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降伏其心 一 如何念佛 净土的实质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15

如何念佛 净土的实质

今天再重复讲“如何念佛”。

为什么要念佛?念佛是不是一个修行方法?如果是一个法门,那么和其它法门相比,“念佛”是否是最好的法门?是不是修行最快的法门?在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谈一下过去古人修习“念佛”的方法,以及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念佛法门的,什么时候盛行起来的。

你们读过《楞严经》的知道,佛问修证圆通的方法,二十五位菩萨、大阿罗汉中,就有一位菩萨是修习念佛法门而证得圆通的。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成就过。那个时候修习念佛法门,与现代的念佛法门有没有区别呢?过去古人修习“念佛”法门,并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临命终时,而是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成就了,并不是依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为什么现在的人都把希望放在临终,没有人敢把希望放在活的时候就成就呢?

东晋时代,曾有半个世纪流行过念佛法门。半个世纪过后,在南北朝,流行“止观”法门,也有很多人成就了。数个世纪之后,唐朝非常盛行坐禅,200年中成就者非常多。不仅仅是出家的,在家的也有许多成就的。三个世纪过后,转眼到了九世纪,到了宋朝的时候,禅宗已经开始衰落。但大多数修行人,都还是在修禅。而成就者却已经很少了。也正是因为禅宗的衰落,其他法门相继而起,这时开始流行“喇嘛教”。喇嘛教的流行通常是在西北、西南地区,东南、东北以及中原地区很少有喇嘛教。在东南、东北、中原这三个区域是汉人集中的地方。汉人在这几百年中信佛,依靠什么方法修行呢?禅宗、净土宗、天台宗,都比较流行。宋朝以后,修行人逐渐偏重于研究佛学。正如临济禅师所预言的:“这个时期(唐朝时)过后,将流行乾慧。”也就是头脑的智慧。“以后不是落在空上,就是落在有上。”这句话绝对正确,尤其是出家人表现的更加极端。落在“空”上的人,不要别人打扰,喜欢清净。一旦有人打扰,就会产生报怨,再严重还会产生嗔恨,给外人的感觉是,这个人非常孤僻,不愿和人接触。实际上是喜欢清净。落在“有”上的人喜欢热闹,成天喜欢干活,每天总想找事做,或者找人聊聊天。后一类的人,出家的比较少,在俗的多些,不管是哪一类,都是错误的。一个出家人要能动、也能静,不论是什么环境,都要把握住自己的心,不被境转。正因为把握不住自己的心,所以六根常被六尘转了。有的人被转了还不知道,有的人会觉察到,马上通过念佛、持咒语把心拉回来,可不久,又被外境拉走掉了。

为什么现在念佛人很难以成就?既然是这个时代流行这个法门,为什么成就的人又很少呢?曾经有人预言:“末法时代流行念佛”。以此说来,晋代也流行过念佛,是不是晋代已经是末法时代了?实际上不是。有一位大法师讲:“到了末法时代,只留一部《阿弥陀经》,人人讲《阿弥陀经》,人人念阿弥陀佛。换言之,现在只讲《阿弥陀经》不讲别的经,不就是人为地把佛法推向了末法?实际不是,八万四千法门,一个也不会少,有多少众生,就会有多少法门流传下来。

现在大家都在念佛,可是都是用“口”念,而不是用“心”念。看看“念”字的写法,“心”字上边一个“今”字,就是说念要用心。如果口念,心不介入的话,又怎么能把净念的功夫,贮存在阿赖耶识中呢?之所以要“净念相续,就是为了要贮存到阿赖耶识中。何谓“净念”?没有夹杂的“念”。如果能保持“净念相续”(即净念不断),当下就是,根本不需要等到临终。正因为大家达不到净念相续,所以中间才会产生妄想。如果“心”发动起来,就不用嘴念。那么现在心未发动起来的时候,最好要发出声音念。通过舌根发出声音→耳根将声音录进→再贮存在阿赖耶识中。如果嘴不出声,耳根会被外境的杂音干扰。就像录音机录音时,环境太乱,就录进了杂音。如果没有杂音,就是一种单纯的念。你念佛是否是“口念、耳闻、心受”?如果这三方面没办法结合,我可以老实告诉你,你念佛的方法没用。必须要“口念、耳闻、心受”,才能贮存在阿赖耶识中。把过去不好的信息淡化掉。比如说,我们的阿赖耶识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味道的杯子,我们不断地往杯子里兑糖水,最后杯子里的水全都变成了甜的,其它的味道都淡化掉了。如果念佛不是“三方面”结合,就如同杯子里的甜水没有放够,也就没办法把其它味道淡化掉。

实际上我最推崇念佛法门。因为念佛法门最简单、最方便、最安全,也最适合各类根器的众生,三根普被。可现在人念佛都不用心,而是用口。更可笑的是,有的人给自己规定每天念佛十万遍,都是用口念佛,心在考虑问题。十万佛号念完了,问题也考虑成熟了。两不耽误!哈哈,念佛真好。

如果现在无杂念,我说话的声音,你会原原本本地录进去。因为没杂念,耳根不会把别的声音录进去,只会将我的声音录进去。就像一台声控的录音机一样,我一开口讲话,你马上就录进去;我不讲了,你马上停止录音,但是大家做不到。也许是我讲话的时候,你的妄念少一些,那是因为我的声音,干扰了你的妄念,我不讲的时候,你的妄念就又开始了。

过去修“净土法门”,实际上是不念佛的。不是说念佛就是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绝不是净土法门。这是几百年来法师们犯的一个严重错误,说念阿弥陀佛就是净土法门,就像“光头的人不一定是和尚”的道理。实际上表象的东西,不代表实质的东西。

