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七佛通诫
 
{返回 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58

七佛通诫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法句经卷下述佛品》

这个偈子相当通俗。唐朝鸟窠道林禅师说它“三岁儿童虽道得”,可惜八十岁的老翁也做不到。实际上这四句话在很多经典中皆可看到,乃是有名的“过去七佛通诫偈”,这是过去的七位佛用来教诫弟子们的话,亦可说这四句话已涵盖全部佛法的精义。

“诸恶莫作”是消极的持戒,“诸善奉行”是积极的持戒,“自净其意”是定慧并重、定慧双修,“是诸佛教”是说一切诸佛都用以上三句话来教导弟子。某些译本把“诸善奉行”译成“众善奉行”,意思是相通的。

有人批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天方夜谭,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一点过失也没有,而善行无边无数,怎么可能做得完?也有人批评“自净其意”是脱离现实的梦想,因为人心充满七情六欲、恶念,不善与生俱来,连婴儿也不能免。所以有人怀疑这三句话有问题,其实这是劝勉我们学着去做,做一点算一点。

“诸恶莫作”,不论什么恶,都不要做。有人认为大恶不做,小恶无妨,然而大恶是从小恶扩大养成的。此外,若不以小恶为恶,会逐渐失去警觉和反省心,对大恶也就不以为意了。如果知道小恶是什么,更会知道什么是大恶。能够不做尽量不做,能够少做尽量少做。

“众善奉行”,道理亦同。善不论大小,凡在手边、在面前,需要做而能够做的,即应随喜、随分、随力、随时去做。但好事也分层次:没饭吃的人马上给他饭吃,这是一般的好事;较高的好事是使他经常有饭吃,以后永远有饭吃;最高的好事,则不但使其物质生活没有问题,而且提升其精神生活,有智慧、有慈悲,净化自己、净化社会。

“自净其意”更难,但不是做不到,要随时随地觉察自己的心念是在什么状态下。如果出现烦恼,要用观念及方法来帮忙。在信仰的立足点上,当然有佛菩萨来帮我们,在心理转移的功能上,也有化解烦恼的作用。然在理性的疏导方面,可以使心灵渐渐明净,贪瞋邪见之火渐渐消灭,便是无私无我的伟大人格显现。


{返回 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知不如行
下一篇:永不疲倦
 处处如来
 小道放荡
 三无漏学
 禅能离欲
 自我圆融
 智慧之眼
 精勤无难
 心的画家
 不用议论
 第一义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0 往生把握[栏目:元音老人]
 从绝望开始[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向上部分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7——带着正见、正修、正行,时时刻刻修持佛法[栏目:桑杰年巴仁波切]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一[栏目:净界法师]
 如何得到长寿佛灌顶,灌顶的意义是什么?[栏目:海涛法师]
 悟彻人生智慧的品格 品格的智慧(觉真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学佛根本发心[栏目:学诚法师]
 解脱的技能 僧侣生活[栏目:阿姜李·达摩达罗]
 从佛教医学看佛教[栏目:佛教与医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