmocana-nama-mahayana -sutra )说:

慈氏,应知道,所有声闻、菩萨、或如来的一切世间功德及出世间功德,皆是修习,「奢摩他」及「毗钵舍那」的成果。

(问:)「止」和「观」不是行者经由修习而达成的心相续功德吗?怎可能把一切功德说成两者的成果呢?

(答:)下文将要说明的「真实止」和「真实观」(而非「随顺止」和「随顺观」)才是经由修习而成就的心相续功德,所以并非所有一切大乘和小乘的功德、皆是由它们产生。然而,只要是涉及一念专注善所缘境的「三摩地」,均可以归人「止」的范畴,而但凡抉择「如所有性」或「尽所有性」的善「慧」(藏:rig pa),均可以归入「观」的范围。所以,经文便是就这种意义而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所生(的果),所以没有冲突。《修信大乘经》(梵:Arya-mahayana-prasada-pra bhavana-nama-mahayana-sutra)亦就这种意义而说:

善男子,这些说法就是要告诉你们,菩萨对大乘的信解与及一切从大乘产生的事情,皆是由无散乱心不颠倒地思维法义而产生。

「无散乱心」便是「止分」的「一心专注」(心一境性)。「不颠倒地思维法义」(实事及义理)便是「观分」的「观察慧」(藏: so sor rtog pa’i shes pa)。所以,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是由:(1)以观察慧进行思维抉择,及(2)一念专注所修境这两者而达成,而不能单凭修持「观察修」(藏:dpyad sgom) 或「安住修」(藏:’jog sgom) 而获得。《解深密经》又说:

只要人们能修习「毗钵舍那」及「奢摩他」。便能脱离「粗重缚」和「相缚」。

文中的「粗重」(藏: gnas ngan Icn)是指一切在心相续之中能增强「非理分别」(藏: tshul bzhin ma yin pa’i rnam rtog,又作「邪分别」)的「习气」(藏:bag chags )。「相」(藏:mtshan ma) 使是对「非理邪境」的持续贪着,它能长养这些「习气」。《般若波罗密多教授论》(梵:Prajnaparamitopadesa。宝生寂论师造)曾说「毗钵舍那」能断除前者,「奢摩他」能断除后者。虽然这些被认为是「奢摩他」和「毗钵舍那」的利益,但是文中并未使用「奢摩他」或「毗钵舍那」的名称,至于「静虑」和「般若」的利益亦有类似的说法。必须知道,这些说法皆是描述「奢摩他」及「毗钵舍那」的利益。


{返回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显示此二摄一切定
下一篇: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别学后二波罗密多: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学习静虑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学习布施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册 道前基础 暇满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学习持戒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毗钵舍那资粮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学习安忍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册 道前基础 听闻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册 序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册 正宗分 教授殊胜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册 道前基础 亲近善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选集 四十三、须陀洹果[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控制情绪而不压抑情绪[栏目:找回自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