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降伏其心 一 丛林中的规矩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65

丛林中的规矩

佛教传到唐朝时,马祖、百丈创丛林、立清规,一直到现在。在两位祖师未创丛林、清规之前,那些出家人都是找个山洞或结个茅蓬自己清修。很少有大众集中到一块修。自从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到唐朝时开悟证果的特别多。但对佛教推动的特别慢。自从有了丛林后,把佛教传布开了,固然是推动了佛教的发展,但佛教的衰弱也从此开始。我想两位祖师创立丛林是看到了这一点的,那为什么还要创建呢?因为利大于弊。有了丛林,就有了矛盾。大家都是学佛的,但毕竟不是佛。内部的境界、素质都不一样。即使当时在佛身边的人,还有菩萨和罗汉的区别。

台湾的佛教都是各自为政、各占山头、互不来往。中国大陆避免了这一点。因为政治上统一管理。西方国家的宗教乃至佛教,也都是这样,彼此之间,互相并不往来。

当时立的规矩,随着时代的需要在不断地改进、变动。因为时代在变,你不去适应社会,自然会被社会淘汰。出家人的戒律好几百条,都是随着这几百条变来变去。但都离不开五条根本戒律。丛林共住规约有十条根本规约,虽然各丛林规约有所不同,但也都离不开这十条。清规戒律并不是用来约束我们的,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改变习气毛病、改变命运、成就我们的。因为一个俗人很难管住自己。有几个人能达到孔子讲的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呢?圣人已经超越了,已达到无持、无犯的境界。而作为一个没有超越三界的人来说,是一定会被因果束缚。这时只有用戒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一个修行人一定要相信因果,否则一切免谈。越往上修,越要深信因果。只有深信因果,他内在的“质”才会突飞猛进地发生改变。一个人的智慧为什么不出现?就是因为悲心生不起来。

修行人,一定要学会约束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怎么做都没有错,当两个人相处时,对方就是一面镜子。你会用,会回光返照,看到别人的毛病,就会发现自己类似的缺点。所以祖师们比较注意共同熏修。从丛林里出来的人素质不一样,比较懂规矩。从小庙里出来的即使是内在境界很高,由于没有长期的熏修,许多毛病习气很难改掉。如果一个人在团体中能够适应,能和周围的人很好相处,说明他内在的境界有一定的层次,习气也比较轻微。他才能在丛林里呆得住。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独来独往?喜欢清净,固然是一个因素,但主要是因为他无法接受别人的种种习惯,或者说“习气毛病”,不能包容别人。

实际上在一个团体里没有规矩确实不行。五花八门,你一个样子,我一个样子,没法管理。团体里出来的,代表团体的形象。天下丛林那么多,为什么都有各自的规矩?如果你不能适应某个团体,你在这个团体就住不下来。如果能适应这个团体,说明你内在的境界和这个团体是一样的。人们常常说和这里有缘,和那里无缘,“缘”是什么呢?就是彼此适应。这个道场定的规距和自己相适应,就是有缘。如果这个道场定的规矩约束你,你感到难受,就觉得没缘。一个道场有了规矩就不需要人来管而是用制度来制约。

一个人要学着去适应规矩,当你适应后,会发现规矩什么都不是,对你来说就好像不存在。比如说“吃素”,开始不让你吃肉,你会感到很难受;当过了几个月或者半年以后,习惯了吃素,你对“吃素”并不感觉到受约束。你超越了这个戒律,它对你来说就等于没有了戒律。没有超越,这个戒律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得你难受。到任何一个团体都要适应这里的大众,遵守这里的规矩。适应了住着就舒服,不会感到难受。为什么有的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适应?如果一个人内在的主观意识不是太强,到任何团体,都能很快与这个团体衔接在一起。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降伏其心 一 学佛要有自己的佛学思想
下一篇:降伏其心 一 顺其自然与无我
 三次闭关纪实 二次闭关:雪域奇遇
 降伏其心 二 入睡与入定
 降伏其心 一 有没有男女双修
 三次闭关纪实 首次闭关:绝尘忘我
 提要求要有本钱
 降伏其心 二 一心不乱做事就是修行
 多情乃佛心
 降伏其心 二 修行的四个阶段
 降伏其心 三 修身与悟道
 你以佛性看众生,众生都是佛;你以人性看众生,众生都是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5经 阿难经[栏目:相应部 9.林相应]
 第十九则:素食者不遭杀劫[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在佛教中,瑜伽的意思是什么?[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八卷)[栏目:净空法师]
 The Heart is Knowing[栏目:Others]
 如何报老祖宗的恩[栏目:仁焕法师]
 隆莲诗词选[栏目:隆莲法师]
 运载群生渡生死河[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安居第六十九日(三):五念门的效果——所作随意自在成就[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0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