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新时代心伦理—圣严法师与钱复、施振荣、刘炯朗、张淑芬的对话 寻求永续的、利人利己的利益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43
新时代心伦理—圣严法师与钱复、施振荣、刘炯朗、张淑芬的对话
 
   寻求永续的、利人利己的利益
  
  施振荣(以下称施):一般人常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性本来自私,但由于因果循环,到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但如果我们能把「自私」改成「自利」,以「利他」为出发点,这个利益才能够真正永续。
  
  我们知道,如果只是自私,反而将对自己的生活造成最不利的影响。现在社会上的高位者,无论是家长还是知名人士,都更需要提倡「利人则是利己」的新观念,因此我也决定由自己开始做起,试着说服大家追求对人生价值有利的「利」。
  
  第六伦有别于前五伦,在群(包括社会、自然环境)我之间,由于循环较慢,产生的影响表面上不是那么显著,因此我们经常忽略这样的伦理关系。今日社会上许多政治人物,所作所为多以自私为出发点,带给社会不良示范,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私为本位的文化。其实站在治理众人之事的立场,这样的人更应该具备伦理观念,如此才能对自己产生真正的利益。如果经济、社会及环境三者有一方无法平衡,那么之前没有预料到的种种问题就将一一浮上台面。
  
  公司的治理本身就源于治理的文化,要考虑到所有利害相关者的权益,过去人们总先考虑到股东净值的报酬率,而在今天,应该考虑的是,多方面的平衡及整个经济体相关的整体报酬价值。从过去一、二十年的社会发展可见,企业的品质是全体员工的责任,由于每个人角色的多元化,过去企业创造优良品牌只是行销人员的责任,今日早已是全员品牌管理的时代了。
  
  总而言之,建立台湾整体形象是全民各行各业的共同责任。虽然「心伦理」运动的最终目标仍是利己,却是要我们关注到广义的、社会整体的利益,而非单只从个人金钱的角度出发。我们要赚快乐、欢喜心,付出以后的欢喜心,由利他来利己,如此才能创造全体真正的、永续的价值。
  
  叶:在了解「心伦理」的规范及价值后,请台积电文教及现代妇女基金会董事张淑芬跟我们谈谈,「心伦理」运动应怎么落实到家庭生活中?
  
  张淑芬(以下称张):由于现代社会强调个人发展,导致过度自我中心而形成自私,因此刚刚大家都把焦点放在为社会、国家奉献的伦理观念上。然而我从自身的角度体会到,社会、国家的基础仍在于以个人为出发点。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伦理及道德观念,层次高低亦有所不同,故该如何逐步自我提升道德观念,从挫折中学习,就是「心伦理」运动推行的开始。
  
  以我自身为例,在五、六年前,我对社会抱有莫大热情,看到人心不安,许多人在绝望中走上自杀之路,我感到十分心痛,于是开始撰写文章、四处演讲。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些努力并未达到如何的效果,因而退而求其次,先安定自心,随时随地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拥有清净心之后,自然能够更容易了解别人所发出的讯息,得以渐进地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人,彼此交流。其实这样的正向互动,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家庭伦理开始。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步调迅速,不容易真正深入地认识自己、了解家人。如果能够多给自己与家庭成员一些相处的时间与空间,细腻地经营彼此对待的方式与态度,我认为人们的家庭生活会更加健康。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很快乐,我们的社会、国家就会很快乐。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新时代心伦理—圣严法师与钱复、施振荣、刘炯朗、张淑芬的对话 从自身发心推及影响他人
下一篇:新时代心伦理—圣严法师与钱复、施振荣、刘炯朗、张淑芬的对话 与人相处从心出发
 暴风眼中有平安—SARS后的心灵对话 如何预防秋冬SARS复发..
 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充实饱满的自我实现..
 佛心、宇宙与觉醒—圣严法师与太空人米契尔博士的对话 科学与心识奥秘..
 世界尽头的光明—圣严法师与维德.戴维斯博士的对话 知足常乐
 生命的价值—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吴若权、陶喆的对话 青少年问题面..
 全球化趋势下的信仰价值观与教育—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的对话 打开心..
 经济与环保的创新作为—台湾青年领袖促进和平论坛 环保就是节省资源..
 无名问无明—圣严法师与李连杰的对话 现场问答
 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八种宗教形态
 珍惜生命—圣严法师与吴念真、黄春明、李明滨的对话 二、正确的价值观,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我 冥想:我是谁?[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慈悲鸟(本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修行自性之推究[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九章:修习慈心[栏目:德宝法师]
 如何修福[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二 (1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佛教真面目 第四章 修证 第一节 禅宗[栏目:冯达庵居士]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七)不能以词句掩盖觅心法见解[栏目:圣者言教]
 修行在于净化内心[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Simhas Question Concerning Annihilation[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