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具格弟子
作为弟子,应具备“质直,具慧,求法义”三项条件。质直,即没有偏执和成见;具慧,即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求法义,则是希求佛法的意乐。否则的话,带着自我原有的标准和成见来接受佛法,那么学到的就是自己加工过的观念,而不是佛法本身。故应以清净心和恭敬心闻法,不搀杂任何水分,这样才能如实接受佛法。
学佛者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随信行,一是随法行。前者多是直接由信仰或感性认识而产生信心,后者往往是在解决法义疑问的过程中,逐渐对善知识生起信心。至于信到什么程度,两者也有所区别。随信行的人,多在短时间内就能生起强烈信心;而随法行的人,则须跟随师长的步步引领,突破一重重疑惑,抵达一道道境界,信心才能随之坚定。不论何种根基,认准善知识后,都必须念恩生敬。我们亲近善知识,并不是为亲近而亲近,而是为了抉择法义,解决生命问题。
信和敬,是学佛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经云:“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可见信对于学佛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对善知识未生净信,自然不会毫无保留地信受上师所言。即使听了法,也会生起种种妄想和疑问,不会放在心里,更难以依教奉行。目前的佛学院中,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学生对老师没有信心,虽然学了几年,信心、道念往往未进反退。而对佛法和善知识的恭敬,也是学佛的增上缘。面对自己非常尊敬的师长时,我们的心就很容易保持清净。反之,面对自己无所谓甚至瞧不起的人时,我们的心就很容易陷入散乱或妄想中。《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之首即为“礼敬诸佛”,这一礼敬并非针对一佛、二佛,而是将所有微尘都观想成佛菩萨并一一礼敬。若能这样观修,内心自然会保持清净。当我们具足清净心时,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
由此可见,选择具格上师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将自己调整为合格的法器。如果将善知识传授的甚深佛法比做甘露,那么我们就是接受甘露的容器,它必须清洁、无漏、向上,才能承载全部甘露而不染污。
2007年10月修订版