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动静中 一切归于自然─ 谈「动静自如」的人生哲学
我最近对于「动」「静」有一些体悟,写成一首偈子给大家参考:
能动有命,能静有灵;
动时无碍,静时放开;
生活在动静中,一切归于自然。
一个人如果有活动、呼吸和动作,就有生命,就是生命力的显现。人既然身为「动物」就一定要动,动不了就是有病;但若只会动,也只是一种「蠢动」、「好动」的凡夫生命而已,所以还要加上「能静有灵」。也就是说,我们在「动」之后,还要让自己安定、止静,我们的心才会安宁,才会有智慧。一个人光会动作、工作,而没有沉着的心,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绝对不够灵光的。
「动时无碍」─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作、活动时,一定要达到心中没有罣碍,所以动中也在修禅,达到心中没有罣碍和烦恼,才能处处圆满,就是在修「动中禅」。
「静时放开」─是说我们在禅修打坐时,一定要放开任何一件心事,譬如今天大家来这里上禅修班,就要放下所有的烦恼罣碍,才有禅修的功德。也就是要放开家务事、恩怨事、烦恼事、得失事、利弊事,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苦恼及轮回之因。
为何人要「守静」和「禅修」?因为一个人若过度地动,身体机能会不堪负荷而生病,灵光就会减少,成为一个病态的「过动儿」,所以「动」后一定要守「静」。「静」才有境界,「动」只是一种方便应用而已,所以「以动为用」、「以静入道」,「静」才能摆开一切烦恼。我们每天都有很多想法、做法和看法,在困扰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沈沦了,就如佛教说「自缚、自绊」,就是拿很多绳子来捆自己,让自己不得自由。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求得「解脱道」,所以不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一定要「抽出半个钟头」来安顿我们的身心,把一切的工作、烦恼、障碍都放下,让「烦死、忙死、气死」的心「活过来」,不要「磨死」那尊「佛」了。此时才能体会到其实自己很无聊,很多纷争、想法、执着及罣碍,都是多余的。
任劳任怨 无执无苦
「生活在动静中,一切归于自然」─人要如何归于自然?只有两句话─「任劳任怨,无执无苦」。所谓「任劳容易,任怨难」,我们常能在做事时「受苦受难」也不在意,但却不能忍受别人「嫌一句、骂一句」,只会想赶快辩解,和别人计较、翻脸。
其实,我们要修「任怨行」,也就是「欢喜做,甘愿受」,无论什么职务,都要欢喜做,并且甘愿承受一切顺逆境。我们既然已经在修行了,就不要和世俗人一样,无法忍受别人的批评或嫌弃;既然已经选择了我们的工作、修行、师父和道场之后,就要「心甘情愿」。
所谓「欢喜受」,就是无论遭遇逆、顺、苦、乐境,都要欢喜接受,让一切归于任运自然,才能解脱自在。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谐人生」,「自然」就是「和谐」、「互助」、「体谅」、「包容」、「慈悲」及「智慧」的综合体。人家对我们不利、无礼,这也是自然的显现,就如打雷、台风都是逆境,我们仍要逆来顺受,毕竟这都是大自然必然的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禅修,可以说是修行的根本功夫。若一个人没有禅修、没有往内观,即使坐死、参死都是一个凡夫。所以禅修不只是打坐,是在每一个时刻往内观,不要往外去想、去看,我们要欣然接受一切境遇的「风风雨雨」,这就是一种「超越」,唯有超越才能到达彼岸、解脱生死。
本来无罣碍 放下即自在
无论初学佛者,或学佛多年者,都要时时内观、时时内省,才知道许多心中的烦恼罣碍都是多余的、无意义的。所以在「动」的时候,我们用「智慧来应世接物」;在「静」的时候,放松身形「安住自己的心」。「动的时候无碍,静的时候放开」,所以生活在动静之中,要让一切归于自然,让一切的烦恼、不平,都归于平静,来享受人生、享受自然。
学佛的人,每一刻的心,都要发露出最大的慈悲和爱,来包容整个世界。有如我们口袋里的钱,虽然很脏,我们也不嫌弃,当我们包容了「污秽与错误」,原谅别人,就能显出大用。我们千万不要去排斥别人,即使能让我们满意的人很少─包括我们的父母、妻子、师长及同修,但就像钞票虽然很脏,若没有它们,也会让人走投无路。故《般若心经》说「不垢不净」,亦即是,「包容一切,一切便为我所用;排斥一切,一切不为我所用」,便成为一个贫穷、孤独、无能的人。
「释迦牟尼」的「释迦」译成中文为「能仁」,所以修行人不但要有「能力」,还要运用最大的「仁慈」来待人接物;即使是有能力的人,还要有慈悲的一面。「能力」只是一种「工作的利器」,「仁慈」才是「佛心的精髓」。
我们不要批评佛陀,不要批判经书,不要评断师父们的所作所为,否则只会让你的心起更大的懊恼。而是应该要恭敬、护持三宝,如此才能回归佛陀的怀抱、得到佛法的滋润,身处佛菩萨的加持中。因此,时时念佛、念法、念僧的人心中就会没有障碍,我们要放弃自己的想法,放弃自己的执着,随缘、恒顺,才会没有痛苦,也才能「无执无苦」、「当下解脱」。
今天大家来参加禅修班,学打坐、学调息、学观修,就是要从污浊、烦恼、动乱的生活漩涡中,找出一条生路。我们出了一个「牢笼」,不要再进入另一个「执着」新牢宠,要真正地求解脱。若能不为自己想,事事皆为众生想,如此,你的修行便能一日千里了,祝福大家早证菩提大道,阿弥陀佛!
2000年1017日 开示于台湾佛法山台中圣德禅寺禅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