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 止观法门
天台宗认为止观法门可以概括一切因地行门及果地功德,是修行人最急需的正修之道。从因地的修习来说,止可伏一切惑,观能断一切惑;止有爱养心识的作用,观能开发妙解功能;止是禅定的胜因,观是智慧的源流。所以成就了止观二法,无疑即能圆成佛道,自利利他。
止一般分为“方便三止”与“次第三止”二种。“方便三止”是系缘止、制心止、体真止三种止法。
一、系缘止 把心集中在鼻端、脐间、涌泉等处,或专念佛号、专持一咒、观想佛相好等,都是系缘止的方法。
二、制心止 心中无念,一法不立,默默返观心性。若妄念起时,即以“放下”“断”等法制止散动,即“念起即觉,觉之即无”的方法。
三、体真止 是把随心所念的一切诸法,用因缘无性其体本空的观察法,使心不生取舍,缘歇心空,能所双亡,便能体入真空之境。
“次第三止”是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二边分别止的三种止法,是在方便三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修法。
一、体真止 以内观、外观、内外观等观察法,止息攀缘妄想,体入寂然之理体,证达真谛空性。与前面的体真止法相同。
二、方便随缘止 在体证真谛空寂性体上,同时知空非绝对空无,不执理废事,于内外变化的境界上,方便断习及方便随缘教化众生,在种种缘中,安住不动,不取不舍,即相离相,渐能成就俗谛妙用。
三、息二边分别止 在真谛边易住于“空”性;在俗谛用边又易住于“有”相,这二者皆不契中道实相。所以应进一步体知心性非真非俗,不住空,不住有,停息真俗,空有边的执着,但也不废真俗空有的妙用。于法自在,能成就中道第一义谛。
次第三止可次第断三惑、证三智而成三德。
观法一般分为“次第三观”与“圆顿三观”二种:
“次第三观”是先从假入空观,(也称二谛观)与体真止的意义相同;再从空出假观,(也称平等观)与方便随缘止的意义相同;最后是中道第一义谛观,与息二边分别止的意义相同。但是,观以照理为本,所以显了心智契证三谛。
“圆顿三观”是不思议的观法,又叫“一心三观”。即于一念心中所明一实相谛圆理上,观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这是总空观;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而不假,这是总假观;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这是总中观。三观即是一观,一观即是三观,因此三观融于一心,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皆即空、即假、即中、无次第先后,绝待圆融,任运现前。因为圆修三观,于是三惑破于一时,三智发于一心,顿时圆成三德秘藏,所以称为“不思议圆顿三观”。
在修的方便上,止观法门皆有坐中修与动中修二类。动中修又有历行、住、坐、卧、语、作“六缘”修止观,及“六根”对“六尘”时修止观二种。此二类皆应随宜相续而修,不令间断,方能有成。
一心三观在初步的修法上,又有所谓推检法,即用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的“四句”来推理检点一念性具三千的道理,破一切住著,使离一切妄见。如能于推理时使心念澄澈,当下湛湛寂寂,万念俱空,就证入一空一切空的不思议空观,照于不思议的真谛境。恰当空空寂寂时,即便顿了自性中原本具足一切诸法,并不象木石般的冥顽不灵,所以能妙用无尽,法法全彰,即证入一假一切假的不思议假观,照于不思议的俗谛境。又正当诸法宛然时,即照而寂,却当体全空;即寂而照,却法法具备,这样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即证入一中一切中的不思议中观,照于不思议的中谛境。由此可见,四句推检是圆修一心三观的善巧方便。
练习题:
1. 止观法门有哪些殊胜的地方?
2. 止分为哪二种?有何不同?
3. 方便三止怎样修?
4. 次第三止怎样修?
5. 观分为哪二种?有何不同?
6. 次第三观怎样修?
7. 一心三观怎样修?
8. 止观法门在方便上有哪二类?
9. 圆顿三观的推理法修习过程如何?
思考题:
1. 三止三观各种修法,是否已概括了一切的修行方法?为什么?
在止观的各种修法中,您认为哪些是事修?哪些是理修,哪些是事理圆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