“不夹杂”、“不间断”,并非永不间断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而是前面的杂念已断,后面的杂念未起,中间的空灵明了的状态,即是“净念”、即是“不夹杂”。如果这个“净念”相续,即是“不间断”。正因为这种“净念相续”不出现,才杂念不断。祖师们出于慈悲,才善巧方便地叫我们不停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否则杂念不断出现。一个杂念、二个杂念、三个杂念……杂念不断出现。祖师们见到众生的弊病所在,才开创了现在这种“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

不论是哪个法门,包括天台止观等,实际上也都是为把“净念相续”的境界修出来,或者说为了“觉照”出现,(觉照出现,也即是净念相续)乃至包括庄子讲的“坐忘境界”,以及密宗的“中脉通了,处在大光明藏里”,也都是这种境界。实际上大家如果不会修“净土法门”,其它法门应该很容易修,因为最高的是净土法门。其它的法门都是基础,尤其“密”更是基础。但现在大家都认为,密宗是最高的法门,密宗出现的最晚,最后出现的都被认为是最好的。实际上整个密宗和道教的修法非常相似,都是修有为法。很少有人通过修密、修道,而最后转到无为法上来,因为他依赖惯了“有为法”这个拐杖,很难放弃这个拐杖去修“无为法”。就像有人念佛念了十年、二十年,一旦不让他念,他会感到很空虚。必须有个抓得着的。念佛的抓住个“阿弥陀佛”;密宗抓住个摇铃铛,结手印,摇头晃脑;禅宗是每天看妄念,如果几分钟不看,妄念又形成一大片。这一大片妄念,把原来产生的一点点清醒觉知的境界又冲散掉了。为什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大家所修的一点点清静的境界是在清净的环境中修出来的,一旦环境改变,这一点清净的功夫就会慢慢消失,在静中修出来的清静定力,是一点用也没有的。也就是说在闭关、住山洞修出来的定力还不够。为什么祖师们住一段洞以后,又赶快出来?就是为了借助于洞中修出来的这一点点清静,去红尘中继续磨炼。这就是:“烦恼修在烦恼中,定力修在红尘中,智慧显在烦恼中。”

我确实看到过一两个人,事越多,心里越不着急,做起事来越平稳。但大多数人是:事越多心越乱,做起来茫然不知所措。既然现在修净土法门都修错了,那古人又是怎么修净土法门的呢?古人修净土法门,当想到“阿弥陀佛”时,整个六根都变成了阿弥陀佛的形象,自己也不是自己,整个变成了阿弥陀佛在念阿弥陀佛。这样下去阿弥陀佛也不需要念阿弥陀佛了。所以佛告弟子们“法门无量誓愿学”。遇到大海坐轮船,遇到高山爬上去,遇到平地可开车、可以挑担子。

古人参访明师,是好好地跟师父学习。现在人越参访越糊涂。如果一直跟着一个师父修,还清醒点,如果跟两个、三个师父修,越修越糊涂。为什么这样呢?没有智慧,法理通达的太少了。

不论你驾驭哪个工具(即修哪个法门)必须都回归到“净念相续”上,否则绝不可能成就。有时通过人为达到,但不会保持太久。比如屏住呼吸(不呼不吸),用心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清清净净,此时非常接近“净念相续”的境界。就是惠能告诉惠明的:“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这时什么都不去考虑,不去回忆过去,也不要思量未来,当下是什么状态,就是本来面目。如果这个状态一直保持下去,就已经成就了。处在这个境界中,别人骂你,你知道,但不会破坏你内在的境界。有人叫你吃肉、喝酒也不会破坏你内心的境界。外界干扰不了内境,处在三摩地,六根与六尘已经相互不起作用,根、尘之间已断掉了联系。

每一个呼吸,大家要清清楚楚,每一个脚步,要清清楚楚,每一个起心动念,要清清楚楚。如能天天这样,就是处在三摩地。

等把前边的广场推平以后,不再带你们打坐了,带你们走路,每天两个小时。我就是在走路的时候,捕捉到这个境界的,那时光着膀子,只穿一条短裤,每天要走几个小时。有一天半夜,走着走着,突然一下子就空掉了,没有我了,接着一股强大的力量与我合成一体,以后这种境界就再也没有消失掉。

“我空”没达到,怎么能达到“法空”?又怎么能达到空也空?这三个“空”,“我空”是一下子达到,法空是不紧不慢地达到。刚开始是故意提起,到后来是自然提起。“空也空”,不是容易达到的,就算偶尔达到,不能保持太久,还是不行。

* 牛头懒融禅师就是睡禅。我有个师叔从来都不坐,成天躺着,但绝不会睡着!躺着更容易放松,但一般人躺下就睡着了。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下一篇:降伏其心 一 什么是一心不乱
 如何来人才
 降伏其心 一 修行人必须学会管住自己
 降伏其心 三 修身与悟道
 降伏其心 三 修生理与修道
 打坐小技巧
 如是降伏其心
 降伏其心 二 体内能量唤醒后有什么表现
 心中月 下 论生命
 降伏其心 二 什么是盂兰盆会
 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佛教徒[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十六届:在十六届生活禅夏令营闭营布式上的讲话(夏泽红)[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第三篇:临终成就 贰、随机问答 一、助念常识[栏目:智敏慧华上师开示录·圆觉心法指归]
 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六[栏目:郑振煌居士]
 竿影见佛[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佛教伦理中国化的方式与特色(方立天)[栏目:佛教与伦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